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夺权(夺权)  拼音:duó quán
夺取权势、地位。如:「历史上,许多皇族的相互夺权,经常成为国家祸乱的根源。」
《漢語大詞典》:聊城箭
战国 时, 燕 攻 齐 ,夺取七十余城。 齐 将 田单 欲收复 聊城 (今 山东省 聊城市 西北),攻之年馀,而城不下。 齐 人 鲁仲连 乃写信系于箭,射入城中,劝 燕 将撤军。 燕 将得信,悦服,罢兵而去,遂解 齐国 之围。事见战国策·齐策六。后遂以“聊城箭”为典,比喻助力。 清 李渔 《意中缘·设计》:“路人尚且行方便,至交敢惜 聊城 箭,那有个受报居功的 鲁仲连 ?”
分類:夺取七十
《漢語大詞典》:僭夺(僭奪)
(1).谓肆行劫夺。 刘师培 《悲佃篇》:“ 开元 以下,逆 胡 逞兵,大憝虽平,而悍将骄兵,逞雄于外,肆行掊克,捘削民财,僭夺之惨,罔可詰穷。”
(2).非分夺取。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第五节:“尤其是 杨秀清 假托‘天父下凡’,借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僭夺 洪秀全 的军政大权。”
《漢語大詞典》:逼夺(逼奪)
强行夺取。晋书·忠义传·吉挹:“ 挹 不从,友人逼夺其刀。”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持法》:“ 僧惠范 恃权势逼夺生人妻,州县不能理。”明史·朱善传:“讐家詆讼,或已聘见絶,或既婚復离,甚至儿女成行,有司逼夺。”
分類:强行夺取
《漢語大詞典》:丐夺
1.强求夺取。
分類:强求夺取
《漢語大詞典》:矫夺(矯奪)
(1).谓假托君命以夺取。晏子春秋·谏上八:“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赵孝成王 德公子之矫夺 晋鄙 兵而存 赵 ,乃与 平原君 计,以五城封公子。”
(2).强行夺取。汉书·严安传:“故搢绅者不惮为诈,带剑者夸杀人以矫夺,而世不知媿,故姦轨浸长。”
《漢語大詞典》:枉夺(枉奪)
侵凌夺取。后汉书·窦宪传:“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
分類:侵凌夺取
《漢語大詞典》:胁夺(脅奪)
以威夺取。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后手持縑数匹, 董承 使符节令 孙徽 以刃胁夺之,杀旁侍者,血溅后衣。”
分類:夺取
《漢語大詞典》:诱夺(誘奪)
引诱夺取。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 文王 定法律确定奴隶所有权,不许互相诱夺,足见奴隶还是构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
《漢語大詞典》:横夺(横奪)
无理夺取。 汉 刘向 说苑·至公:“讨有罪而横夺,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
分類:无理夺取
《國語辭典》:发市(發市)  拼音:fā shì
开张,买卖首次成交。《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岂知北京那年自交夏来,日日淋雨不晴,并无一毫暑气,发市甚迟。」
《漢語大詞典》:窥取(窺取)
伺机夺取。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端拱 中,或言 威虏军 粮运不续,虏乘其虚,将欲窥取。”
分類:伺机夺取
《國語辭典》:打天下  拼音:dǎ tiān xià
1.夺取天下。如:「唐高祖立国,多靠开国元勋打天下。」
2.比喻开拓事业。如:「董事长年轻时就离乡背井,只身到台北打天下。」
《漢語大詞典》:劝进表(勸進表)
魏 晋 六朝 时,篡位之君每假“禅让”、“受禅”之名夺取政权。当让国“诏书”下达后,又故作逊让,使朝臣再三上表,劝其登基,然后即位。此种章表多谀颂功德而归之天命。如 曹丕 代 汉 ,侍中 刘廙 等即率群臣奉表劝进。亦有外族入侵、皇统中断,大臣上表宗室劝其即位以继承皇统者。如 晋愍帝 为 刘曜 所杀, 刘琨 等即联名上表 琅邪王 司马睿 劝进。凡此劝登帝位的章表,通称“劝进表”。
《國語辭典》:没收(沒收)  拼音:mò shōu
强制将私有物充公,称为「没收」。如:「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