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铺天盖地(鋪天蓋地)  拼音:pū tiān gài dì
形容声势大,威势猛。如:「大军铺天盖地向前推进。」
《國語辭典》:敲锣打鼓(敲鑼打鼓)  拼音:qiāo luó dǎ gǔ
1.敲打锣鼓。多用于民间游乐。也作「敲锣击鼓」。
2.形容大肆宣扬。如:「这件糗事,被他敲锣打鼓的张扬,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也作「敲锣击鼓」。
《漢語大詞典》:扑天盖地(撲天蓋地)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西戎 《宋老大进城》:“扑天盖地的烟,把麦地罩得什么也看不见了。”
《漢語大詞典》:声张势厉(聲張勢厲)
声势煊赫。 清 曾国藩 《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是时 和珅 柄国,声张势厉,家奴乘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
分類:声势煊赫
《國語辭典》:剑拔弩张(劍拔弩張)  拼音:jiàn bá nǔ zhāng
形容书法笔力雄健。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后亦形容情势紧张或声势逼人。如:「由于双方互不让步,终至演变成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也作「弩张剑拔」。
《國語辭典》:江翻海沸  拼音:jiāng fān hǎi fèi
形势如江水翻覆,海水沸腾。形容声势浩大惊人。《三国演义》第一二回:「金鼓齐鸣,喊声如江翻海沸。」也作「江翻海倒」、「江翻海搅」、「江翻海扰」。
《國語辭典》:搅海翻江(攪海翻江)  拼音:jiǎo hǎi fān jiāng
形容声势浩大,状况激烈。《封神演义》第四八回:「扬尘播土逞英豪,搅海翻江华岳倒。」《精忠岳传》第七七回:「直杀得播土扬尘日光寒,搅海翻江云色变。」
《国语辞典》:漫天彻地(漫天彻地)  拼音:màn tiān chè dì
弥漫天空,也充塞整个地面。比喻声势极大。《三国演义》第四九回:「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也作「漫天盖地」、「漫天匝地」。
《漢語大詞典》:明明赫赫
语出诗·大雅·大明:“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形容光亮夺目,声势显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军次实录》:“天上之日月风雷、雨雪寒暑,明明赫赫,不可胜述矣。”
《漢語大詞典》:擂鼓鸣锣(擂鼓鳴鑼)
形容作战布阵的声势。《秦併六国平话》卷中:“两边擂鼓鸣锣,各人布阵。”
《国语辞典》:擂鼓筛锣(擂鼓筛锣)  拼音:léi gǔ shāi luó
本指在战场上敲锣打鼓,以壮声势。《孤本元明杂剧。暗度陈仓。楔子》:「今拨与你一千兵,替我修整连云栈道去。要你每日家摇旗呐喊,擂鼓筛锣。」后比喻大张其事。如:「只不过是丢了一件衣服,何必擂鼓筛锣,弄得全家鸡飞狗跳。」也作「擂鼓鸣金」。
《國語辭典》:雷大雨小  拼音:léi dà yǔ xiǎo
比喻虚张声势。参见「雷声大雨点小」条。如:「警方取缔摊贩,经常是雷大雨小,起不了作用。」
《國語辭典》:雷声大,雨点小(雷聲大,雨點小)  拼音:léi shēng dà,yǔ diǎn xiǎo
声势甚大,行动很少。语本《五灯会元。卷二○。鼓山安永禅师》:「师曰:『雷声浩大,雨点全无。』」比喻虚张声势。《金瓶梅》第二○回:「你既不干,昨日那等雷声大雨点小,要打著教他上吊。」也作「雷大雨小」。
《國語辭典》:雷厉风行(雷厲風行)  拼音:léi lì fēng xíng
像打雷般猛烈,如刮风般快速。比喻执行政令严格迅速。《老残游记》第四回:「玉大人雷厉风行的几天也没有拿著一个人。过了几天,又抢了一家子。」《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你看上头出来的条教雷厉风行,说得何等厉害,及至办到要紧地方,原来也是稀松的。」也作「雷厉风飞」。
《漢語大詞典》:龙腾虎啸(龍腾虎嘯)
声势壮盛貌。 明 陈子龙 《望下邳作七言古》:“龙腾虎啸势莫当,谁知 芒碭 云飞扬?”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旌旗招展,围场横开、龙腾虎啸,不足比其雄。”
分類:声势壮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