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劲锐(勁鋭)
(1).坚劲锐利。 北齐 刘昼 新论·大质:“不用干将,何以知其鋭;不引乌号,何以知其劲,劲鋭之质,较然是见。”管子·幼官“行搏鋭” 唐 尹知章 注:“兑金性劲鋭,时方肃杀,故曰以劲鋭搏击,所以顺杀气也。”
(2).精锐的士卒或军队。三国志·吴志·陈表传:“今除国贼,报父之仇,以人为本。空枉此劲鋭以为僮僕,非 表 志也。”魏书·序纪·穆帝:“馈 琨 马牛羊各千餘,车令百乘,又留劲鋭戍之而还。” 明 唐顺之 《请游兵疏》:“但恐摄属隔别,挑选间非劲鋭,託言窵远;在途稍有迟缓,则重地所恃者虚矣。”
《漢語大詞典》:都肄
谓检阅操练士卒。汉书·王莽传下:“时 忠 ( 董忠 )方讲兵都肄。” 颜师古 注:“肄,习也,大习兵也。”
《漢語大詞典》:将尉(將尉)
古代统领屯戍士卒的武官。史记·陈涉世家:“将尉醉, 广 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司马贞 索隐:“官也。《汉旧仪》‘大县二人,其尉将屯九百人’,故云将尉也。”
《漢語大詞典》:吮疮(吮瘡)
(1).以口嘬吸疮疽之毒。谓将帅体恤士卒。 唐 刘长卿 《从军行》之六:“谁为吮疮者?此事今人薄。”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含血吮疮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参见“ 吮卒 ”。
(2).以口嘬吸疮疽之毒。谓卑幼者侍尊长之疾。新唐书·孝友传·支叔才:“母病痈, 叔才 吮疮注药。”亦作“ 吮疽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问疾》:“吮疽含血,此乃臣子当为之事。”
《漢語大詞典》:吮卒
指为士兵嘬吸疮口的脓血。为将官爱兵之典。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卒有病疽者, 起 ( 吴起 )为吮之。” 明 徐渭 《龛山凯歌》诗之八:“旗裹金疮碎朔风,军中吮卒有 吴公 。”
《漢語大詞典》:黠卒
狡黠的士卒。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台省·按臣笞将领:“武臣自总戎而下,即为副将及参将,体貌素崇,与司道同列。近来多黠卒及游棍滥居之,日益轻藐。”
分類:狡黠士卒
《漢語大詞典》:费士(費士)
烦费士卒征戍之劳。《汉书·翼奉传》:“今 汉 初取天下,起於 丰 沛 ,以兵征伐,德化未洽;后世奢侈,国家之费当数代之用,非直费财,又乃费士。” 明 胡承诺 《读书说·庙算》:“此时用兵,适足费财、费士而已。”
分類:士卒征戍
《漢語大詞典》:讲士(講士)
训练士卒。 宋 张载 《庆州大顺城记》:“讲謨于朝,讲士于野,鍖刑斧诛,选付能者。”
《漢語大詞典》:津逻(津邏)
古代渡口上巡逻的士卒。南史·王华传:“﹝ 王华 ﹞随沙门 释曇冰 逃,使提衣襆从后,津逻咸疑焉。”新唐书·李德裕传:“水斗三十千,取者益它汲转鬻於道,互相欺訹,往者日数十百人。 德裕 严勒津逻捕絶之。”亦指在渡口巡逻。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时内外疑阻,津逻严急, 仲堪 以斜绢为书,内箭簳中,合鏑漆之,因 庾楷 以送 恭 。”
《國語辭典》:祠兵  拼音:cí bīng
古时出兵作战前所举行的仪式。《公羊传。庄公八年》:「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
《漢語大詞典》:罴貅(羆貅)
犹貔貅。古代传说中的猛兽。喻勇猛的士卒。 明 王玉峰《焚香记·驱敌》:“拥百万之羆貅,专四方之征伐。”
《漢語大詞典》:食士
(1).给士卒吃饭。国语·吴语:“ 吴王 昏乃戒,令秣马食士。”
(2).养育士子。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乍浦殉难:“﹝ 乍浦 ﹞无一降贼者。具见国家养士之隆,食士之报。”
《漢語大詞典》:梯头(梯頭)
古代率士卒登云梯攻城的人。新五代史·杂传·萇从简:“﹝ 后唐 ﹞ 庄宗 用兵攻城, 从简 多为梯头。”
分類:士卒攻城
《國語辭典》:钝兵(鈍兵)  拼音:dùn bīng
1.兵器弊钝。《孙子。作战》:「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宋。苏洵〈攻守〉:「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
2.不锋利的兵器,后用以形容军队疲弱。《战国策。楚策二》:「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馀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
《漢語大詞典》:敝卒
疲惫的士卒。战国策·齐策六:“ 安平君 以惴惴之 即墨 ,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 齐 , 安平君 之功也。”
分類:疲惫士卒
《漢語大詞典》:戎甲
兵器与铠甲。亦借指士卒。荀子·议兵:“若是则戎甲愈众,奉养必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