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声势浩大(聲勢浩大)  拼音:shēng shì hào dà
声威气势十分壮盛。如:「游行的车队声势浩大,引来不少围观群众。」
《漢語大詞典》:滔滔滚滚
(1).大水奔流貌。常比喻说话连续不断。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他便把他父亲怎的半生攻苦,才得了个榜下知县……一五一十从头至尾本本源源滔滔滚滚的对那女子哭诉了一遍。”
(2).喻声势浩大。 清 挽澜词人 《法国女英雄弹词》第六回:“ 法 王被弑早传闻, 欧 土诸王大喫惊,便再兴兵来讨伐,合了 普国 、 奥国 、 英国 、 瑞典 、 荷兰 、 西班牙 葡萄牙 七国的兵,滔滔滚滚入京城。” 李大钊 《Bolshevism的胜利》:“像这般滔滔滚滚的潮流,实非现在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防遏得住的。”
《國語辭典》:大军(大軍)  拼音:dà jūn
声势浩大的军队。《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大军汎黄河,而角其前。」
《國語辭典》:澎湃  拼音:pēng pài
1.波涛相冲击的声音或气势。《文明小史》第五三回:「华严上更有一桩奇景,就是瀑布,有二千多丈宽,七十多丈长,望上去烟云缭绕,底下漭腾澎湃,有若雷鸣。」清。吕碧城〈瑞鹤仙。瘴风宽蕙带〉词:「战松林万翠鸣秋,并作怒涛澎湃。」也作「彭湃」。
2.比喻声势浩大,气势壮阔。如:「思涌澎湃」、「势情澎湃」。也作「彭湃」。
《漢語大詞典》:惊天(驚天)
形容声势浩大。 清 张问陶 《下新滩》诗:“十丈悬流万堆雪,惊天如看 广陵 潮。” 萧红 《桥·离去》:“白色的潮呵!惊天的潮呵!拍上红日去了!”
分類:声势浩大
《國語辭典》:怒潮  拼音:nù cháo
澎湃汹涌的浪潮。《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钱塘庙子湾一带石岸,复毁于怒潮。」
《漢語大詞典》:荼火
荼,茅草花,白色。火,火焰,赤色。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的场面。 清 黄遵宪 《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赋呈有栖川炽仁亲王》诗:“是日营门开,军容荼火赫。”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五章:“坐作、进退、讲习、息游,皆有时限,衣服如一,望之有荼火之观。”
《國語辭典》:浪潮  拼音:làng cháo
1.海水涨落而形成的起伏波浪。
2.比喻一时形成,声势浩大的社会风气或行动。如:「政治改革的浪潮一波波,逼得执政者不得不出来面对。」
《漢語大詞典》:訇轰(訇轟)
(1).象声词。多指雷声。 清 钱谦益 《万尊师传》:“青天无云,雷声訇轰遶其宅。”
(2).形容声势浩大。 王闿运 《丁文诚诔》:“结餘民以信义,倏万梃之訇轰。”
《漢語大詞典》:猛盛
威猛而声势浩大。后汉书·刘盆子传:“﹝ 赤眉 ﹞过祠南郊,车甲兵马最为猛盛,众号百万。”
《漢語大詞典》:烈轰轰(烈轟轟)
犹言烈烈轰轰。形容声势浩大。 清 李渔 《风筝误·习战》:“凭著你烈轰轰人马强,矫腾腾牙爪张,扶佐俺掠了金殊,据了城池,做了君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矶》:“不羞,做英雄到尽头;难收,烈轰轰东去舟。”
分類:声势浩大
《国语辞典》:大排场(大排场)  拼音:dà pái cháng
形容声势浩大或场面盛大。《通俗常言疏證。宫室。小结构》引《梦笔生花。杭州俗语。杂对》:「小结构、大排场」。
《漢語大詞典》:云集景从(雲集景從)
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声势浩大,响应迅速。语出 汉 贾谊 《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二十世纪之中国》:“主权在下之説,一倡百和,云集景从。”亦作“ 云集景附 ”。 汪东 《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 中国 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义,各方响应,云集景附,势必大强于 法 。”
《國語辭典》:万马奔腾(萬馬奔騰)  拼音:wàn mǎ bēn téng
形容声势浩大。《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空中如万马奔腾,树杪似千军拥沓。」
《國語辭典》:掀天揭地  拼音:xiān tiān jiē dì
比喻本领高强,声势惊人。《隋唐演义》第八回:「英雄虽有掀天揭地手段,那个识他、重他?」《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也作「掀天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