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5,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四种天
五种天
天人
天人散花尸上
天人师
天人五衰
天人致敬愿
天子
天子魔
天子业魔
天上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天女
天女散华
天口
四种天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世间天,与上之名天同。二、生天,与上之生天同。三、净天,预流果至辟支佛之诸圣者也。四、义天,十住已上之菩萨能悟解大乘深义者。此四种天中,独不摄佛。见涅槃经二十三。一、名天,即上之世间天也。二、生天,即上之生天也。三、净天,诸圣者,之在人中者。与三种天中之净天同。四、生净天,生于天中之诸圣者也。见智度论二十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天)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世间天〕,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受享天福,是名世间天。
〔二、生天〕,谓三界诸天,因修戒善等福,兼习禅定,得生此天,是名生天。(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戒善者,即五戒十善也。)
〔三、净天〕,谓二乘之人,因修空观,断见、思惑净尽,是名净天。(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
〔四、义天〕,谓十住菩萨善解诸法之义,是名义天。(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
【佛学大辞典】
(界名)梵名提婆Deva,又名素罗Sura,光明之义,自然之义,清净之义,自在之义,最胜之义。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其一分在须弥山中,其一分远在苍空,总名之为天趣。六趣之一也。又不拘其住处指一切之鬼神,名为天,如鬼子母神谓之鬼母天。又一切好妙之物名为天,如人中之好华谓之天华。大乘义章六末曰:「天者如杂心释有光明故名之为天,此随相释。又云天者净故名天,天报清净故名为净。若依持地所受自然,故名为天。」义林章六本曰:「神用光洁自在名天。」法华文句四曰:「天者天然自然胜、乐胜、身胜、故天为胜,众事悉胜馀趣,常以光自照,故名为天。」止观四曰:「自然果报名为天。」婆娑论百七十二曰:「于诸趣中彼趣最胜最乐最善,最善最妙高故名为天。」嘉祥金光明经疏曰:「外国呼神亦名为天。」智度论曰:「天竺国法,名诸好物皆为天物。」
【佛学常见辞汇】
光明之义,自然之义,清净之义,自在之义,最胜之义,是享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的所在,总名为天趣。六趣之一。
【三藏法数】
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清净光明,尊胜无比,故名为天。列位虽多,必以大梵帝释为首。盖大梵是大千世界之主,帝释是三十三天之主故也。(大梵,即色界天也。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三十三天主者,谓帝释与三十二人同修戒善,生忉利天,而帝释为天主也。)
五种天
【佛学大辞典】
(名数)涅槃经二十三。明四种之天。同十八明生天与第一义天之二种,其中生天以在四种中合二处所明为五天,即于彼四种加第一义天为第五也。第一义天是佛及佛所證之涅槃。经曰:「第一义天,谓诸佛菩萨,常不变易,以常住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
天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与人,即六趣中之天趣与人趣也。无量寿经上曰:「天人归仰。」又曰:「诸天世人。」法华经宝塔品曰:「移诸天人,置于他土。」【又】(天名)天上之人,天界生类之总称,如天人之五衰等。
【佛学常见辞汇】
1。天上的人。2。天道与人道。
天人散花尸上
【佛学大辞典】
(传说)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曰:「昔有人在道上行,见道有一死人,鬼神以杖鞭之。行人问言:此人已死,何故鞭之?鬼神言:是我故身,在生之日不孝父母,事君不忠,不敬三尊,不随师父之教,令我堕罪,苦痛难言,悉我故身,故来鞭耳。稍稍前行,复见一死人。天神来下,散华于死人尸上,以手摩挲之。行人问言:观君似是天,何故摩挲是死尸?答曰:是我故身,生时之日孝顺父母,忠信事君,奉敬三尊,承受师父之教,令我神得生天,皆是故身之恩,是以来报之耳。」
天人师
【佛学大辞典】
(传说)如来十号之一。梵语曰舍多提婆摩菟舍喃Devamanus!yas/a%str!,为天与人之教师,故名天人师。智度论二曰:「复名舍多提婆摩菟舍喃。舍多秦言教师,提波言天,摩菟舍喃言人,是名天人教师。云何名天人教师?佛示导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是人依教行,不舍道法,得烦恼解脱报,是名天人师。问曰:佛能度龙神等堕馀道中生者,何独言天人师?答曰:度馀道中生者少,度天人中生者多。」
【佛学常见辞汇】
如来十号之一,六趣中的天与人无不以佛为教师,故称天人师。
【三藏法数】
谓非独与四众为师,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天人五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五衰)
五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人将死时,现五种之衰相。经论所说不一。涅槃经十九曰:「释提桓因,命将欲终,有五相现:一者衣裳垢腻,二者头上花萎,三者身体臭秽,四者腋下汗出,五者不乐本座。」佛本行集经五曰:「尔时护明菩萨大士,天寿满已,自然而有五衰相现。何等为五?一者头上花萎,二者腋下汗出,三者衣裳垢腻,四者身失威光,五者不乐本座。」俱舍论十说大小之五相曰:「然诸天子,将命终时,先有五种小衰相现:一者衣服严具出非爱声,二者自身光明忽然昧劣,三者于沐浴位水渧著身,四者本性嚣驰,今滞一境,五者眼本凝寂,今数瞬动。此五相现,非定当死。复有五种大衰相现:一者衣染埃尘,二者花鬘萎悴,三者两腋汗出,四者臭气入身,五者不乐本座。此五相现,必定当死。
【佛学常见辞汇】
天人将死时有五种衰相现前,即一、头上花萎,就是头上所带的花冠渐渐枯萎;二、衣裳垢腻,就是无缝的天衣生出污垢来;三、身体臭秽,就是天人身上的光明不但消失,而且流出很多臭的气味来;四、腋下汗出,就是两胁之下流出很多的臭汗;五、不乐本座,就是以上种种不好的衰相出现之后,天人便对自己的宝座生出不乐的感受,天女眷属也厌离他们而走开。
天人致敬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三十七愿,或曰人天人致敬愿,或云天人致敬愿。
天子
【佛学大辞典】
(杂名)前世修中品下品之十善生于人中为国王者,为诸天所护持,故名天子。仁王经上曰:「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轮海,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铁轮王。」金光明经三曰:「虽在人中生为人王,以天护故复称天子。」【又】欲界第六天之主曰天子,如天子魔是也。
天子魔
【佛学大辞典】
(天名)四魔之一,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天主及天民障碍佛道者。智度论五曰:「四者他化自在天子魔。(中略)常一心故,一切处心不著故,入不动三昧故,破他化自在天子魔。」
天子业魔
【佛学大辞典】
(天名)四魔之一,天子魔也。以前世之业感此魔报,故谓之业。
天上
【佛学大辞典】
(杂名)欲界之六欲天及色界无色界之诸天也。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初生时之语,是三世诸佛之常法也。长阿含经一曰:「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持,遍观四方,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要度众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瑞应经上曰:「到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时,化从右胁生堕地,即行七步,举右手住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何可乐者?」因果经一曰:「菩萨即便堕莲花上,无扶持者自行七步,举其右手而师子吼,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无量生死于今尽矣,此生利益一切人天。」无量寿经上曰:「舍彼天宫降神母胎,从右胁生现行七步,光明显曜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震动,举声自称,吾当于世为无上尊。」智度论三十八曰:「佛自说菩萨本起。菩萨初生时,行七步,口自说言:我所以生者,为度众生故。言巳默然,乳哺三年,不行不语。渐次长大,行语如法。一切婴儿小时未能行语,渐次长大能具人法。今云何菩萨初生能行能语,后便不能语,当知是方便力故。」
天女
【佛学大辞典】
(天名)梵语曰泥缚迦你也Devakanya%,欲界六天之女性也。色界以上之诸天无淫欲,故无男女之相。
天女散华
【佛学大辞典】
(故事)维摩经天女散华,华著舍利弗等之体去之而不能去。(参见:天华)
天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婆罗门之法以火为天之口,火烧供物则诸天得食之云。是护摩供之所由来。百论疏上之中曰:「再供养火为欲生福,外道谓火是天口,故就朝瞑二时再供养火。问外道何故谓火法天口耶?答俱舍论云:有天从火中出语言:诸天口中有光明谓言是火。故云天口。(中略)正烧苏等千八种物,令香气上达诸天,天得食之,令人获福。将欲烧时,前遣人咒,然后烧。」章安之涅槃经会疏三十二曰:「火天者火是天口。若供养之,但烧鱼肉,烟气至天,天得此气,故是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