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0,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梵境
远境
国境
境壤
土境
玉境
取境
苦境
妄境
常境
处境
止境
践境
离境
境宇
《漢語大詞典》:梵境
(1).佛的境界。 南朝 梁 王僧孺 《初夜文》:“或恣其神力,或寂诸梵境。”魏书·释老志:“梵境幽玄,义归清旷,伽蓝浄土,理絶尘嚣。” 唐 许敬宗 《奉和过慈恩寺应制》:“梵境留宸瞩,掞发丽天才。”
(2).指 印度 地界。翻译名义集·宗翻译主:“﹝ 玄奘 ﹞於是杖锡裹足,履险若夷,既戾梵境,筹諮无倦。”
《漢語大詞典》:远境(遠境)
(1).谓边远地区。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 賁 育 之死,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於远境。”
(2).谓扩大疆域。《汉书·韦玄成传》:“单于孤特,远遁于幕北。四垂无事,斥地远境,起十餘郡。” 颜师古 注:“远,广也。”
《國語辭典》:国境(國境)  拼音:guó jìng
一国主权行使所及的土地范围。如:「前线士兵肩负著守卫国境的任务,夙夜不懈。」
《漢語大詞典》:境壤
犹境域。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境路盘紆,疆埸回互,行次即书,不在编比。故诸 印度 ,无分境壤,散书国末,略指封域。” 清 方苞 《又书货殖传后》:“后乃备举山川境壤之支凑,以及人民謡俗、性质、作业,则以 汉 兴,海内为一。” 清 薛福成 《保荐使才疏》:“於是境壤则与彼毘连,条约则许彼通行。”
分類:境域
《漢語大詞典》:土境
境界内的土地;领土。《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先王建万国,虽其详未可得而究,然分疆画界,各守土境,则非重累羈绊之体也。”宋书·义欣传:“于时土境荒毁,人民彫散,城郭頽败,盗贼公行。”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一:“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如 永昌 、 腾越 、 顺寧 、 威远 、 普洱 沿边土境二千餘里……其各土境阨要总区,如 九龙江 、 陇川 、 黑山门 等处,自应留营。”
《骈字类编》:玉境
明一统志玉境山在安庆府潜山县北唐时山石忽裂皎然如玉境一名玉照山
《漢語大詞典》:取境
谓因客观事物的作用而产生某种意境。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六:“好色恶臭之不当前,人则无所好而无所恶。意则起念於此,而取境於彼。心则固有焉而不待起,受境而非取境。”
《國語辭典》:苦境  拼音:kǔ jìng
艰难困苦的境遇。如:「他在苦境中努力学习,终于取得博士学位。」
《漢語大詞典》:妄境
佛教语。谓妄心所现的虚妄不实的境界。 唐 符载 《为江西李常侍祭顗和尚文》:“一言悟解,了得真空,灵觉内虚,妄境外融。” 宋 洪迈 容斋随笔·真假皆妄:“以真为假,以假为真,均之为妄境耳!”
《漢語大詞典》:常境
(1).平常的境界。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 王维 诗评语:“ 维 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愜,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2).佛教语。谓常智所照,离一切生灭相之境。
《國語辭典》:处境(處境)  拼音:chǔ jìng
所处的情境。如:「处境窘迫」。
《國語辭典》:止境  拼音:zhǐ jìng
终点。如:「学无止境」。《御览经史讲义》卷三○:「至于义理难穷,学问不已,又宁有止境哉?」清。蔡世远〈与李世蕡书〉:「方今天下学者,以记诵词章为止境,以科名爵位为可毕一生能事。」
《漢語大詞典》:践境(踐境)
身临其境。宋书·武帝纪中:“近因戎役,来涉二州,践境亲民,愈见其瘼。”梁书·张缅传:“既践境以思人,弥流连其无已。”
《國語辭典》:离境(離境)  拼音:lí jìng
离开一国或一地区的边境。如:「强烈台风肆虐这个地区,所幸很快就离境出海。」《金史。卷一○二。列传。必兰阿鲁带》:「臣已将兵离境,乞复置潞州帅府。」
《漢語大詞典》:境宇
犹境域。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 大汉 之天声。”新唐书·北狄传·渤海:“ 仁秀 颇能讨伐海北诸部,开大境宇。”清史稿·太祖纪:“﹝ 太祖 ﹞自摧九部之师,境宇日拓。”
分類:境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