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太山重
 
死重泰山
 
泰山经
 
轻鸿毛
 
重泰山
  
鸿矛


《昭明文选》卷四十一〈书上·报任少卿书〉~860~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正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例句

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韩愈 贞女峡

典故
太山瞻鲁


《毛诗正义》卷二十之二〈鲁颂·駉之什·閟宫〉~776~
閟宫有恤,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旂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牺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尝。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冑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寿胥与试。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说苑》卷十七〈杂言〉~60~
「夫智者何以乐水也?」曰:「泉源溃溃,不释昼夜,其似力者;循理而行,不遗小间,其似持平者;动而之下,其似有礼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以入,鲜洁以出,其似善化者;众人取平品类以正,万物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其似有德者;淑淑渊渊,深不可测,其似圣者。通润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知之所以乐水也。诗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乐水之谓也。」「夫仁者何以乐山也?」曰:「夫山巃嵷礧嶵,万民之所观仰。草木生焉,众木立焉,飞禽萃焉,走兽休焉,宝藏殖焉,奇夫息焉,育群物而不倦焉,四方并取而不限焉。出云风通气于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仁者所以乐山也。诗曰:『太山岩岩,鲁侯是瞻。』乐山之谓矣。」
《國語辭典》:太山  拼音:tài shān
山名。即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县北。参见「泰山」条。
《漢語大詞典》:太山君
指 泰山神 。 唐 李白 《赠僧崖公》诗:“晚謁 太山君 ,亲见日没云。” 王琦 注:“ 太山君 ,主 太山 之神也。广博物志: 东岳 太山君 ,领羣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 太山君 服青袍,戴苍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平之印,乘青龙。”参见“ 泰山府君 ”。
分類:泰山山神
《漢語大詞典》:泰山府君
指 泰山 神。俗称 东岳大帝 。 魏 晋 以来,道教传说人死魂皆归 泰山 ,以 泰山 神为地下之主。旧时各地有东岳庙祀 泰山 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胡母班 ﹞曾至 泰山 之侧,忽于树间逢一絳衣騶,呼 班 云:‘ 泰山 府君 召。’”
《漢語大詞典》:太山北斗
太山 为五岳之首,北斗为众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人。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上:“ 陈伯脩 作《五代史序》…… 欧公 在天下如 太山 北斗, 伯脩 自揣何如,反更作其序,何不识轻重也。”参见“ 泰山北斗 ”。
《國語辭典》:泰山北斗  拼音:tài shān běi dǒu
泰山为五岳之首,北斗星为众星中最明亮之星。泰山北斗比喻负有声望的人,为世人所景仰,或指学术高深卓绝,为人景仰。《新唐书。卷一七六。韩愈传。赞曰》:「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也作「斗山」、「泰斗」、「山斗」。
《漢語大詞典》:太山石敢当(太山石敢當)
北方旧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太山石敢当”五字,以为可禁压不祥,并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因北人谓医士为大夫,故亦名之曰石大夫。见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石大夫》。参见“ 石敢当 ”。
《國語辭典》:石敢当(石敢當)  拼音:shí gǎn dāng
旧时民间以为在朝著巷口或为巷陌桥道要冲的家居正门前,立一小石碑,上刻石敢当三字,即可禁压不祥。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七。石敢当》:「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厌禳之。」
《国语辞典》:名重太山  拼音:míng zhòng tài shān
名望很高。《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分类:名望
《国语辞典》:太山鸿毛(太山鸿毛)  拼音:tài shān hóng máo
比喻轻重差别悬殊。语本《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也作「泰山鸿毛」。
分类:轻重悬殊
《漢語大詞典》:安如太山
见“ 安如泰山 ”。
《國語辭典》:安如泰山  拼音:ān rú tài shān
形容稳定牢固如泰山一般,不可动摇。《三国演义》第四五回:「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也作「安若泰山」、「稳如泰山」。
《國語辭典》:金鸡(金雞)  拼音:jīn jī
1.鸡。十二生肖中,酉为鸡,又酉于五行中属金,故称为「金鸡」。《水浒传》第四五回:「自古道:『莫说欢娱嫌夜短,只要金鸡报晓迟。』」
2.古代下诏书大赦时,在竿上设鸡,口衔红旗,以示吉辰。因其鸡头装饰黄金,故称为「金鸡」。见《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后比喻为赦罪。唐。李白〈流夜赠辛判官〉诗:「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3.锦鸡的别名。参见「锦鸡」条。
《漢語大詞典》:太岳
(1).古山名。即 霍山 。亦称 霍太山 。在今 山西 霍县 东南。书·禹贡:“ 壶口 雷首 ,至于 太岳 。”
(2).岳父。《西游记》第六三回:“駙马笑道:‘太岳放心。愚婿自幼学了些武艺……怕他做甚。’”
《漢語大詞典》:游岱(遊岱)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 泰山 ,一曰 天孙 ,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后因以“游岱”作死的婉称。 岱 即 泰山 。 明 王世贞 《题扇》乙之四:“其人有工临池者,有擅长城者,然半已游 岱 矣,揽之不胜人日曝书之感。”
语本《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常恐游 岱宗 ,不復见故人。” 李善 注引《援神契》:“ 太山 ,天帝孙也,主召人魂。”按, 太山 ,一名 岱宗 。后以“游岱”谓人死亡。 唐 白居易 《得景嫁殇邻人告违禁景不伏》:“纵近倾筐之岁,且未从人;虽有游 岱 之魂,焉能事鬼?”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岂期游 岱 之魂,遂协生桑之梦。” 清 洪亮吉 《出关与华侍郎笺》:“返 洛 之旐,衔酸东指;游 岱 之魂,感恩西顾。”
《國語辭典》:鸿毛泰山(鴻毛泰山)  拼音:hóng máo tài shān
比喻二者轻重悬殊,多指生命价值的重大和轻微。语本《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旧唐书。卷一二七。列传。彭偃》:「君子遇夷险之机,不易其节;小人昧逆顺之道,而陷于刑。鸿毛泰山,斯为至论。」
太山王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又作泰山王。泰山府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