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楚墟
楚 地丘墟。 宋 陈造 《竹米行》:“竹君亢宗擅 楚 墟,一一修耸山泽臞。”
《骈字类编》:桑墟
齐书王融传春草水生阻散马之适秋风木落绝驱禽之欢息沸唇于桑墟别醍乳于冀俗 明一统志桑墟湖在淮安府海州城西南九十里上接沐河下流入海
《漢語大詞典》:黄墟
(1).犹黄垆。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悼晏驾之既往兮,感容车之速征。浮飞魂於轻霄兮,就黄墟以灭形。” 南朝 梁 江淹 《扇上綵画赋》:“愿解珮而捐玦,指黄墟而先归。” 胡之骥 汇注:“黄墟,亦作黄壚。” 唐 白居易 《狂歌词》:“生前不欢乐,死后有餘貲。焉用黄墟下,珠衾玉匣为?”参见“ 黄壚 ”。
(2).古代地名。晋书·慕容暐载记:“ 暐 遣其将 慕容厉 与 温 战于 黄墟 。”
分類:地名汇注
《國語辭典》:黄垆(黃壚)  拼音:huáng lú
1.地下。《淮南子。览冥》:「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晖重万物。」
2.王戎于黄公酒垆前伤怀嵇康、阮籍。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后比喻伤怀往事。
《漢語大詞典》:商墟
殷 墟。指 商 代故都 朝歌 ,在今 河南 淇县 。史记·卫康叔世家:“以 武庚 殷 餘民封 康叔 为 卫君 ,居 河 淇 閒故 商墟 。” 唐 杨炯 《后周宇文彪神道碑》:“士女同嘆於 商墟 ,鬼神共谋於 曹 社。”
《漢語大詞典》:阴墟(陰墟)
(1).废墟。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 南海 阴墟, 祝融 之宅。”
(2).墓地。 宋 曾巩 《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尚宠尔从,列铭阴墟。” 清 梅曾亮 《礼部侍郎陈公墓志铭》:“山盘交交,公神是愉。窆石鑱词,以奠阴墟。”
分類:墓地废墟
《漢語大詞典》:沙墟
荒废的沙地。 宋 曾巩 《司徒员外郎蔡公墓志铭》:“沙墟莽崖肆经营,马羊茁肥狱讼平。”
分類:荒废沙地
《漢語大詞典》:秦墟
指 秦 人原先居住过而后已荒芜的地方。文选·潘岳〈西征赋〉:“窥 秦 墟於 渭城 ,冀闕缅其堙尽。” 李善 注:“墟,故所居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 洛涧 北歷 秦 墟下注 淮 ,谓之 洛口 ,经所谓 淮水 逕 寿春县 北, 肥水 从县东北注者也。”
《漢語大詞典》:墟囿
村落园囿。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原隰荑緑柳,墟囿散红桃。”
分類:村落园囿
《漢語大詞典》:墟日
中国 南方如 湘 、 赣 、 闽 、 粤 等地区乡村赶集的日子。 孙中山 《平定广西之演讲·行易知难》:“这种交易的情形,好象你们 广西 现在的大城小墟,每月中三六九或二五八的‘墟日’一样。” 许杰 《墟期》:“为什么每一个墟日,还是满箩满箩的排着的呢?”
《漢語大詞典》:墟莽
废墟榛莽;荒野。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军败身辱,逋逃出走,栖於 会稽 ,国为墟莽,身为鱼鳖。” 宋 欧阳修 《集古录目序》:“怪奇伟丽工妙可喜之物……湮沦磨灭,散弃於山崖墟莽之间,未尝收拾者,由世之好者少也。” 明 宋濂 《凝道记·采苓符》:“生民流亡,倀倀无所依,以墟莽为楼馆。” 清 刘大櫆 《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又其时先世塋墓尽为势家所侵没,先生每独往荆榛墟莽之间,访求数十年不倦。”
分類:废墟荒野
《漢語大詞典》:长墟(長墟)
绵延的土丘。 南朝 梁 何逊 《望廨前水竹》诗:“远天去浮云,长墟斜落景。” 南朝 梁元帝 《车名诗》:“长墟带江转,连甍暎日分。”
分類:绵延土丘
《漢語大詞典》:园墟(園墟)
庭园。《文选·何劭〈赠张华〉诗》:“在昔同班司,今者并园墟。” 张铣 注:“墟,庭落之通言。”
分類:庭园
《骈字类编》:春墟
陆机周处碑铭春墟以绿清淮自流
《漢語大詞典》:秽墟(穢墟)
草木杂生的废墟。 唐 柳宗元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清 龚自珍 《宥情》:“丙以欲隶情,将使万物有欲,毕诡於情,而情且为秽墟,为罪藪,丙又非是。”
分類:草木废墟
《漢語大詞典》:神墟
谓神仙居住之处。 前蜀 杜光庭 《宣再往青城安复真灵醮词》:“盖闻天设神墟,地开仙府,真灵是宅,幽显攸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