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顶髻(頂髻)
头顶的发髻。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此宝乃先王金佛像顶髻宝也,尔从何获,来此鬻卖?”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六:“双鬟梳顶髻,两面绣裙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次日,小孺人起来,忽然头髮纷披,觉得异样,将手一摸,顶髻俱无,大叫起来。”
分類:头顶发髻
《漢語大詞典》:顶心(頂心)
(1).指头顶的中央。 宋 陶谷 清异录·肉香炉肉灯台:“ 齐 赵 人好以身为供养,且谓两臂为肉灯臺,顶心为肉香炉。”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伊辈轻拍顶心,相约同游。病者顿觉竟体爽适,沉疴若失。”
(2).棉花等作物主茎的顶端。也叫顶尖。
《漢語大詞典》:篓籔(簍籔)
即寠数。以头顶盆时,用来垫盆底的草圈。 清 赵翼 《偕补山崧霞游雪崖洞甲秀楼诸胜》诗:“何苦出亦愁,入亦愁,身比鼠穴衔篓籔。” 清 赵翼 《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岂真发奥窔但自衔篓籔。”参见“ 寠数 ”。
分類:头顶
《漢語大詞典》:寠数(寠數)
亦作“ 寠藪 ”。 以头顶盆时盆底所垫之物。汉书·东方朔传:“乃覆树上寄生,令 朔 射之, 朔 曰:‘是寠藪也。’ 舍人 曰:‘果知 朔 不能中也。’ 朔 曰:‘生肉为膾,乾肉为脯;著树为寄生,盆下为寠数。’”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寠,音贫寠之寠,藪,音数钱之数。寠数,戴器也,以盆盛物戴於头者,则以寠数荐之,今卖白团饼人所用者是也。”
分類:头顶
《漢語大詞典》:圩顶(圩頂)
头顶凹陷。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 云。” 司马贞 索隐:“圩顶言顶上窳也,故 孔子 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分類:头顶凹陷
《國語辭典》:天灵盖(天靈蓋)  拼音:tiān ling gài
头盖骨的上部,即指头顶。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则恁的东倒西歪,推一交险攧破天灵盖。」《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这一响,只道是打碎天灵盖。」也称为「天灵」。
《國語辭典》:栗爆  拼音:lì bào
握拳或屈指,用突出的中指节敲打头的动作。元。无名氏《黄花峪》第四折:「我去你秃头上直打五十个栗爆!」也作「栗暴」。
《漢語大詞典》:炼顶(鍊頂)
以香、艾置于头顶烧灼供佛,为僧徒修炼苦行之一。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又有僧以艾覆顶上,谓之鍊顶。” 唐 无名氏 大唐传载:“ 薛汝丹 家在 南岳 ,常与一僧知闻,其僧每年以香鍊顶供养佛,至八十餘终。”
《國語辭典》:头直上(頭直上)  拼音:tóu zhí shàng
头顶上。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有一日马颏下缨似火,头直上伞盖似云,愿哥哥你可便为官早立身。」《西游记》第二二回:「孙行者在后面牵了龙马,半云半雾相跟,头直上有木叉拥护。」
分類:头顶顶上
《国语辞典》:同心髻  拼音:tóng xīn jì
一种古代妇女的发髻形式。将头发挽至头顶,编成一个圆形的发髻,形制较简单。在四川成都、江西景德镇、山西太原等地宋墓所出土的陶俑、瓷俑都见此种发髻。
《國語辭典》:顶颠(頂顛)  拼音:dǐng diān
最顶端、最高处。如:「他站在山的顶颠,俯瞰这一片云海。」
《漢語大詞典》:顶结(頂結)
把头发束结在头顶。《西游记》第二四回:“骨清神爽容颜丽,顶结丫髻短髮鬅。” 徐珂 《清稗类钞·容止·发作金钱式》:“因尽去其帽,则皆略去鬢髮,餘顶结如故。惟一人如式,得放出,餘悉繫之於狱。”
《漢語大詞典》:护顶(護頂)
婴儿戴的一种保护头顶的帽子。《金瓶梅词话》第三四回:“﹝ 西门庆 ﹞教 李瓶儿 替 官哥 裁毛衫、披袄、背心、护顶之类。”
《國語辭典》:海龟(海龜)  拼音:hǎi guī
动物名。爬虫纲龟鳖目。头大,嘴钩曲,背甲表面有主甲十五枚,缘甲二十五枚,四肢呈鳍足状,每肢只有一爪,尾短,背褐色,腹淡黄色,体型可长达一公尺。以鱼、虾、海藻为食。多分布于热带海域。也称为「蠵龟」。
《漢語大詞典》:燃顶(燃頂)
以香火烧灼头顶,表示虔诚。一种假借或误解佛教的“无义苦行”。《宣和遗事》前集:“ 大观 四年,禁燃顶、炼臂、刺血、断指之类。”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四:“奈何都民朝夕思念,燃顶炼臂,延颈跋踵,以望御车之尘也?”
《國語辭典》:抓髻  拼音:zhuā jì
将头发梳拢盘结于头顶所成的髻,为女孩或女仆所梳的发式。《老残游记》第二回:「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也作「髽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