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正命  拼音:zhèng mìng
1.安享天年而死。相对于非命而言。《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2.佛教修行方法。八正道的第五支。指正确的谋生方式。《杂阿含经》卷二八:「有八正道能断爱欲,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國語辭典》:天命  拼音:tiān mìng
1.天地万物自然的法则。《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2.天神所主宰的命运。《书经。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我兄说万事都是尽人事,听天命,自有个一定。」
3.天所赋予人的禀赋与本性。《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4.寿命。《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逊于不虞,以保天命。」
5.清朝太祖的年号(西元1616~1626)。
《國語辭典》:尽命(盡命)  拼音:jìn mìng
效死。《宋书。卷四六。张邵传》:「音仪容止,众皆瞩目,见者皆为尽命。」
《漢語大詞典》:考终命(考終命)
享尽天年。《书·洪范》:“五曰考终命。” 孔 传:“各成其长短之命以自终,不横夭。” 唐 白居易 《策林一·兴五福销六极》:“於是乎三和之气,訢合絪緼,积为寿,蓄为富,舒为康寧,敷为攸好德,益为考终命。”亦省作“ 考终 ”。 晋 潘岳 《杨荆州诔》:“誄德策勋,考终定諡。” 宋 陆游 《求志居士彭君墓志铭》:“考终於新第。”明史·韩爌传:“进药始末实只如此,若不据实详剖,直举非命之凶称,加之考终之令主,恐先帝在天之灵,不无恫怨。”
分類:天年
《漢語大詞典》:全寿(全壽)
谓尽享天年。韩非子·解老:“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
分類:天年
《漢語大詞典》:毕老(畢老)
犹言终其天年。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董卓 ﹞筑 郿坞 ,高与 长安 城埒,积穀为三十年储,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分類:天年
《漢語大詞典》:守尽(守盡)
谓保全天年。宋书·顾觊之传:“况年将八十,残生无几,守尽家门,不敢闻命。”
《漢語大詞典》:遗寿(遺壽)
未尽天年;短寿。 元 袁桷 《林处士哀辞》:“寿而无德与名,君子耻之,故修短有命,遗寿焉犹可言也。名德不至,则澌尽腐灭,又安所取哉!”
分類:未尽天年
《漢語大詞典》:寿类(壽類)
享寿者,尽天年者。庄子·让王:“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谓重伤,重伤之人无寿类。” 成玄英 疏:“不得与寿考者为儕类也。”吕氏春秋·审为:“不能自胜而强不纵者,此之谓重伤,重伤之人,无寿类矣。” 高诱 注:“神伤则夭损札瘥,故曰无寿类也。”一说“寿”当读为“畴”。参阅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庄子拾遗》
分類:天年
《國語辭典》:天年不遂  拼音:tiān nián bù suì
人没有终寿而早死。如:「他虽然天年不遂,但对社会国家的贡献足以永垂不朽。」《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朕奉皇帝,夙夜瞻仰日月,冀望成就。岂意卒然颠沛,天年不遂,悲痛断心。」
分類:天年
《國語辭典》:天假之年  拼音:tiān jiǎ zhī nián
老天延长其寿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魏书。卷五五。列传。刘芳》:「刘生堂堂,搢绅领袖,若天假之年,必为魏朝宰辅。」
《漢語大詞典》:天夺之年(天奪之年)
上天褫夺其年寿。谓不能享其天年。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引 清 顾贞观 《〈栩园词弃稿〉序》:“欲尽招海内词人,毕出其奇,远方駸駸,渐有应者,而天夺之年,未几,輒风流云散。”
《国语辞典》:寿终内寝(寿终内寝)  拼音:shòu zhōng nèi qǐn
女子享尽天年,在家中自然死亡。
《国语辞典》:不得善终(不得善终)  拼音:bù dé shàn zhōng
人遭祸患横死,不得其天年。比喻没有好的下场。如:「他再如此做恶,总有一天会不得善终。」
《國語辭典》:抱恨终天(抱恨終天)  拼音:bào hèn zhōng tiān
心里怀著恨意,至死都无法释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谁知遭此大变,抱恨终天!」也作「终天抱恨」。
《國語辭典》:老死牖下  拼音:lǎo sǐ yǒu xià
语本《仪礼。士丧礼》:「幠用敛衾。」汉。郑玄。注:「疾时处北牖下,死而迁之当牖下。」即老死家中,安享天年的意思。《明史。卷二三五。邹维琏列传》:「我朝王振、曹吉祥、刘瑾亦尝宠之群臣之上。有一人老死牖下,获保富贵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那有罪的老死牖下,无罪的却命绝了囹圄刀锯之间,难道头顶上这个老翁,是没有眼睛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