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诵习(誦習)  拼音:sòng xí
诵读学习。《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伏生传》:「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
《漢語大詞典》:参用(參用)
(1).间杂而用;兼用。 南朝 梁 沈约 《南郊赦诏》:“军政国容,事绪非一。刑礼参用,未臻和简。”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佐领官不宜部选》:“臣闻古者,计户以贡士,量官而署吏,故官不乏吏,士不乏官,士吏官员,必相参用。”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七:“ 王仰之 先生处置讲演一课,有两种方法,交互参用。”
(2).参酌使用、任用。 宋 曾巩 《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三代学校劝教之具, 汉 代郡国太常察举之目,揆今之宜,理可参用。”明史·湖广土司传·施州:“命以 施州 宣慰司为从三品, 东乡 诸长官司为正六品,以流官参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读此知学政一差,本非翰林所应预, 仁皇帝 特破格参用之。”
《國語辭典》:谨严(謹嚴)  拼音:jǐn yán
谨慎细密。唐。韩愈〈进学解〉:「春秋谨严,左氏浮誇。」《三国演义》第九七回:「内有一将郝超守把,深沟高垒,遍排鹿角,十分谨严。」
《國語辭典》:呼号(呼號)  拼音:hū hào
1.广播用语,通常为电台名称的西文代号。
2.以一组字母、数字、或任何文字及发音词的组合,用以识别一个通信设施、指挥所、机关、或部队者,称为「呼号」。其主要用途为建立及保持通信。如未赋有呼号者,得使用地址组代替呼号。
《漢語大詞典》:荣养(榮養)
(1).指儿女赡养父母。晋书·文苑传·赵至:“﹝ 至 ﹞闻父耕叱牛声,投书而泣。师怪问之, 至 曰:‘我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师甚异之。” 唐 徐夤 《赠杨著》诗:“藻丽荧煌冠士林,《白华》荣养有 曾参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及第后隐居:“前进士 费冠卿 ……归不及於荣养,恨每积於永怀,遂乃屏蹟邱园,絶踪仕进,守其至性十有五年。” 清 钮琇 觚賸·酒芝:“ 藴玉先生 享荣养者三十年,可为疎财敦友之报。”
(2).犹营养。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他永远不抱着书是书、他是他的态度去接近书籍,而是想把书籍变成一种汁液,吸收到他身上去,荣养自己。”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二:“文学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把它容纳下去,完全消化了,作为我们的荣养料,以产生我们的新血肉!”一本作“营养”。
《國語辭典》:如约(如約)  拼音:rú yuē
依照约定行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
《漢語大詞典》:先代
先世;古代。左传·昭公四年:“君子谓 合左师 善守先代, 子产 善相小国。” 晋 陆机 《五等论》:“淫昏之君无所容过,何则其不治哉!故先代有以之兴矣。”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於是圣朝郊庙礼乐,一旦遂復古,跨越先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是他先代之物,我更不能受。”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二:“词是我国先代遗下来的文学上一部分的遗产。”
《國語辭典》:话头(話頭)  拼音:huà tóu
1.开场白、打开话题的言谈。《石点头。卷三。王本立天涯求父》:「总之孝不孝皆出自天性,原不在于读书不读书,如今且说一个忘根本的读书人,权做个话头。」
2.话题、话语。《文明小史》第二四回:「正在不耐烦的时候,却好里面请吃饭,然后打断话头。」
3.音讯、消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且请回家,待老婢子慢慢的寻觅。有了话头,便来回报。」
4.背后令人议论的地方。《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到了南京,少不得逢人遍告说:『秦某人如何荒唐法子,带了窑姐儿,彰明昭著的在戏馆里看戏,身上打扮的和戏子一样。』那些话头,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宝兴公司股东耳朵里去了。」
5.秘诀要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八:「玄玄子先把外丹养砂乾汞许多话头传了,再说到内丹采战,抽添转换,升提呼吸,要紧关头。」
《國語辭典》:信笔(信筆)  拼音:xìn bǐ
不加思索的随意挥笔。宋。苏轼答陈季常书〉:「自山中归来,灯下裁答,信笔而书,纸尽乃已。」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一一。黄山谷诗》:「东坡随物赋形,信笔挥洒,不拘一格,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
《國語辭典》:活泼(活潑)  拼音:huó pō
1.自然生动而不呆板。如:「她个性活泼,深具人缘。」、「这篇文章叙述生动活泼,颇受好评。」
2.化学上形容元素或化合物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变化的能力。
《國語辭典》:奇崛  拼音:qí jué
1.高峻突出的山势。南朝梁。何逊〈渡连圻〉诗二首之一:「悬崖抱奇崛,绝壁驾崚嶒。」
2.奇特不同凡俗。唐。陆贽〈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自揣凡庸之才,又无奇崛之效。」
《國語辭典》:交口  拼音:jiāo kǒu
1.众口同声、齐声。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宋。陆游 书感诗:「常记当年赋子虚,公卿交口荐相如。」
2.交谈、对谈。宋。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令大臣与议,无屈帝尊与虏交口。」《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彼此有意,只不曾交口。」
3.争吵。《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行至日晡,遇一个恶少后生,要买宝刀,两个交口厮争。」
《國語辭典》:读书人(讀書人)  拼音:dú shū rén
知识分子、士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只要是读书人,后生些的便好了,地方不论远近。」《文明小史》第三回:「如果打死了外国人,我拼著脑袋去陪他,金委员不该拿读书人如此糟蹋,到底不是斯文一脉!」
《國語辭典》:临摹(臨摹)  拼音:lín mó
学习书法的两种方法。临是置纸于旁而模仿碑帖,摹则以纸覆于范帖上而描摹。两者皆是初学书法的必经历程。如:「临摹古人名帖,为学书法要门。」
《國語辭典》:交涉  拼音:jiāo shè
1.牵连、关联。宋。范成大 病中闻西园新花已茂及竹径皆成而海棠亦未过诗:「春虽与病无交涉,雨莫将花便破除。」
2.跟对方协商以解决问题。《官场现形记》第九回:「不与洋人交涉,宦途甚觉顺利。」《文明小史》第二二回:「自己不便合那邓门上交涉,叫家人王福去结交了他。」
3.有待协商解决的问题。《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就是兄弟罢官不做,后任也办不来这宗交涉,地方上定然吃亏。」
4.接触、交往。如:「自从他改邪归正后,便不再与黑道交涉了。」《老残游记二编》第四回:「从今以后,再也不与男人交涉,剪了辫子,跟师父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