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丘墓  拼音:qiū mù
坟墓。《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丘墓乎?」《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一》:「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也作「丘坟」、「丘垄」、「丘陇」。
分類:丘墓坟墓
《國語辭典》:誓墓  拼音:shì mù
晋王羲之为会稽内史时,与骠骑将军王述齐名,而王羲之看轻此人。后王述因蒙显授,位高于羲之。一日王述检察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辞官,不再出仕。见《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后以誓墓指辞官归隐。宋。陆游 上书乞祠诗:「誓墓那因一怀祖,人间处处是危机。」
分類:去官归隐
《國語辭典》:墓道  拼音:mù dào
墓地通道。《左传。定公元年》:「秋七月癸已,葬昭公于墓道南。」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國語辭典》:公墓  拼音:gōng mù
1.君王之墓。《周礼。春官宗伯。冢人》:「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
2.公共墓地。如:「阳明山公墓」。
《國語辭典》:墓志(墓誌)  拼音:mù zhì
埋在墓中的石刻文字,内容记述死者的生平,通常采散文形式。
《國語辭典》:墓木  拼音:mù mù
墓地所种植的树木。如:「先祖坟茔两侧墓木,修剪得非常整齐。」
《國語辭典》:墓碑  拼音:mù bēi
墓前的石碑。上面刻有文字以识别或表彰死者。
《國語辭典》:陵墓  拼音:líng mù
帝王或诸侯的坟墓。汉。张衡〈西京赋〉:「若历世而长存,何遽营乎陵墓?」三国魏。曹植〈责躬〉诗:「逝惭陵墓,存愧阙庭。」
《國語辭典》:墟墓  拼音:xū mù
墓丘或墓地。《礼记。檀弓下》:「墟墓之间,未施哀于民而民哀;社稷宗庙之中,未施敬于民而民敬。」晋。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三:「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分類:丘墓墓地
《漢語大詞典》:墓铭(墓銘)
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铭是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等。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其人已死,以文记人,则为墓铭、行状、碑誌,其类甚多。”参见“ 墓誌铭 ”。
《國語辭典》:墓志铭(墓誌銘)  拼音:mù zhì míng
古时埋葬死人,为防陵墓变迁,放在墓中以备稽考的石刻文字。内容分墓志与墓铭两种,墓志是散文,记死者姓名、生平;墓铭是韵文,是对死者的称颂、安慰或悼念。
《漢語大詞典》:表墓
在死者墓前刻石,以彰其善,谓之表墓。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於是树碑表墓,昭铭景行。” 明 何景明 《上作篇》:“兴劝赏之法,致式閭之敬,施表墓之恩,故立激励之方。” 郭沫若 《孔雀胆》《资料汇辑》:“至若立碑表墓之事,则纵有心人亦不敢付诸行动也。”
分類:死者刻石
《漢語大詞典》:墓次
葬址,茔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邵上葵工部:“ 邵 今居忧,闻至墓次相地,白昼为人所刺,幸漏刃而逸,未知信否。”
分類:茔地
《國語辭典》:谀墓(諛墓)  拼音:yú mù
嘲笑为人作墓志而称誉不实。《新唐书。卷一七六。韩愈传》:「后以争语不能下宾客,因持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宋。陆游 题斋壁诗:「作碑谀墓已绝笔,䌷史藏山犹苦心。」
《國語辭典》:冢墓  拼音:zhǒng mù
坟墓。《史记。卷八二。田单传》:「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分類:坟墓
《漢語大詞典》:展墓
省视坟墓。礼记·檀弓下:“吾闻之也,去国则哭於墓而后行,反其国不哭,展墓而入。” 宋 司马光 《辞坟》:“十年一展墓,旬浹復东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 程 假归展墓,车马扈从如云。”
分類:省视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