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打衣粮(打衣糧)  拼音:dǎ yī liáng
分发衣物、粮食给士兵。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役夫饷饭曰:『打饭』,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
《漢語大詞典》:赤候
侦察乱情;侦察的士兵。例如:广亦远斥候。——《史记·李将军列传
分類:侦察士兵
《漢語大詞典》:沈崇事件
1946年12月24日晚,北平(今北京)发生女学生沈崇被美国士兵奸污的事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掀起了抗议美军暴行的群众运动。各大中城市参加抗议活动的学生达几十万人,各民主党派也相继发表声明,要求美军立即撤出中国。从而形成了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对蒋介石卖国独裁政策的新高潮。
《国语辞典》:传令兵(传令兵)  拼音:chuán lìng bīng
军队中负责传达上级指令的士兵。
《國語辭典》:强将手下无弱兵(強將手下無弱兵)  拼音:qiáng jiàng shǒu xià wú ruò bīng
(谚语)勇猛的将领所率领的士兵没有胆怯退缩者。比喻强者手下没有怯弱之人。《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真正俗语说得不错:『强将手下无弱兵』。安水心先生的世兄既有乃翁的那等酒量,岂没有乃翁那等胸襟?」也作「强将之下无弱兵」。
《漢語大詞典》:铺兵锣(鋪兵鑼)
古时士兵开道时敲的锣。《水浒后传》第一回:“只见远远山前大路上,敲着铺兵锣,蓝旗对对,执事双双。”
《漢語大詞典》:区士(區士)
宿卫在宫外的士兵。汉书·胡建传“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 唐 颜师古 注:“区者,小室之名……故卫士之屋谓区庐,宿卫宫外士称为区士也。” 宋 杨伯岩 《臆乘》:“卫士为区士。”
《國語辭典》:勤务兵(勤務兵)  拼音:qín wù bīng
军队中服杂役的士兵。
《漢語大詞典》:平江起义
1928年7月22日,共产党人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湖南平江的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由于湘鄂赣国民党军队的联合进攻,11月,彭德怀率第五军主力撤出平江到井冈山与第四军会合,留下的部队在湘鄂赣地区坚持游击战争。
《國語辭典》:身先士卒  拼音:shēn xiān shì zú
1.作战时将帅奋勇杀敌于士兵之前。《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也作「躬先士卒」、「身先士众」。
2.比喻领导、带头走在众人之前。如:「总经理身先士卒的带领员工,进行节约运动。」
《國語辭典》:伤号(傷號)  拼音:shāng hào
受伤的人。多就军队而言。如:「这次战争非常惨烈,伤号特别多。」
分類:受伤士兵
《漢語大詞典》:散勇
清 代称地方招募的士兵。亦指零散的兵卒。清史稿·食货志一:“先是御史 黄锡彤 请设 苏 皖 屯营,选 湘 淮 散勇垦沿 江 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每哨马勇五十名,散勇五棚,每十人为一棚,每棚什长一名,散勇九名。” 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且民心既散,散勇无归,外患内訌,祸在旦夕。”
《漢語大詞典》:散兵线(散兵綫)
军事用语。谓将士兵分开为横线的战斗队形。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二:“在铁路沿线上的左翼军采取了散兵线要开始进攻了。” 郭沫若 《海涛集·流沙》:“大家也就以散兵线的形势往前进。”
《國語辭典》:散兵游勇  拼音:sǎn bīng yóu yǒng
本指逃散无统属的兵士。后借指不属于团体,而独自行动的人。如:「旧时地方为了保卫乡里,常常招募散兵游勇,以护卫乡里。」
《國語辭典》:掘子军(掘子軍)  拼音:jué zi jūn
掘地道的工兵。《三国演义》第三○回:「审配又献一计:令军人用铁锹暗打地道,直透曹营内,号为『掘子军』。」《平妖传》第四○回:「李鱼羹引著五百掘子军,掘了多时。」
分類:地道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