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患(風患)
(1).指中风。北史·元孚传:“﹝ 孚 ﹞后遇风患,手足不随,口不能言,乃左手画地作牢,乞解所任。”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风患弥留,半体枯废。”
(2).指神经错乱,精神失常。《前汉书平话》卷中:“我儿有风患,不在宅内,往於东庄上去也。”
《漢語大詞典》:惑易
精神失常。韩非子·内储说下:“ 燕 人其妻有私通於士,其夫早自外而来,士适出。夫曰:‘何客也?’其妻曰:‘无客。’问左右,左右言无有,如出一口。其妻曰:‘公惑易也。’”
《漢語大詞典》:爽惑
迷乱失常。列子·黄帝:“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躁为嚣呼,静为爽惑。”
《国语辞典》:抓狂  拼音:zhuā kuáng
闽南方言。指一时失去控制,做出失常的行为。
《漢語大詞典》:违暴(違暴)
谓杂乱失常。礼记·乐记“过作则暴” 唐 孔颖达 疏:“过作则暴者,谓违暴失所。若过误作乐,则乐体违暴。失文武之意,谓文乐武乐杂乱也。”
《國語辭典》:驰爽(馳爽)  拼音:chí shuǎng
涣散,不合常轨。《晋书。卷二五。舆服志》:「逮礼业彫讹,人情驰爽,诸侯征伐,宪度沦亡,一紫乱于齐饰,长缨混于邹玩。」
《漢語大詞典》:风癫
疯癫。指精神错乱失常。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三朝要典》:“廵视御史 刘廷元 奏称,‘迹似风癲,貌实黠猾’,其亦言之慎矣。”
《國語辭典》:疯癫(瘋癲)  拼音:fēng diān
精神错乱,言语行动失常。如:「他行为疯癫,令人畏惧。」也作「疯狂」。
《漢語大詞典》:倾抚(傾撫)
倾身抚掌。指喜乐过度而有失常态。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使言諍厌,宾友清耳,笑不倾抚,左右悦目。”
《漢語大詞典》:撞晕鸡(撞暈鷄)
比喻神志失常,胡乱奔走。 黄谷柳 《虾球传·跨过狮子山》:“白天像撞晕鸡一样,毫无目的地到处乱跑。”
《漢語大詞典》:乍毛变色(乍毛變色)
形容因惊恐而毛发竖立,面色失常。 徐光耀 《平原烈火》十五:“他们有的不尽心,有的太慌张,一见敌人来了,先乍毛变色,反容易暴露。”
《國語辭典》:张皇失措(張皇失措)  拼音:zhāng huáng shī cuò
惊惶恐惧,举止失常,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清。薛福成〈书昆明何师失陷苏常事〉:「乃无事则筹略纷纭,临变已张皇失措,一闻贼至,心陨胆破。」也作「慞惶失次」。
《漢語大詞典》:脱声脱气(脱聲脱氣)
失声失气。形容因悲恐话音失常。 沙汀 《兽道》:“ 魏老婆子 忽然用围裾遮了脸,哽咽起来。‘你不要气我,’她脱声脱气地说,‘我就只有两只眼睛在转了。’”
分類:话音失常
《漢語大詞典》:压次(壓次)
谓因受压抑而心境失常。《楚辞·刘向〈九叹·怨思〉》:“伤压次而不发兮,思沉抑而不扬。” 王逸 注:“压,镇压也;次,失次也……自伤压镇失次,不得发扬其美德,思虑沉抑而不得扬见也。”
《國語辭典》:销魂夺魄(銷魂奪魄)  拼音:xiāo hún duó pò
心神迷惑、失魂落魄。《儒林外史》第四一回:「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