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0,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呦呦
龙鸾
聒耳
佳音
嘹唳
幽咽
棋声
粗疏
语声
朗朗
磬折
低亚
戛玉
铃语
喈喈
《國語辭典》:呦呦  拼音:yōu yōu
拟声词。形容鹿鸣声。《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诗:「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漢語大詞典》:龙鸾(龍鸞)
(1).龙与凤。亦喻贤士。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感龙鸞而匿跡,如吾身之不留。” 南朝 宋 颜延之 《吊屈原文》:“身絶 郢 闕,迹遍 湘 干。比物荃蓀,连类龙鸞。” 宋 苏轼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 鹿门 上冢回,牀下拜龙鸞。”
(2).喻华美的文章。语本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摛藻下笔,鸞龙之文奋矣。” 李善 注:“鸞龙,鳞羽之有五彩,故以喻焉。” 吕向 注:“鸞龙,有五色文章也。” 唐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 裴生 览千古,龙鸞炳天章。”
(3).喻指乐器声音美妙,如龙吟凤鸣。 宋 叶适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聊申鄙述启好游者》诗:“龙鸞变化异,笙笛音製殊。”
《國語辭典》:聒耳  拼音:guā ěr
声音吵杂刺耳。《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座,鸣声聒耳。」《儒林外史》第三○回:「偶一听之,可也;听久了,也觉嘈嘈杂杂,聒耳得紧。」
分類:声音刺耳
《國語辭典》:佳音  拼音:jiā yīn
好消息。如:「静候佳音」。清。洪升《长生殿》第四九出:「问音由,佳人果有佳音否?」
《國語辭典》:嘹唳  拼音:liáo lì
1.鸿、雁、鹤等的鸣声。唐。李百药〈笙赋〉:「远而听之,若游鸳翔鹤,嘹唳飞空。」也作「嘹呖」。
2.蝉鸣声。唐。陈子昂〈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诗:「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
《國語辭典》:幽咽  拼音:yōu yè
1.低沉微弱的水流声。唐。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2.低微的哭声。唐。杜甫〈石壕吏〉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漢語大詞典》:棋声(棋聲)
(1).弈棋中落子发出的声音。 宋 方岳 《深雪偶谈》:“观中人皆闔户昼睡,独闻棋声。”
(2).棋艺卓越的名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却是棋声传播,慕他才色的咽乾了涎唾,只是不能胜他,也没人敢启齿求配。”
《國語辭典》:粗疏  拼音:cū shū
心性疏略而不注意琐事。《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昱传》:「以谨慎为粗疏,以謥詷为贤能。」
《國語辭典》:粗疏(麤疏)  拼音:cū shū
粗浅疏陋。三国魏。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
《漢語大詞典》:语声(語聲)
说话的声音。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寂然半晌,语声不可辨。”
分類:语声声音
《國語辭典》:朗朗  拼音:lǎng lǎng
1.明亮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2.声音清晰、响亮。唐。韩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
《國語辭典》:磬折  拼音:qìng zhé
1.屈身如磬,以示恭敬。三国。魏。曹植〈箜篌引〉:「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文选。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之十四》:「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2.形容乐声曲折悠扬。《文选。潘岳。笙赋》:「诀厉悄切,又何磬折。」
《國語辭典》:低亚(低亞)  拼音:dī yà
低平矮小,低垂。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折:「俺立马踟蹰,具曲坊幽静,那小门低亚。」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良夜迢迢,闲庭寂静,花枝低亚。」
《漢語大詞典》:戛玉
亦作“戞玉”。 敲击玉片。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唐 崔致远 《石峰》诗:“点苏寒影粧新雪,戞玉清音喷细泉。” 宋 罗烨 醉翁谈录·王魁负心桂英死报:“ 谢 氏筵中闻雅唱,何人戞玉在帘幃?”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月夕花朝,鬢影流香,歌声戛玉。”
《漢語大詞典》:铃语(鈴語)
檐铃的声音。语本晋书·艺术传·佛图澄:“又能听铃音以言吉凶,莫不悬验。” 元 吴师道 《次韵许可用参政从幸承天护圣寺是日升左丞》:“瓦光浮璀璀,铃语振鏘鏘。” 元 萨都剌 《和友人游鹤林韵》:“竹院东风僧未归,落日楼臺自铃语。”《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蒋莘 《游古寺》诗:“磬声流树杪,铃语绕簷牙。”
分類:檐铃声音
《國語辭典》:喈喈  拼音:jiē jiē
拟声词:(1)形容和谐的钟鼓声。《诗经。小雅。鼓钟》:「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2)形容鸟鸣声。《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3)形容鸾铃声。《诗经。大雅。蒸民》:「四牡骙骙,八鸾喈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