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俗乐(俗樂)  拼音:sú yuè
民间音乐的泛称。相对于雅乐而言。
《国语辞典》:外附  拼音:wài fù
1.旧时家塾中加入外来附读学生,称为「外附」。
2.从外附和。《汉书。卷八六。王嘉传》:「相等前坐在位不尽忠诚,外附诸侯,操持两心,背人臣之义。」
《漢語大詞典》:客使
外来的使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閈閎,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露布:“ 开皇 九年平 陈 ,元帅 晋王 以驛上露布,兵部请依新礼,集百官及四方客使于朝堂,内使令称有詔,在位者皆拜,宣露布讫,舞蹈者三,又拜。”
分類:外来使者
《漢語大詞典》:压溺(壓溺)
土压和水淹。指意想不到的外来灾祸。 汉 王充 论衡·气寿:“凡人禀命有二品:一曰所当触值之命,二曰强弱寿夭之命。所当触值,谓兵、烧、压、溺也。”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压溺之不虑兮,坚刚以为式。” 宋 欧阳修 《答梅圣俞大雨见寄》诗:“压溺委性命,焉能顾图书?乃知生 尧 时,未免忧为鱼。”
《漢語大詞典》:罽裘
古代一种外来的毛织品制成的衣裘。又称罽宾裘。 晋 傅玄 傅子·阙题:“ 谢旗 房陵 都尉,战有功, 太祖 赐 旗 罽裘、豹裀。” 唐 杜牧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诗:“赠以 蜀 马箠,副之 胡 罽裘。” 宋 王安石 《送郑叔熊归闽》诗:“黄尘雕罽裘,逆旅同逼仄。” 李壁 注:“ 罽宾 裘、 日本 裘,皆以外国得名。”参见“ 罽宾 ”。
《國語辭典》:罽宾(罽賓)  拼音:jì bīn
国名。位居西域,所辖地域因时代而异,约在今阿富汗东北、喀什米尔一带。以农业及制作金银铜铁器物为主。为佛教大乘派的发源地,汉代以后有许多僧人来中国传教译经。
《國語辭典》:外伤(外傷)  拼音:wài shāng
身体外部所受的损伤,相对于内伤而言。如刀伤、火伤等是。
《漢語大詞典》:外利
(1).外来的利益。《后汉书·庞参传》:“善为国者,务怀其内,不求外利;务富其民,不贪广土。”
(2).谓外刃锋利。急就篇卷三“矛鋋镶盾刃刀鉤” 唐 颜师古 注:“镶者,刀剑之类,其刃却偃而外利,所以推攘而害人也。”
《漢語大詞典》:乞寒
亦作“ 乞寒胡 ”。亦作“ 乞寒泼胡 ”。 古代外来杂戏。周书·宣帝纪:“御 正武殿 ,集百官及宫人内外命妇,大列妓乐,又纵 胡 人乞寒,用水浇沃为戏乐。”新唐书·韩朝宗传:“今乞寒胡非古不法,无乃为狄?”新唐书·张说传:“乞寒泼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汩泥挥水,盛德何观焉。”
分類:外来杂戏
《漢語大詞典》:舶贾(舶賈)
国外来的商人。新唐书·淮阳王汉传:“ 敬宗 侈宫室,舶贾献沉香亭材。”
《漢語大詞典》:外祸(外禍)
(1).外来的灾祸。列子·力命:“故迷生於俏,俏之际昧然。於俏而不昧然,则不骇外祸,不喜内福;随时动,随时止,智不能知也。” 张湛 注:“祸福岂有内外,皆理之玄定者也。见其卒起,因谓外至;见其渐著,因谓内成也。”
(2).来自国外的祸害。指外国的侵略。 毛泽东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在外祸、内难、再加天灾的压迫之下,农民广泛地发动了游击战争、民变、闹荒等等形态的斗争。”
《國語辭典》:援外  拼音:yuán wài
援助外国。如:「为善尽国际责任及义务,我国向来积极从事援外活动。」
《國語辭典》:外力  拼音:wài lì
外来、外部的力量。如:「由于外力的介入,这件事变得更加复杂。」
《國語辭典》:川剧(川劇)  拼音:chuān jù
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剧种。川戏包含有汉调、陕调和川省特有的高腔。多以四川方言念唱,表演细腻、技术要求严格,戏曲语言生活气息较浓厚,具有幽默、风趣等特色。
《漢語大詞典》:外祟
外来的鬼怪、祸祟。亦以喻外来的扰害、祸患等。红楼梦第七二回:“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要是你自己各儿招些邪魔外祟来弄的受了累,那我可全不知道。”
《漢語大詞典》:食妖
指鸦片烟。 清 末,国人视外人为妖,遂以外来毒品鸦片烟为食中之妖。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鸦片烟则食妖也,其人病魂魄,逆昼夜,其食者宜繯首诛。” 清 龚自珍 《平均篇》:“五家之堡必有肆,十家之邨必有贾,三十家之城必有商:若服妖之肆,若食妖之肆。”按,“食妖之肆”指鸦片烟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