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5,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天龙
天龙夜叉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赞
天亲
天亲传
天亲摄论
天乐
天机
天树王
天罗国
天识
天识论
天魔
天魔外道
天龙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天与龙神。为八部众之二众。天者,梵天帝释等也,龙者难陀跋难陀等也。法华经序品曰:「天龙夜叉。(中略)人非人。」(参见:天龙八部)
【佛学常见辞汇】
诸天与龙,为八部众中之二众。
天龙夜叉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天与龙神及夜叉为八部众中之三者。
天龙八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龙为八部众中之二众,八部之中以此为上首,故标举曰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迦也。法华经提婆品曰:「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被龙女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俗语佛源】
「天龙八部」是佛经中常见的「护法神」。诸天和龙神为八部众的上首,故称。天,梵语deva,包括三界的诸天(可参见「诸天」条)。中国古代把「龙」列为「四灵」之一,印度人称「龙」为Naga(那伽),形态与中国土生的「龙」略有区别,似是摩竭鱼(鲸鱼)与中国龙的混合物,佛经上称「龙力不可思议」,并有不少龙王护法和故事。如释迦太子降生时,九龙吐水,为他灌顶。其他六部众为:夜叉:勇健、轻捷,如守护佛寺山门的执金刚夜叉,毗沙门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将军。乾闼婆:意为「寻香」,吸香气为食,从属于天帝释,能凌空作乐。阿修罗:意译为「非天」,身大好斗。迦楼罗:居住在四大洲大树上的金翅鸟神,双翅展开有三百多万公里。紧那罗:歌神,帝释属下,似人而有头角。摩罗伽:大蟒神,人身蛇首,乐神。《卢至长者因缘经》谓:「尔时四众,天龙八部,四众围绕,王及大众,五体投地,为佛作礼。」几乎每部经都有类似的场面。亦写作「天龙神王」、「八部天龙」。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王敛舍利,用金作斗量,得八斛四斗,诸国王、天龙、神王,各得少许。」又如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八一:「遥知法会灵山在,八部天龙礼我言。」(李明权)
天龙八部赞
【佛学大辞典】
(经名)出于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大云轮请雨经,普遍光明大随求陀罗尼经(不空译)之卷末及毗奈耶杂事四。无垢大乘经卷末曰:「天阿苏罗、药叉等,来听法者应至心。拥护佛法使长存,各各勤行世尊教。诸有听徒来至此,或在地上或居空。常于人世起慈心,昼夜自身依法住。愿诸世界常安隐,无边福智益群生。所有罪障并消除,远离众苦归圆寂。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天亲
【佛学大辞典】
(人名)Vasubandhu,梵名婆薮槃豆,又曰婆修槃陀,译曰天亲,新作伐苏畔度,译曰世亲。波薮译曰世天,毗纽天之异名也。以父母求世天亲爱而名。或言为天帝之弟,故名天亲,婆薮槃豆传曰:「婆薮槃豆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译曰丈安国)人,佛灭后九百年而出,兄弟三人,皆名婆薮槃豆,长兄别称阿僧伽(译曰无著),小弟别称比邻持跋婆(比邻持母名,跋婆译曰儿),中子独以通名称。初于阿踰阇国萨婆多部出家,研学小乘既通大毗婆沙论之义,为众讲之,一日作一偈,共作六百偈,称为俱舍论。后用无著之示诲,忏悔小执之非,欲断舌谢其罪。无著云:汝既以舌诽谤大乘,更以此舌赞大乘可也。于是造唯识论等诸大乘论,弘宣大教,寿八十,寂于阿踰阇国。」付法藏传六曰:「尊者阇夜多临灭度时,告比丘婆修槃陀:无上妙法,今付属汝,汝当至心护持。婆修盘陀受教,解一切之修多罗,广化众生。」百论序疏曰:「婆薮云天亲,天亲者天帝之弟也。生于阎浮提而伏修罗,是割那舍阇人,云丈夫国。原为小乘学,通五百部之小乘。兄阿僧伽是大乘人,见弟盛弘小乘而覆大道,特现病曰:汝罪过深重,我为之病。弟曰若尔则是舌之过,当断舌。曰:不如更造大乘论而宣流大道。于是作五百部之大乘论,时人呼为千部论主。」西域记五曰:「伐苏畔度菩萨,唐言世亲,旧曰婆薮槃豆。译曰天亲,误也。」
天亲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婆薮槃豆传之略名。
天亲摄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五摄论之一。
【三藏法数】
谓天亲菩萨因无著菩萨造大乘摄论,复造论释,申明论议,名大乘摄论释,一十五卷成文,是为天亲摄论。
天乐
【佛学大辞典】
(杂名)天人之伎乐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馀诸天,作天伎乐。」【又】(术语)三乐之一。生欲界诸天所受之欢乐也,修十善业者生天感之。见大宝积经一百一。
【三藏法数】
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故名为天。修十善者,生于天上,而受种种殊胜妙乐,故名天乐。(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
天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然之机感也。止观一曰:「天机秀发。」
天树王
【佛学大辞典】
(杂名)忉利天上之波利质多树也。此树为树中之王,故名曰树王。犹言牛王鹅王等。法华经序品曰:「国界自然殊特妙好,如天树王其华开敷。」
天罗国
【佛学大辞典】
(地名)斑足王之国也。仁王以良贲疏下一曰:「梵云提婆罗,此云天罗。」梵Devala。
天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本性也。真如也。刘禹锡六祖碑曰:「能使学者还其天识。」颜延之庭诰曰:「遂使业习,移其天识。」
天识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陈真谛译。明众生之识,转变为众生,为诸法。
天魔
【佛学大辞典】
(天名)天子魔之略称,四魔之一。第六天之魔王也。其名云波旬,有无量之眷属,常障碍佛道者。玄应音义二十三曰:「梵云魔罗,此译云障,能为修道作障碍也。亦名杀者,常行放逸而自害身故,即第六天主也。名曰波旬,此云恶爱,即释迦佛出世魔王名也。诸佛出世,魔各不同。如迦叶佛时魔名头师,此云恶瞋等也。」
【佛学常见辞汇】
天子魔的简称,即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他有无数眷属,时常障碍佛道。
【三藏法数】
此魔即欲界第六天也。若人勤修胜善,欲超越三界生死,而此天魔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之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是名天魔。(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也。)
【三藏法数】
谓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为魔也。盖此天为欲界之主,见人修道,以为失我眷属,空我宫殿,即兴魔事,恼乱行者,令人障蔽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天魔。
天魔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魔与外道。共害佛道者。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行持钞下一曰:「天魔外道尚不食酒肉。」
【佛学常见辞汇】
天魔与外道,二者皆喜欢为害佛道。梵网经说:「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
【俗语佛源】
「天魔」,居欲界天顶及色界天顶,领执世乐,故生邪见,憎嫉贤圣涅槃道法。「外道」,史料载有六师外道,经上说有九十六种外道,「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楞严经》说:「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洗心非正」是说不能以正法洗心。佛教认为,凡修禅定,先须洗涤从前所有邪恶知见,如同除去毒蜜,方可贮藏甘露。一有不尽,便足以致魔。「阴魔」依身心而起,「天魔」等则是外魔入心。若能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可奈何。「外道」也足以成为修道的障碍。如《楞严经》卷一说:「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娑毗迦罗」译言「金头」或「黄发」,谓其发黄如金,为外道名,由他所传幻咒,自言先从梵天所说,称为先梵天咒。这是外道名。由他所传幻咒,自言先从梵天所说,称为先梵天咒。这是外道妨道的一个例子。后沿用以指邪门歪道。如《朱子语类·论语》:「淳于髡是个天魔外道,本非学于孔孟之门者。」也作「邪魔外道」。见于《药师经》卷下:「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沿用如《儒林外史》第一回:「若是八股文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禹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