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9,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鸿纤
洪细
鸿细
鸿琐
棵儿
大小
寸心
轻重
深浅
尺寸
不齐
论功
优劣
剑阁
小字
《漢語大詞典》:鸿纤(鴻纖)
大小;巨细。 唐 长孙无忌 《唐律疏议·名例序》:“今之典宪,前圣规模,章程靡失,鸿纤备举,而刑宪之司执行殊异。”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我国家之法,鸿纤具备,於古鲜儷矣。”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与陈鉴亭论学:“至於从事之餘,功程疏数,条目鸿纤,不妨千里惠言。”
分類:大小巨细
《漢語大詞典》:洪细(洪細)
(1).大小。 南朝 梁武帝 《申敕诸州讯狱诏》:“朕自藩部,常躬讯録,求理得情,洪细必尽。”
(2).音韵学名词。洪音和细音的合称。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六:“臣闻赴曲之音,洪细入韵。”参见“ 洪音 ”。
《國語辭典》:洪音  拼音:hóng yīn
声韵学上指主要母音舌位较低、较后、口腔共鸣器空隙大的音。相对于细音而言。如宋、元等韵学家将一、二等韵视为洪音,把三、四等韵当做细音。
《漢語大詞典》:鸿细(鴻細)
犹大小。 唐 陈京 《大唐同州澄城县令郑公德政碑序》:“生生之礼备,赫赫之名成,鸿细必为,夙暮载考。”
分類:大小
《漢語大詞典》:鸿琐(鴻瑣)
巨细;大小。 明 宋濂 《演连珠》之四四:“盖闻崇庳别方,鸿琐殊气,其性有差,其量则异。”
分類:巨细大小
《漢語大詞典》:棵儿(棵兒)
指植物的大小。如:这株花棵儿小。
分類:植物大小
《國語辭典》:大小  拼音:dà xiǎo
1.成人及儿童。如:「全家大小共十口之多。」
2.尺寸。《孟子。滕文公上》:「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3.重要与不重要的事。泛指一切事务。《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汉身上,替你扶持便了。」
《國語辭典》:寸心  拼音:cùn xīn
1.内心、心中。唐。杜甫〈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也作「寸衷」。
2.微薄的心意。《水浒传》第八一回:「宋江哥哥有些微物相送,聊表我哥哥寸心。」也作「寸衷」。
《國語辭典》:轻重(輕重)  拼音:qīng zhòng
1.重量的大小。《左传。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2.程度的大小。《书经。吕刑》:「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
3.事物主次、缓急的程度。《史记。卷六十二。管晏传》:「贵轻重,慎权衡。」《红楼梦》第四二回:「颦儿年纪小,只知说,不知道轻重,作姐姐的教道我。」
《國語辭典》:深浅(深淺)  拼音:shēn qiǎn
1.本指水深的程度。如:「不知这条溪深浅如何?」后泛指深度。《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后来的这一扑,力太猛了,这枯干戳进肚皮,有一尺多深浅。」
2.形容事物的强弱、大小、轻重。《西游记》第四回:「父王息怒,且恕巨灵之罪,待孩儿出师一遭,便知深浅。」
《國語辭典》:尺寸  拼音:chǐ cùn
1.法度。《韩非子。安危》:「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
2.些微。《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3.戏曲音乐中称速度与节拍为「尺寸」。《宋书。卷一一。律历志上》:「至于都合乐时,但识其尺寸之名,则丝竹歌咏,皆得均合。」
《國語辭典》:尺寸  拼音:chí cun
1.物件的长度、大小。《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原是一起工程之时就画了各处的图样,量准尺寸,就打发人办去的。」
2.节度、分寸。如:「他为人稳健,凡事都有个尺寸。」
《漢語大詞典》:不齐
在质或量方面、大小或程度上不一致的;多变的,可变的,不规则的,不均匀的。例如:脉律不齐。
《國語辭典》:论功(論功)  拼音:lùn gōng
评定功绩的大小。唐。祖咏 望蓟门诗:「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水浒后传》第三九回:「众位的官爵,俱是朝廷论功颁授,非某有厚薄。」
《國語辭典》:优劣(優劣)  拼音:yōu liè
美好与恶劣,好与坏。《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红楼梦》第三七回:「稻香老农并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
《国语辞典》:剑阁(剑阁)  拼音:jiàn gé
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的栈道。两崖峻拔,地形险要,为川陕间的主要通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漾水注》:「又东南径小剑戍北,西去大剑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也称为「剑道」。
《國語辭典》:小字  拼音:xiǎo zì
1.小名、乳名。如魏武帝小字阿瞒,蜀后主小字阿斗。《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燮慨然而叹,呼干小字曰:『别成,汝知吾必死邪?』」
2.小楷。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顾于韩蔡内,辨眼工小字。」宋。米芾 海岳名言:「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