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椽笔楼初集
1867-1917,字鼎三,号墨仙。同安县铜鱼馆人。年少,即能写尺馀大字。年二十馀,适值父友梅商贾失利,携资七百金,赴香港经商,几年后即成巨富。滨海城镇发生水旱灾,平价卖米给灾民;乡里械斗,死伤几十条人命,多年不能和解,铉解囊赔资,亲自调停,平息祸端。辛亥革命时,盗贼充斥,徵得官府同意,出钱设义勇队沿溪巡逻,昼夜保护往来船只。捐资修建被毁的梵天寺;设女医局为产妇接生。著有《椽笔楼初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费墨娟,幼名绳绳,女,阳新县湋源口镇尧治村人,阳新晚清时期著名女诗人。生于1869年1月(清代同治七年十二月),殁于1915年9月3日(民国四年七月二十四日),有《二如阁诗抄》手抄本传世。1915年(中华民国4年),费墨娟因病逝于家中,享年46岁。
二如阁诗集·黄纬序
墨娟者,我邑费担农广文先生之爱女也[1]。方七岁,攻书史,积十余年,经传皆通,尤长于诗,先生亦乐以诗授之。岁壬午,余就馆其家[2],乃兄寅生暨诸弟[3]皆及门[4],余亦藉承[5]先生教。娟年十五,有才名,闺中日事讽咏[6]。兄嫂绣云甫聘归[7],亦能诗。于是,二人嗜学一心。先生博物,拥书万卷,吴楚诸名公时过访[8]焉。至则无有不赠,赠则无有不和。数年诗既多,先生笑而汇之成一帙[9],曰:“吾锡汝名[10],署为《二如阁》。”从兄[11]湘臣、茂才、右达、明经素不轻许人诗者,于此稿则尽情击赏[12]。 [1]我邑:我县,即阳新县(旧时谓兴国县)。邑,旧时县的别称。费担农:费墨娟之父,名费光业,字敬之,号担农。广文先生:指费担农先生。“广文先生”是旧时对儒学教官或儒雅之士的泛称。宋敖陶孙《次韵翁伯绍教授》诗:“政思坐上觅佳客,广文先生秀眉宇。”费担农曾于同治九年例授县候选教谕,故云。以下凡言“先生”或“广文先生”皆指费担农。 [2]就馆:任教于私塾。馆,这里指私塾。 [3]乃兄:乃,代词;其,他的。乃兄,即谓其兄。《红楼梦》第四回:“令其读书,较之乃兄,竟高十倍。”暨:连词;与、及。诸弟:同宗之弟。《国语晋语四》:“而惠慈二蔡,刑于大姒,比于诸弟。”韦昭注:“诸弟,同宗之弟。”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诗:“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4]及门:受业于门下。语出《论语先进》“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孔子所谓“及门”,本谓在门下,后以“及门”指受业弟子。《元史许谦传》:“及门之士著录者千余人。” [5]藉承:凭依,继承。 [6]讽咏:诵读吟咏。晋张华《博物志》卷十:“听诵诗书讽咏之音,不听淫声,不视邪色。” [7]甫聘归:甫,才,刚刚。聘归:古代谓女子出嫁。宋陆游《雪后寻梅偶得》之一:“定知谪堕不容久,万斛玉尘来聘归。” [8]过访:过访,探视访问。 [9]一帙:一本书稿。明高启《荆南唱和集后序》:“因以一帙示余,曰:‘此野人之词也。'” [10]锡汝名:为你赐给书稿一个名字。锡,通“赐”。《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署:题记。《汉书苏建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11]从兄:堂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12]击赏:击节赞赏。《旧唐书阎立本传》:“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四,诏座者为咏,召立本令写焉。” 娟年十八,归张外子坤轩[1],俊逸士也。琴瑟既调,逮事翁姑,欢心最得[2]。洎乎高堂已谢,家政独操,抚嗣息,课奴婢[3],内和伯叔之亲,外洁宾朋之馔,相夫子,摒挡一切,俾秩然而就绪[4]。人静更深,则仍手一卷吟讽,参稽[5]故学识,与年俱进。坤轩所与游多淹雅[6]著名之士,每因内子能诗欣欣然各有奉赠。昔昭仪操人伦之鉴,尚矣[7]。降若《随园》所纪,闺秀诗才极一时之盛,如叶方伯佩荪家前后两夫人、两女公子及儿妇皆诗坛飞将也[8]。娟殆可与媲美与?惜乎[9]! [1]外子:丈夫。旧时夫称妻为内子,妻亦称夫为外子。费墨娟丈夫名张学譓,幼名翌珍,字昆言,号坤轩。 [2]琴瑟:《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后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苏轼《答求亲启》:“许敦兄弟之好,永结琴瑟之欢。”逮事翁姑:逮事,侍奉。翁姑,公婆。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四:“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常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 [3]洎乎高堂已谢:等到公婆谢世。洎(jì)乎:等到,待及。嗣息:儿子。课奴婢:督促、训导奴婢。宋苏轼《仇池笔记二红饭》:“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故日夜课奴婢舂以为饭。” [4]相夫子:相,辅助。夫子,指其丈夫张坤轩。俾秩然而就绪:俾(bǐ),使。秩然,秩序井然,整饬貌。明方孝孺《祭童伯礼》:“孰如吾子,祠庙是虔,岁时烝尝,其仪秩然。” [5]参稽:参,领悟。稽,查考。《荀子解蔽》:“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 [6]淹雅:犹高雅。《宋书王微传》:“卿少陶玄风,淹雅修畅。” [7]昭仪操人伦之鉴:昭仪,皇帝妃嫔封号之一。这里指唐代的武昭仪,即武则天。人伦之鉴,即人伦鉴识,指鉴别、评估人物的能力。《梁书丘仲孚列传》:“少好学,从祖灵鞠有人伦之鉴,常称为千里驹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武则天由昭仪而为皇后继而为皇帝,大行科考,选贤能,立女官,时人许以人伦之鉴。当时上官婉儿被配没掖廷,武则天闻其多才,即召见宫中,试其文才而后大悦,当即下令免除上官婉儿奴婢身分,使其掌管宫中诏命,后又命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终使这位才女功成名就。此句言下叹息墨娟女史生不逢时,没有那样的机遇。尚矣:那是很久远的事了。尚,通“上”,久远。《史记三代世表序》:“五帝三代之记,尚矣。” [8]降:这里是说到了后来。降,表示从过去某时起往后算。唐韩愈《董公行状》:“所奏于上前者,皆二帝三王之道。由秦汉以降,未尝言。”《随园》:指清袁枚《随园诗话》。方伯:这里泛称显贵的官员。汉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唐韩愈《送许使君刺郢州序》:“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飞将:清袁枚《随园诗话遗补》卷三:“吾乡多闺秀,而莫盛于叶方伯佩荪家。其前后两夫人、两女公子、一儿妇,皆诗坛飞将也。”并详引上述诸才女诗,如引叶佩荪先娶夫人周瑛清《甲戌闻捷》:“双眉欲展意犹惊,起听铜钲屋外声。不惜雕梁驱乳燕,泥金帖子挂题名。”又引其继娶夫人李含章《夏书》:“午楼风暖试轻纱,语燕声中日未斜。满地绿阴帘不卷,游丝飞上蜀葵花。”又引女儿《春阴》:“碧窗人起怯春寒,小立闲庭露未干。墙外杏花阶下草,引人长倚碧阑干。”又引长媳《春晓》:“翠幕沉沉不上钩,晓来怕看落花稠。纸窗一线横斜裂,又放春风入画楼。” [9]殆可与媲美与:此句是说谓墨娟女史和《随园诗话》中提到的乾隆年间的闺秀诗才大概可以比美了吧,可惜出生得晚,她的诗无缘载入很有影响的《随园诗话》。 广文先生于癸巳年冬遽赴召玉楼矣,逾年,绣云复兰萎[1]。嗣是[2],诸作率多恼恨穷愁。且因乃兄暨弟科名未就[3],则于诗中寓箴劝之意,盖其孝义之情、敦厚之旨,天性然也。 余叨世好[4],今又授馆于兹,长君明珠甫成童[5],经训已通,他日必显,显则此稿必传。课徒之暇,尝请而读之[6],窃叹诗人之芳馨气泽大都不泯,而广文先生独得之爱女[7]。因为之叙,一以志东君之韵事[8],一以述才人之苦心。 光绪辛丑年[9]孟春月之上浣[10]癸巳,恩科[11]举人考授汉宗室觉罗教习知县黄纬题撰[12]。 [1]赴召玉楼: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后因以“玉楼赴召”为文士早死的典实。兰萎:比喻丧亡。宋王柏《陈卿内邵氏挽词》:“蕙槁兰萎兮弃钗钿,凄凄东坞兮藏风烟。” [2]嗣是:从此以后。 [3]科名:科举功名。箴劝:告戒、规劝。 [4]叨世好:忝为世交。叨:犹辱。谦词,表示承受之意。唐陈子昂《为副大总管苏将军谢罪表》:“臣妄以庸才,谬叨重任。” [5]长君明珠:长君:古代公子的泛称。这里指费墨娟女史之子明珠,明珠又名张羽尧。 [6]课徒:教育学生。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五:“萧山汤文端未第时,为人课徒。”请:敬辞。用以代替某些动词。表示恭敬、慎重,或使语气委婉。《红楼梦》第十四回:“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请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下放声大哭。”在这里是说把费诗拿出来。 [7]之爱女:这样值得宠爱的女儿。之,指示代词,这样,这样的。 [8]东君:犹东家。对主人的尊称。清袁枚《新齐谐梁朝古冢》:“朱生匆匆出署,将觅船赴浙,忽差役寄东君札来,止之。”韵事:风雅之事。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文艺》:“听其自制自歌,则是名士佳人,合而为一,千古来韵事韵人,未有出于此者。” [9]光绪辛丑年:即公元1901年。此时费墨娟女史已32岁。 [10]上浣:即上旬。俗以上浣、中浣、下浣为上旬、中旬、下旬,本唐制十日一休沐。浣:沐。 [11]恩科:此指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称为“恩科”。 [12]考授汉宗室觉罗教习知县:指清代汉人通过考试后在皇族觉罗子弟的官办学堂任教,期满后以知县用的官衔。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洪以南(1871~1927),名文成,字逸雅,号墨樵、无量痴者。清淡水厅艋舺(今台北市万华)人。同治十年(1871)四月生于艋舺土治后街,后徙居淡水。祖父洪腾云,经营米郊致富。以南幼颖异,祖喜之,延泉州名孝廉龚显鹤课读,授诸经子史诗赋。乙未(1895)割台,避难泉州原籍,翌年应试,取进晋江县秀才。返台后,于明治卅九年(1906)任台北县办务署参事,十二月受绅章,曾担任艋舺保甲局副局长、台北厅检验役员、台北协会台北支部评议员、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嘱托、台北厅参事(1907)、淡水区长(1914)、街长等职。善诗文,能画兰竹,且家饶于资,乃蒐集各地散佚图籍、碑帖、文物,建达观楼以贮之,为北台著名藏书之所。与谢汝铨、林馨兰等共创瀛社,被推为第一任社长,时与当道相唱和。著有《妙香阁集》,惜今未见〖参考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页178至179,妙香阁集提要:「《妙香阁集》,世不多见,陈汉光君藏有日历大正二年活字版排印本一册,已非全璧,首有谢汝铨序,略云:『逸雅沉酣经史,陶铸百家,虽以浩瀚之才,仍出之千锤百鍊。故淡宕飘忽,腾芬挹秀中,每见离奇精警,搯肺镂肝之作也』。观其〈斋廊晚兴〉句:『一山横落月,千树掩柴关』、『野梅才破萼,官柳半垂丝』。便知其著力之勤,刻画之深。」〗,以下作品自《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会杂志》、《台湾时报》、《鸟松阁唱和集》、《南薰集》、《环镜楼唱和集》、《台湾诗荟》、《东阁倡和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网溪诗集》、《小东山诗存》、《台湾诗钞》等辑录编校。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李宣龚(1876~1953)福建闽县人。字拔可,号观槿,又号墨巢。清光绪甲午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府。民国后供职上海商务印书馆多年。
人物简介
1876-1953(一作1952),福建闽县人。沈葆桢为其舅祖。字拔可,号观槿,室名硕果亭,晚号墨巢。清光绪甲午(1894)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府。民国后供职上海商务印书馆多年,曾任商务印书馆经理,并兼发行所所长。喜收藏有清一代和清末民初同辈人诗文,以及时人书法、绘画精品。民国30年(1941年)任合众图书馆(即上海图书馆前身)董事。所藏经史子集各类图籍千余册及师友简札、书画、卷轴等一并捐入该馆。内中有翁方纲、林旭、曾慕韩、请贞壮等人之诗集稿本。书画墨迹以伊墨卿(秉绶)、林琴南、溥心畲三家为多。合众图书馆为之编《闽县李氏硕果亭藏书目录》一册。曾为诸贞壮、林旭、林亮奇、杨钟羲、冒广生、王允晰等刊行诗文集。其生平诗文词,生前有过几次刊刻, 如《硕果亭诗正续集》等;2009年10月,又经黄曙辉先生汇集校点,刊为《李宣龚诗文集》。
墨巢词·序
拔可同年将刊其《硕果亭诗》二卷,《墨巢词》一卷,持以示予,曰:生平作词少矣,仅此十余阕,知不足,不欲以示人,而朋曹纵臾之,以此区区者附于后,君视此为何如。予曰:词者,诗之余也,词人或不能诗,诗人未有不能为词者也。宋贤若六一、东坡、山谷,其词与诗并著,无论矣,即宛陵、半山,岂乏数篇传送人口耶。君喜后山诗,致力尤深,后山固亦不废此也,顾为之有专不专耳。君尝于广座间诵东坡词,琅琅然一唱三叹,予虽不谙闽语,而聆其音节甚美,故君出手为词,即似坡公。矧君幼承先人绪余,比之玉田得渊源于寄闲翁,正复相类,君亡妹又以工词名,观君校勘遗集,考宫订角,无有舛误,予以是知君之好此不后于予也。君为词晚,得词鲜,是不为,非不能也。君诗得杨梓勤先生为文弁首,君又叙述朋辈评骘以自道甘苦,不待予言,窃叹君自壮至老,天厄其遇,不许以事功,徒昌其诗,使名于世,所遭际盖与予若,嗣是所作,益以倾泻肝肺所蓄,诗或不足以尽之,君之词且弥进,又何疑焉,奚少之云。 己卯冬新建夏敬观。
陈伯平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5—1907 【介绍】: 清末浙江会稽人,原名渊,字墨峰,号白萍生。初入福建武备学堂肄业。光绪三十一年入绍兴大通师范学堂,得识徐锡麟。后赴日本学警政,回国后助秋瑾办《中国女报》。光绪三十三年至安庆,与徐锡麟发动起义,率巡警学堂学生攻占军械局,在战斗中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