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帕头
幞头
《漢語大詞典》:玉逍遥
(1).骏马名。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五:“神庙朝御马有曰玉逍遥者,盖赭白也。”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二:“ 仁宗 御马有名玉逍遥者,马色白,其乘之,安如舆輦也。”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末白]有甚好名?[丑白]飞龙、赤兔……玉逍遥。”
(2).饰玉的鞍座。 元 欧阳玄 《大明殿早朝》诗:“駞背负琛金络索,象身备驾玉逍遥。”
(3).老年妇女头巾上的饰物。金史·舆服志下:“年老者以皁纱笼髻如巾状,散缀玉鈿於上,谓之玉逍遥。”
《國語辭典》:网巾(網巾)  拼音:wǎng jīn
以丝结成用来包裹头发的网状头巾。《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陆有恩是已冠的门子,就将挖耳插于网巾之内。」
《漢語大詞典》:鹿帻(鹿幘)
鹿皮制成的头巾。多为隐士所戴。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身轻曳羽霞襟狭,髻耸峨烟鹿幘高。”新唐书·隐逸传·朱桃椎:“长史 竇轨 见之,遗以衣服、鹿幘、麂鞾,逼署乡正。”
《漢語大詞典》:絮巾
(1).犹巾絮。古代的一种头巾。《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四时祠祭,輒自力强,改加衣服,著絮巾,故在 辽东 所有白布单衣,亲荐饌馈,跪拜成礼。”
(2).犹今之棉帽。 唐 皮日休 《寄毘陵魏处士朴》诗:“文籍先生不肯官,絮巾衝雪把鱼竿。”
分類:头巾
《國語辭典》:绡头(綃頭)  拼音:xiāo tóu
束发的头巾。《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向栩传》:「又似狂生,好被发,著绛绡头。」
分類:束发头巾
《國語辭典》:包髻  拼音:bāo jì
古代妇女用来兜髻的头巾。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包髻、团衫、绣手巾,都是他受用的。」明。朱有燉 元宫词:「包髻团衫别样妆,东朝谒罢出宫墙。」
分類:发髻头巾
《漢語大詞典》:霞巾
道士的头巾。 唐 韦渠牟 《步虚词》诗之十五:“羽袖挥丹凤,霞巾曳彩虹。”
分類:道士头巾
《漢語大詞典》:毡巾(氈巾)
男子用的毡制的头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副末毡巾、道袍、白鬚上。” 郭沫若 《女神·电火光中》:“我想像他( 苏武 )披着一件白羊裘、毡履、毡裳、毡巾覆首。”
分類:男子头巾
《漢語大詞典》:释巾(釋巾)
谓换去平民头巾,开始做官。北齐书·邢邵传:“释巾为 魏宣武 挽郎,除奉朝请,迁著作佐郎。”隋书·高祖纪上:“释巾登仕,搢绅倾属。” 宋 欧阳修 《谢校勘启》:“早滥吹以决科,旋释巾而补吏。”参见“ 释褐 ”。
《國語辭典》:释褐(釋褐)  拼音:shì hé
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文选。扬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宋。王禹偁 成武县作诗:「释褐来成武,初官且自强。」
《國語辭典》:掠子  拼音:lüè zi
1.古代用木片、竹片或牛角制成的细齿梳子。也称为「掠头」。
2.裹发的头巾。宋。米芾《画史》:「其后方有丝绢作掠子,掠起发,顶帽出入,不敢使尊者见。既归,于门背取下掠子,篦约发讫,乃敢入。」
《漢語大詞典》:幧头(幧頭)
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方言》第四:“络头,帞头也……自 河 以北, 赵 魏 之间曰幧头。”礼记·玉藻“士练带率下辟居” 汉 郑玄 注:“士以下皆禪不合而繂积,如今作幧头为之也。”
《漢語大詞典》:鸟巾(鳥巾)
古代吊唁时戴的暗色头巾。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陈烈遵古礼:“不云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今将与二三子行此礼,於是鸟巾栏鞟,与二十餘生,望门以手据地膝行,号慟而入孝堂。”
《國語辭典》:包头(包頭)  拼音:bāo tóu
1.头发上的包巾。《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今日事在无奈,只得把包头齐眉兜了,锁上大门,随由众人望杭州府来。」《儒林外史》第三○回:「一个个装扮起来,都是簇新的包头、鲜的褶子。」
2.俗称包工的首领。
3.城市名。参见「包头市」条。
4.县名。参见「包头县」条。
《漢語大詞典》:逍遥巾
古代的一种头巾名。《三国演义》第三七回:“﹝ 玄德 ﹞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带逍遥巾,身穿皂布袍。” 清 张岱 《快园道古·小慧·确对》:“ 江西 有提学对云:‘风摆棕櫚,千手佛摇折叠扇。’……对云:‘霜凋荷叶,独脚鬼戴逍遥巾。’”
分類: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