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风胡


《越绝书》卷十一〈越绝外传记宝剑〉~266~
楚王召风胡子而问之曰:「寡人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此二人甲世而生,天下未尝有。精诚上通天,下为烈士。寡人愿赍邦之重宝,皆以奉子,因吴王请此二人作铁剑,可乎?」风胡子曰:「善。」于是乃令风胡子之吴,见欧冶子、干将,使之作铁剑。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毕成,风胡子奏之楚王。楚王见此三剑之精神,大悦风胡子,问之曰:「此三剑何物所象?其名为何?」风胡子对曰:「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楚王曰:「何谓龙渊、泰阿、工布?」风胡子对曰:「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欲知泰阿,观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

例句

欲知天下贵,持此问风胡。 崔融 咏宝剑

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 李白 古风

欧冶将成器,风胡幸见逢。 裴夷直 观淬龙泉剑

焉得太阿决屏翳,还令率土见朝曦。 钱起 秋霖曲

遥知太阿剑,计日斩鲸鱼。 钱起 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

《國語辭典》:太阿  拼音:tài ē
吴国干将所铸的宝剑。《史记。卷六九。苏秦传》:「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秦。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也作「泰阿」。
《國語辭典》:太阿倒持  拼音:tài ē dào chí
太阿,宝剑名。太阿倒持指手持剑刃,以柄向人。比喻授人以权柄,反受其害。《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下强上弱,曰尾大不掉;上权下夺,曰太阿倒持。」也作「倒持泰阿」。
《国语辞典》:太阿在握  拼音:tài ē zài wò
太阿,吴国干将所铸的宝剑。「太阿在握」比喻掌握权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五。内监。内臣掌兼印厂》:「世宗神圣,以至今上,俱太阿在握,可无过虑。」
《国语辞典》:太阿之柄  拼音:tài ē zhī bǐng
太阿,宝剑名。「太阿之柄」比喻权柄。如:「奸相手操太阿之柄,擅权陷害忠良。」《资治通鉴。卷二六三。唐纪七九。昭宗天复三年》:「德宗初立,颇振纲纪,宦官稍绌。而返自兴元,猜忌诸将,以李晟、浑瑊为不可信,悉夺其兵,而以窦文场、霍仙鸣为中尉,使典宿卫,自是太阿之柄,落其掌握矣。」
《漢語大詞典》:倒持太阿
见“ 倒持泰阿 ”。
《國語辭典》:倒持泰阿  拼音:dào chí tài ē
泰阿,宝剑。倒持泰阿指手持泰阿剑刃,以柄向人。比喻授人以权,自己反受伤害。《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也作「泰阿倒持」。
《分类字锦》:龙泉太阿(龙泉太阿)
南史王蕴传为广德令欲以将领自奋每抚刀曰龙泉太阿汝知我者
分类:
《漢語大詞典》:大阿
太阿。 明 李东阳 《童公神道碑铭》:“入登留曹,在六卿列;若操大阿,歷试不折。” 章炳麟 《沈荩哀辞》:“假大阿于晳人兮,享千胡而啖其肺。”参见“ 太阿 ”。
分類:太阿
《國語辭典》:太阿  拼音:tài ē
吴国干将所铸的宝剑。《史记。卷六九。苏秦传》:「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秦。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也作「泰阿」。
《漢語大詞典》:延津
(1).即 延平津 。相传 晋 时 龙泉 、 太阿 两剑分离后于此会合化龙而去。 清 钮琇 觚賸·延平女子:“想像 延津 沉古剑,相期 青塚 一归魂。”
(2).借指别后重逢之地。 明 陈所闻 《驻马听·殷子馀自河南奉使入燕以书见示寄答》曲:“倚剑踌蹰, 延津 何日重相遇?”参见“ 延平津 ”。
《漢語大詞典》: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晋 时属 延平县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 丰城 令 雷焕 得 龙泉 、 太阿 两剑,以其一与 张华 。后 华 被诛,剑即失其所在。 雷焕 死,其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 唐 黄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诗:“更爱 延平津 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金 元好问 《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世间曾有 华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参见“ 延津 ”。
《漢語大詞典》:太渊(太淵)
(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云:“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2).神话传说中的天池。 元 袁裒 《求志赋》:“御飈轮以登太渊兮,叩招摇以周旋。”
(3).古宝剑太阿与龙渊的并称。泛指利剑。 清 姚鼐 《酬释妙德》诗:“古説久蒙晦,光明兴舌端;乃知其中利,凛然持太渊。”
《漢語大詞典》:延津剑(延津劍)
亦称“ 延津宝剑 ”。 指 龙泉 、 太阿 两剑。 明 陈所闻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遭逢不让 延津 剑,弃掷休如緑綺絃。”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 延津 宝剑看重会, 合浦 明珠喜再逢。”参见“ 延平津 ”。
分類:龙泉太阿
《漢語大詞典》: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晋 时属 延平县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 丰城 令 雷焕 得 龙泉 、 太阿 两剑,以其一与 张华 。后 华 被诛,剑即失其所在。 雷焕 死,其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 唐 黄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诗:“更爱 延平津 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金 元好问 《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世间曾有 华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参见“ 延津 ”。
《漢語大詞典》:丰城狱(豐城獄)
传说龙泉、太阿两宝剑沉埋 丰城 狱底,后常以“丰城狱”喻埋没人才的地方。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车摧 太行 路,剑落 丰城 狱。” 宋 黄庭坚 《和答魏道辅寄怀》之四:“剑埋 丰城 狱,气与斗牛平。”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坐》:“提携,鎩羽忽高飞,剑出 丰城 狱底。”亦省作“ 丰狱 ”。 唐 黄滔 《谢试官》:“遂至千仞 禹门 ,额蒙点鋭,两朝 楚国 ,足被刖空,竟于 丰 狱以沉埋,谁以 蜀 桐而激发。” 明 张煌言 《舟次琅琦谒钱希声相公殡宫》诗:“自从化剑分 丰 狱,谁復调琴到夜臺。”参见“ 丰城剑 ”。
《漢語大詞典》:丰城剑(豐城劍)
晋书·张华传谓 吴 灭 晋 兴之际,天空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张华 闻 雷焕 妙达纬象,乃邀与共观天文。 焕 曰:“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寳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并谓剑在 豫章 丰城 。 华 即补 焕 为 丰城 令,“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復见焉。”后世诗文用“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谓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 宋 叶适 《送孙伟夫》诗:“远寻 丰城 剑,虚负 歷山 月;发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 元 柳贯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台》诗:“荧光下合 丰城 剑,紫气中悬执法星。” 清 孙枝蔚 《赠魏生》诗:“才华顺似 丰城 剑,和气当如春草轩。”亦省作“ 丰剑 ”。 唐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 丰 剑,意气逐 吴 鉤。”
《漢語大詞典》:延津剑合(延津劍合)
指 晋 时 龙泉 、 太阿 两剑在 延津 会合的故事。后以“延津剑合”或“延津之合”比喻因缘会合。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方知两剑分而復合,以此变化而去也。至今人説因缘凑巧,多用‘延津剑合’故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扫眉才子,慧业文人,时节因缘,不得不为‘延津之合’矣。”参见“ 延平津 ”。
《漢語大詞典》: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晋 时属 延平县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 丰城 令 雷焕 得 龙泉 、 太阿 两剑,以其一与 张华 。后 华 被诛,剑即失其所在。 雷焕 死,其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 唐 黄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诗:“更爱 延平津 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金 元好问 《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世间曾有 华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参见“ 延津 ”。
《漢語大詞典》:风胡(風胡)
见“ 风胡子 ”。
《國語辭典》:风胡子(風胡子)  拼音:fēng hú zi
人名。春秋楚国人。为铸剑的能手。汉。袁康《越绝书。卷一一。外传记宝剑》:「于是乃令风胡子之吴,见欧冶子、干将,使人作铁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