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走水  拼音:zǒu shuǐ
1.漏水。如:「这栋老房子年久失修,屋顶已经走水了。」
2.失火。
3.由水路贩运货物。《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薛三槐两个轮著,一个掌匮,一个走水。」
《國語辭典》:走水  拼音:zǒu shuǐ
帘幕帏帐等上端下垂的短幅。
《國語辭典》:起火  拼音:qǐ huǒ
1.点燃、生火。宋。陆游 农家诗:「大布缝袍稳,乾薪起火红。」《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2.发生火灾。《晋书。卷三四。列传。杜预》:「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老残游记》第一五回:「一言未了,只听得必必剥剥的声音,外边人声嘈杂,大声喊叫,说:『起火!起火!』」
3.冲天炮。《金瓶梅》第四二回:「乃是一枝起火,起去萃山律一道寒光,直钻透斗牛边。」
4.发怒、动气。如:「你先别起火,听我慢慢说!」《红楼梦》第六一回:「莲花儿赌气回来,便添了一篇话,告诉了司棋。司棋听了,不免心头起火。」
《國語辭典》:火警  拼音:huǒ jǐng
1.发生火灾的警讯。如:「每栋大楼应有火警装置。」
2.火灾。如:「火警现场,浓烟弥漫。」
《漢語大詞典》:火情
失火时火燃烧的情况。如:现场火情严重。
《國語辭典》:火主  拼音:huǒ zhǔ
引起火灾的人。如:「火主因公共危险罪而被判刑。」《晋书。卷二七。五行志上》:「王弘时为吴郡,昼在听事,见天上有一赤物下,状如信幡,遥集路南人家屋上,火即大发。弘知天为之灾,故不罪火主。」
分類:灯心失火
《国语辞典》:火场(火场)  拼音:huǒ cháng
失火的现场。如:「火场一片杂乱。」
分类:失火现场
《国语辞典》:海上救难(海上救难)  拼音:hǎi shàng jiù nàn
救助失踪、失联、失火、触礁、拦浅、翻覆、避难、机械故障漂流等事故的船舶。通常由具有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的船来担任这项工作。
《国语辞典》:公道难明(公道难明)  拼音:gōng dào nán míng
公理难彰显。唐。柳宗元〈贺王参元失火书〉:「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国语辞典》:棉花店著火  拼音:mián huā diàn zháo huǒ
(歇后语)没的谈。谈音谐「弹」。棉花店失火则无棉花可弹。没的谈指没什么好说的。如:「这件事已成定局,正是棉花店著火──没的谈。」
《国语辞典》:火彩儿(火彩儿)  拼音:huǒ cǎi ér
传统戏剧中常用以表示失火或神鬼出现的道具。通常先将火纸摺叠,再把松香末放于中间,燃烧后能发光,旋即熄灭。
《國語辭典》:趁火打劫  拼音:chèn huǒ dǎ jié
趁人之危,从中取利。《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也作「趁火抢劫」、「趁鬨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