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单父(單父)
(1). 春秋 鲁国 邑名。故址在今 山东省 单县 南。 孔子 弟子 宓子贱 为 单父 宰,甚得民心, 孔子 美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后因以喻有治绩的郡县或官员。 晋 潘尼 《赠河阳》诗:“ 密生 化 单父 , 子奇 莅 东阿 ; 桐乡 建遗烈, 武城 播弦歌。” 唐 刘得仁 《送河池李明府之任》诗:“想得询民瘼,方称 单父 心。”
(2).复姓。《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有 单父圣 。
(2).复姓。《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有 单父圣 。
《漢語大詞典》:鲁阳(魯陽)
(1).指 鲁阳公 。 战国 时 楚 鲁阳邑 公,传说为挥戈使太阳返回的英雄。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四:“愧无 鲁阳 德,迴日向三舍。” 唐 李白 《日出入行》:“ 鲁阳 何德,驻景挥戈?” 谭作民 《噩梦》诗:“振臂一挥心胆豪,十万横磨 鲁阳 勇。”亦作“ 鲁阳子 ”。 明 何景明 《赠李献吉》诗之一:“世无 鲁阳子 ,坐惜朱颜衰。”参见“ 鲁阳挥戈 ”。
(2).古地名。今 河南省 鲁山县 。《汉书·地理志上》:“ 南阳郡 : 鲁阳 ,有 鲁山 。古 鲁县 。” 颜师古 注:“即《淮南》所云 鲁阳公 与 韩 战,日反三舍者也。”
(3).复姓。 春秋 楚 公族有 鲁阳 氏。见 汉 王符 《潜夫论·志姓氏》。
(2).古地名。今 河南省 鲁山县 。《汉书·地理志上》:“ 南阳郡 : 鲁阳 ,有 鲁山 。古 鲁县 。” 颜师古 注:“即《淮南》所云 鲁阳公 与 韩 战,日反三舍者也。”
(3).复姓。 春秋 楚 公族有 鲁阳 氏。见 汉 王符 《潜夫论·志姓氏》。
《國語辭典》:鲁阳挥戈(魯陽揮戈) 拼音:lǔ yáng huī gē
战国时楚国鲁阳公曾与韩激战,时值黄昏,鲁阳公为挽颓势,舞戈令太阳逆升的传说。典出《淮南子。览冥》。后用以称扬人坚强勇敢,能挽回危局。如:「年轻人要有力挽狂澜、鲁阳挥戈的气魄。」
分類:危局
《國語辭典》:雍门(雍門) 拼音:yōng mén
1.春秋时齐国都城营丘的西门。《左传。襄公十八年》:「及秦周伐雍门之萩。」晋。杜预。注:「雍门,齐城门。」
2.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县南,汉朝钩弋夫人之父葬于此。
3.复姓。如战国齐有雍门周。
2.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县南,汉朝钩弋夫人之父葬于此。
3.复姓。如战国齐有雍门周。
《漢語大詞典》:雍门鼓琴(雍門鼓琴)
相传 雍门子周 以善琴见 孟尝君 。 孟尝君 曰:“先生鼓琴亦能令 文 悲乎?” 雍门子周 曰:“臣何独能令足下悲哉……然臣之所为足下悲者一事也。夫声敌帝而困 秦 者君也,连五国之约南面而伐 楚 者又君也。天下未甞无事,不从则横。从成则 楚 王,横成则 秦 帝, 楚 王 秦 帝,必报讎於 薛 矣。夫以 秦 楚 之强而报讎於弱 薛 ,譬之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必不留行矣。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 孟尝君 闻之悲泪盈眶。 子周 于是引琴而鼓, 孟尝君 增悲流涕曰:“先生之鼓琴,令 文 立若破国亡邑之人也。”见 汉 刘向 《说苑·善说》。《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雍门 援琴而挟説, 韩哀 秉轡而驰名。”后因以“雍门琴”指哀伤的曲调。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离心多苦调,詎假 雍门 琴。” 唐 李白 《猛虎行》:“肠断非关 陇头 水,泪下不为 雍门 琴。”
《漢語大詞典》:胡沙
(1).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风沙。 唐 鲍君徽 《关山月》诗:“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宋 苏轼 《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诗:“忽见 伯时 画天马,朔风胡沙生落锥。” 明 莫止 《送李中丞赴镇》诗:“低飞鸿雁胡沙静,远遁鲸鯢瀚海清。”亦指胡人居住的地区。 宋 姜夔 《疏影》词:“ 昭君 不惯胡沙远,但暗忆, 江 南 江 北。”《宣和遗事》后集:“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遶胡沙。”
(2).喻入侵中原的胡兵的势焰。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二:“但用 东山 谢安石 ,为君谈笑静胡沙。” 宋 陆游 《送李德远寺丞奉祠归临川》诗:“旰食烦明主,胡沙暗旧京。”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剀》诗:“召对 越王 宫,胡沙四面起。”
(3).鲨鱼的一种。《尔雅翼·释鱼三》:“今摠谓之沙鱼,大而长喙如锯者名胡沙,性良而肉美。”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四·鲛鱼》。
(4).复姓。 金 有 胡沙补 。见《金史》本传。
(2).喻入侵中原的胡兵的势焰。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二:“但用 东山 谢安石 ,为君谈笑静胡沙。” 宋 陆游 《送李德远寺丞奉祠归临川》诗:“旰食烦明主,胡沙暗旧京。”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剀》诗:“召对 越王 宫,胡沙四面起。”
(3).鲨鱼的一种。《尔雅翼·释鱼三》:“今摠谓之沙鱼,大而长喙如锯者名胡沙,性良而肉美。”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四·鲛鱼》。
(4).复姓。 金 有 胡沙补 。见《金史》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