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逆天违理(逆天违理)  拼音:nì tiān wéi lǐ
违背天道常理。汉。荀悦《前汉纪。卷一二。前汉孝武皇帝纪三》:「身灭祀绝,为天下笑,天以吴众不能成功者何?诚逆天违理而不见时也。」也作「逆天背理」、「逆天悖理」、「逆理违天」。
《国语辞典》:顺天听命(顺天听命)  拼音:shùn tiān tīng mìng
顺应天道,遵从天命。《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太君代天司命,君命即是天命。天命所在,便是条意外的岔路,顺天听命,安知非福?」
《国语辞典》:反戾天常  拼音:fǎn lì tiān cháng
违反天道。《燕丹子》卷上:「今秦王反戾天常,虎狼其行,遇丹无礼,为诸侯最,丹每念之,痛入骨髓。」
《国语辞典》: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拼音:tiān dào wú qīn cháng yǔ shàn rén
天道公正,惟降福于善人。《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国语辞典》:顺天者逸,逆天者劳(顺天者逸,逆天者劳)  拼音:shùn tiān zhě yì,nì tiān zhě láo
顺从天道可得安逸,违背天理将受劳苦。《三国演义》第三七回:「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
《国语辞典》:学究天人(学究天人)  拼音:xué jiù tiān rén
语本《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比喻学问渊博,通晓天道、人事等。《梁书。卷四九。文学传。钟嵘传上》:「文丽日月,学究天人。」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笔参造化,学究天人。」也作「学贯天人」、「学际天人」。
《国语辞典》:天道人事  拼音:tiān dào rén shì
天道,天理。人事,人心所向。天道人事指趋势。《元史。卷一二六。安童传》:「因为书与宋四川制置余玠,谕以天道人事,玠得书愧感自守,不敢轻动。」
《国语辞典》:应天受命(应天受命)  拼音:yìng tiān shòu mìng
顺应天道,承受天命。多指帝王登基。《晋书。卷七九。谢安传》:「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谢益寿奉玺绂。」唐。陈子昂〈为乔补阙庆武成殿表〉:「今陛下应天受命,括地登枢,先飞名于秘箓,终据图于宝座。」也作「应天授命」。
《国语辞典》:不伤天理(不伤天理)  拼音:bù shāng tiān lǐ
合乎常理,不违天道。《文明小史》第二○回:「不要说只有这几个,就是再多些,我用了也不伤天理。」
《國語辭典》: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拼音:shùn zhī zhě chāng,nì zhī zhě wáng
顺从则可昌盛,违逆则遭灭亡。《晋书。卷九五。艺术传。戴洋传》:「岁星移入房,太白在心。心房,宋分。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石季龙若兴兵东南,此其死会也。」
《國語辭典》: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拼音:shùn tiān zhě cún,nì tiān zhě wáng
顺应天道必可长存,违逆天理将遭灭亡。《孟子。离娄》:「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六出:「自古道:『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皇上久厌兵革,方与邵真人修延熙万寿清醮,太师要兴兵,先已逆天了。」也作「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國語辭典》:乐天知命(樂天知命)  拼音:lè tiān zhī mìng
顺应天意的变化,固守本分、安于处境且悠然自得。语出《易经。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儒林外史》第八回:「近来我在林下,倒常教他做几首诗,吟咏性情,要他知道乐天知命的道理。」也作「乐天安命」、「知命乐天」。
天道
【佛学大辞典】
(界名)六道之一。与天趣同。欲界有六重之天,并色界无色界之诸天是也。其依处在诸趣之顶,故谓之天。身有光明,故谓之天。果报最胜,故谓之天。为有情轮回之道途,故谓之道,趣者所趣向也。【又】(术语)自然之道,法尔之理,谓之天道,与儒言天道同。无量寿经下曰:「天道自然,不得蹉跌。」又曰「天道施张,自然化举。」同净影疏曰:「凡在世间天下诸理自然施立,是故名为天道施张。」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天趣,为六道之一。天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等诸天,因其依处在诸趣之上,故名为天,身有光明,故名为天,果报最胜,故名为天。
【三藏法数】
天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也。谓因修上品十善,复修世间禅定,得生其中,是名天道。
【三藏法数】
天者,最高最上,极大极尊,受用出于自然,快乐莫非如意,由昔广修净行故感此报,是名天道。
【三藏法数】
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