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良鱼(良魚)
大鱼。诗·小雅·鹤鸣“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毛 传:“良鱼在渊,小鱼在渚。” 孔颖达 疏:“不云大鱼而云良鱼者,以其喻善人,故变文称良也。”
分類:大鱼
《漢語大詞典》:鲸鲟(鯨鱏)
泛指大鱼。比喻大贤人。楚辞·王褒〈九怀·通路〉:“鲸鱏兮幽潜,从虾兮游陼。” 王逸 注:“大贤隐匿,窜林藪也。”
《漢語大詞典》:盈车之鱼(盈車之魚)
指大鱼。列子·汤问:“ 詹何 以独茧丝为纶,芒鍼为鉤,荆篠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 张湛 注:“家语曰:‘鯤鱼,其大盈车。’”
分類:大鱼张湛
《漢語大詞典》:钜鳞(鉅鱗)
大鱼。文选·扬雄〈羽猎赋〉:“入洞穴,出 苍梧 ,乘鉅鳞,骑京鱼。” 刘良 注:“鉅,大也。鳞,则鲸鱼也。”一本作“ 巨鳞 ”。
分類:大鱼
《國語辭典》:鲲鹏(鯤鵬)  拼音:kūn péng
庄子所假托的大鱼大鸟。见《庄子。逍遥游》。用以比喻至大之物。南朝梁。武帝〈孝思赋〉:「察蟭螟于蚊睫,观鲲鹏于北溟。」
《漢語大詞典》:得俊
(1).俘获敌方的猛将勇士。谓得胜。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崩曰败绩,得儁曰克。” 孔颖达 疏:“战胜其师,获得其军内之雄儁者,故云得儁曰克。”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 鲁侯 御 宋 ,得雋 乘丘 。”一本作“ 得儁 ”。
(2).谓及第。 唐 元稹 《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牓后相贺》诗:“竞走墙前希得儁,高县日下表无私。”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名高场屋已得儁,世有龙门今復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现任大官子弟登第:“ 南京 兵部尚书 李遂 子 材 ,亦以是科得雋。” 清 刘銮 《五石瓠·建德相公》:“诸生高才,万一得雋,岂不似私?”
(3).谓喜获大鱼。 唐 韩愈 《叉鱼》:“竞多心转细,得雋语时嚣。” 宋 苏轼 《江西》:“何人得儁窥鱼矼,举叉絶叫尺鲤双。”
(4).谓含意隽永。 唐 白居易 《与刘苏州书》:“然得儁之句,警策之篇,多因彼唱此和中得之,他人未尝能发也。”一本作“ 得雋 ”。
《漢語大詞典》:摩竭
(1).亦作“ 摩伽罗 ”。梵语makara的译音。大鱼;鲸鱼。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 河 西岸有如来作摩竭大鱼,从河而出,十二年中以肉济人处,起塔为记,石上犹有鱼鳞纹。”翻译名义集·畜生:“摩竭,或摩伽罗,此云鲸鱼。雄曰鲸,雌曰鯢。大者长十餘里。”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水族·鲸:“《华夷志》:‘海中大鱼口可容舟,其名曰摩竭。’按,摩竭,梵语,即鲸鱼也。”
(2).古代 印度 摩伽陀国 (Magadha)的省称。在今 比哈尔邦 南部,是早期佛教的中心。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啟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漢語大詞典》:鲲鱼(鯤魚)
古代传说中的大鱼。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鯤鱼朝发 崑崙 之墟,暴鬐於 碣石 。”初学记卷三十引 晋 王嘉 拾遗记:“黑河,北极也,其水浓黑不流,土云生焉,有黑鯤鱼,千尺如鲸,常飞往南海。” 清 邱迥 《乌鲗行》:“鯤鱼一举渺无极,浩荡江湖随所遭。”
分類:鲲鱼大鱼
《漢語大詞典》:头鱼(頭魚)
(1).指 辽 代皇帝春天外出游猎时,最初捕获的大鱼。辽史·国语解:“上岁时钩鱼,得头鱼,輒置酒张宴。”参见“ 头鱼宴 ”。
(2).指胖头鱼。《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又是四碟案酒:一碟头鱼,一碟糟鸭,一碟乌皮鸡,一碟舞鱸公。”
《漢語大詞典》:头鱼宴(頭魚宴)
辽 代历代皇帝春天外出游猎捕获第一条鱼后举行的宴会。辽史·天祚皇帝纪一:“二月丁酉,如 春州 ,幸 混同江 钩鱼,界外 生女直 酋长在千里内者,以故事皆来朝。适遇‘头鱼宴’,酒半酣,上临轩,命诸酋次第起舞。”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三节:“ 辽 朝历代皇帝也经常在 达鲁河 或 鸭子河 ( 混同江 )的春捺钵钩鱼。捕获头条鱼设宴庆祝,称‘头鱼宴’。”
《漢語大詞典》:灵鲲(靈鯤)
神话传说中的大鱼。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唐 郑繇 《水镜赋》:“可惊飞於神鹊,可摇动於灵鯤。同大道之自然,合重元之众妙。”
分類:大鱼
《漢語大詞典》:修鲲
同“脩鲲”。
古代传说中的大鱼。
分類:大鱼
《漢語大詞典》:脩鲲(脩鯤)
古代传说中的大鱼。 南朝 梁 萧统 《大言》诗:“观脩鯤其若辙鮒,视沧海之如滥觴。”
分類:大鱼
《漢語大詞典》:鲲龙(鯤龍)
古代传说中的大鱼、蛟龙。南齐书·张融传:“雕隼飞而未半,鯤龙趠而不逮。” 唐 元结 《引极诗·怀潜君》:“思假鳞兮鯤龙,激沆浪兮奔从。”
分類:大鱼蛟龙
《國語辭典》:网漏吞舟(網漏吞舟)  拼音:wǎng lòu tūn zhōu
网,鱼网,比喻法网。吞舟,指能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大恶的人。网漏吞舟语本《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致于奸,黎民艾安。」比喻法令宽疏,大奸大恶的人仍被饶恕。《晋书。卷八三。顾和传》:「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宋书。卷七四。沈攸之传》:「泰始开辟,网漏吞舟。」
《漢語大詞典》:吞舟是漏
本谓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南史·陈庆之传:“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亦作“ 吞舟漏网 ”。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秦始皇:“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笱者何也?”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立宪》:“吞舟漏网任纵横,賸几百个鯤鰍併命。”参见“ 吞舟之鱼 ”。
《國語辭典》:吞舟之鱼(吞舟之魚)  拼音:tūn zhōu zhī yú
能吞舟的大鱼。语出《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后比喻犯大罪的人。《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國語辭典》:吞舟之鱼(吞舟之魚)  拼音:tūn zhōu zhī yú
能吞舟的大鱼。语出《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后比喻犯大罪的人。《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