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弥天对
 
弥天秀
 
片言酬凿齿

相关人物
释道安


《高僧传》卷五〈晋释道安传〉
时襄阳习凿齿锋辩天逸,笼罩当时,其先闻安高名。早已致书通好曰:「承应真履正,明白内融,慈训兼照,道俗齐荫,自大教东流四百馀年,虽蕃王居士时有奉者而真丹宿川先行上世,道运时迁俗未佥悟,自顷道业之隆,咸无以匹。所谓月光将出灵应降,法师任当洪范化洽幽深,此方诸僧咸有思慕,若庆云东徂摩尼回曜,一蹑七宝之座暂现明哲之灯,雨甘露于丰草,植栴檀于江湄,则如来之教复崇于今日玄波溢漾重荡于一代矣。」文多不悉载,及闻安至止。即往修造,既坐称言:「四海习鉴齿。」安曰:「弥天释道安。」时人以为名答。

例句

释子弥天秀,将军武库才。 孟浩然 与张折冲游耆阇寺

愿开初地因,永奉弥天对。 高适 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

片言酬凿齿,半偈伏姚秦。 齐己 寄岘山愿公三首

《漢語大詞典》:天对(天對)
犹言配天。谓祭天地以祖先配享。新唐书·黎干传:“今 頎 、 崇敬 革天对,易祖庙,事之大者不稽于古,难以疑文僻説定之。臣官以諫为名,不敢不尽愚。”
《漢語大詞典》:天事
(1).谓上天对人事的反映。左传·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事恒象。”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逮白虹贯日,太白入昴,寒谷生黍,崩城陨霜之类,皆发自人情而远形天事。”
(2).泛指自然现象。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三川震》:“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
《國語辭典》:天报(天報)  拼音:tiān bào
老天的报应。《史记。卷一○六。吴王濞列传》:「为善者天报以福,为非者天报以殃。」后因以「天报」谓上天的报应。《后汉书。卷二五。卓鲁魏刘列传。鲁恭》:「一物有不得其所者,则天气为之舛错,况于人乎?故爱人者必有天报。」《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你这样不义之人,不久自有天报,休想善终!」
《漢語大詞典》:谪见(謫見)
古代迷信认为异常的天象是上天对人的谴责,出现灾变的征候谓之“謫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吾德薄致灾,謫见日月,战慄恐惧,夫何言哉!” 李贤 注:“謫,责也。直革反。”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玄象謫见,国有大恐。” 明 归有光 《洪范传》:“一念之恶,謫见於天,而沴气应之。”
《国语辞典》:天灾地孽(天灾地孽)  拼音:tiān zāi dì niè
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认为这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隋书。卷二。高祖纪下》:「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也作「天灾地变」、「天灾物怪」。
《国语辞典》:天灾物怪(天灾物怪)  拼音:tiān zāi wù guài
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认为这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明史。卷二一七。王家屏传》:「天灾物怪,罔彻宸聪;国计民生,莫关圣虑。」也作「天灾地变」、「天灾地孽」。
《国语辞典》:天理报应(天理报应)  拼音:tiān lǐ bào yìng
上天对善恶作为的回应。多指做坏事会遭受上天的惩罚。《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这却是你自己进来,我又不曾使丫头去请,我又不曾自己叫你,这却是天理报应,我今把你监在里边,你只敢出我绳界,我有本事叫你立刻即死!」《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凡这宗没良心的人,大概都是这么著,若是一见钱,立刻就把天理报应,全都忘在九霄云外了。」
化乐天对笑成淫
【三藏法数】
谓此天欲心微薄,亦不执手,但对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