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大饥(大饑)
亦作“ 大飢 ”。 大饥荒;严重的饥荒。左传·文公十六年:“ 楚 大饥, 戎 伐其西南。”《公羊传·襄公二十四年》:“大饥。” 何休 注:“有死伤曰大饥,无死伤曰饥。”《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为大饥。”吕氏春秋·上农:“因胥岁不举銍艾,数夺民时,大饥乃来。”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冢中弃儿吸蟾气》:“ 富彦国 在 青社 , 河 北大飢,民争归之。”
《國語辭典》:大侵  拼音:dà qīn
作物不熟,粮食歉收。《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漢語大詞典》:小饥(小饑)
粮食小歉收。 战国 魏 李悝 平籴法把歉收分为大饥、中饥、小饥三等。汉书·食货志上:“小饥则收百石……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而糶之。”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平岁百亩之收,收百五十石,今小饥收百石,收三分之二也。”
《国语辞典》:五谷不升(五谷不升)  拼音:wǔ gǔ bù shēng
谷类不熟。指荒年大饥。《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谓之大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