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劲健(勁健)
(1).强健有力。《后汉书·西域传·鲜卑》:“﹝ 鲜卑 ﹞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新唐书·北狄传·黑水靺鞨:“人劲健,善步战,常能患它部。”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几句话象天空的鹰隼一样,突然劲健地掠过他的胸次。”
(2).谓艺术风格刚劲雄健。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有“劲健”之目。 宋 严羽 《答吴景仙书》:“ 坡 谷 诸公之诗,如 米元章 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 子路 事 夫子 时气象。”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 茅盾 的不愧为‘洗练’, 鲁迅 的应号作‘劲健’。”
《漢語大詞典》:幽悄
(1).低微。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五:“‘动笔的是高二的 小李 ,’声音比发问的更为幽悄。”
(2).谓幽约微妙。 叶圣陶 《倪焕之》四:“街头的火把和纸灯笼,在幼年总引起幽悄而微带惊怖的有趣的情绪。”
《國語辭典》:剖分  拼音:pǒu fēn
分成两半。《左传。襄公十四年》:「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國語辭典》:走路  拼音:zǒu lù
1.徒步行走。如:「我每天走路上学。」《西游记》第二三回:「虽熬了这一夜,但那匹马明日又要驮人,又要走路,若再饿上这一夜,只好剥皮罢了。」
2.开除、解聘。如:「再不好好做,就叫你走路。」
3.逃跑。《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只见女墙边虚搠旌旗,无人守护,又见军士腰下各束缚包裹,瑜暗忖曹仁必先准备走路,遂下将台号令。」
《國語辭典》:整备(整備)  拼音:zhěng bèi
1.准备。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整备著精皮肤吃顿打。」《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当时整备离店,行不多路,却遇著黄平之抬轿来。」
2.指军事上的整理配备。
《國語辭典》:试行(試行)  拼音:shì xíng
未正式实行前作试验性的施行。如:「这项新法令须试行一段期间,才能知道它的可行性。」
《漢語大詞典》:繁碎
(1).繁杂琐碎。北齐书·魏收传:“但恨论及诸家枝叶亲姻,过为繁碎,与旧史体例不同耳。”隋书·杨尚希传:“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别有幽坊小巷,燕舘歌楼,举之万数,不欲繁碎。”清史稿·刑法志一:“盖 清 代定例,一如 宋 时之编敕,有例不用律,律既多成虚文,而例遂愈滋繁碎。”
(2).繁密细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妾:“家中人但闻刀砧声,繁碎不絶。”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阳光从窗外的柳条间射进来,在沿窗的桌子上、地板上、同学的肩背上印着繁碎的光影。”
《漢語大詞典》:状物(狀物)
描绘事物。 唐 欧阳詹 《建溪行待陈诩》:“空忆丽词能状物,每看奇异但相思。” 宋 邵雍 《诗画吟》:“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 金 王若虚 《文辨一》:“ 左氏 文章不復可议,惟状物论事辞或过繁,此古今之所知也。”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秋夜》--写景。状物。想像分子多,文字奇倔。”
《國語辭典》:辨认(辨認)  拼音:biàn rèn
分别、认清楚。如:「辨认失物」。《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四。神宗元丰六年》:「按阅之际,其间或令家丁及以别都保人冒名代试,亦无由辨认。」
《國語辭典》:词调(詞調)  拼音:cí diào
填词用的牌调。
《國語辭典》:障翳  拼音:zhàng yì
1.遮蔽。《后汉书。卷三二。阴识传》:「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2.障扇。
《漢語大詞典》:词彩(詞彩)
亦作“ 词采 ”。
(1).词章的文彩。宋书·颜延之传:“ 延之 与 陈郡 谢灵运 俱以词彩齐名,自 潘岳 、 陆机 之后,文士莫及也, 江 左称 颜 谢 焉。” 唐 柳宗元 《答贡士萧纂欲相师书》:“详视所貽,旷然以喜,是何旨趣之博大,词采之蔚然乎!” 清 黄鷟来 《题高价人坐石小像》诗:“酒酣出一篇,词采讶清令。” 秦牧 《花城·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我们现在读到的一切动人的散文,它们也许很有词采之美吧。”
(2).指词藻。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八:“从前的人大都以‘风花雪月’为诗料,新体诗中这类‘风花雪月’的词彩也常常见到。”
《漢語大詞典》:酷毒
(1).残酷毒辣。《隋书·炀帝纪下》:“迴首面内,各怀性命之图;黄髮稚齿,咸兴酷毒之嘆。” 清 谭嗣同 《仁学》十:“又其甚者,遂残毁其肢体,为缠足之酷毒,尤杀机之暴著者也。”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二:“他们怎样勇敢地作战……大炮怎样酷毒地压迫他们的阵地,都可以在这一幕里表现出来。”
(2).指暑热。 五代 齐己 《夏雨》诗:“当时消酷毒,随处有清凉。”
《國語辭典》:辨识(辨識)  拼音:biàn shì
辨认识别。如:「草书不容易辨识。」
《漢語大詞典》:乾燥
1.犹干旱。管子·度地:“春三月,天地乾燥,水纠列之时也。”《汉书·沟洫志》:“春夏乾燥少水时也,故使 河 流迟,贮淤而稍浅。”
2.失去水分;缺少水分。 汉 王充 论衡·商虫:“穀乾燥者,虫不生。”法苑珠林卷一一四:“脣舌乾燥,耳鼻焦闭,五臟内煎,津液外竭。”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遇夫:“丫头又忙掇过一碗汤来,説:‘饭乾燥,吃些汤罢!’”
3.枯燥,没有趣味。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八:“算学书上的文字,虽说干燥无味,但正确细密,实为他科书籍所不及。” 茅盾 《夜读偶记·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大雅》《颂》的文学语言那就是庙堂中的语言,即后世所谓‘雅言’,装模作样,官气十足,干燥无味。”
4.干涩,不甜润。 巴金 《家》九:“祖父的声音又干燥,又严厉。” 徐迟 《财神和观音》:“那一笑干燥得象荒漠上的鹰叫。”
5.喻困难;拮据。朱子语类卷七二:“是尽乾燥处困之极,事无可为者。”《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看看家中金银搬完,屯盐卖完,手中乾燥,央人四处借债。”
6.干净。 明 沈鲸《双珠记·纩衣寄诗》:“东宫的尿瓶倾洗得乾浄,公主的夜桶收拾得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