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闭明塞聪(閉明塞聰)  拼音:bì míng sè cōng
闭上眼睛,塞住耳朵。比喻不看不闻,不与外界有所接触。汉。王充《论衡。自纪》:「养气自守,适食则酒,闭明塞聪,爱精自保。」
《漢語大詞典》:蔽明塞聪(蔽明塞聰)
蒙住眼睛不视,堵塞耳朵不听。谓对外界事物不见不闻。 宋 曾巩 《洪范传》:“立於无蔽之地者,其於视听如此,亦不用之於小且近矣。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國語辭典》:蔽聪塞明(蔽聰塞明)  拼音:bì cōng sè míng
蒙住耳目。比喻对外界事物不予闻问。如:「人活著,有些时候不妨蔽聪塞明,麻木一些。」
《國語辭典》:闭门塞窦(閉門塞竇)  拼音:bì mén sè dòu
防卫坚固。如:「军事重地必须闭门塞窦,固若金汤。」
《漢語大詞典》:闭货(閉貨)
谓堵塞财货来源。管子·八观:“山泽虽广,草木毋禁;壤地虽肥,桑麻毋数;荐草虽多,六畜有征:闭货之门也。” 尹知章 注:“无货可出若闭门然。”
《國語辭典》:钳语(箝語)  拼音:qián yǔ
禁止人民私语,指秦始皇时的暴政。《汉书。卷一三。异姓诸侯王表》:「堕城销刃,钳语烧书。」
《漢語大詞典》:曲洑
堵塞堤岸洞口的物料,多为木料或柴草束等。因系利用洞口流水的力量将物料自然吸至洞口,故称“曲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阜侧有三石穴……左右居民识其将漏,预以木为曲洑,约障穴口。”
《漢語大詞典》:区区规规(區區規規)
形容堵塞、拥挤。 宋 梅尧臣 《览秀亭记》:“山商征材,巨木腐积,区区规规,袭不为宴处久矣。”
分類:堵塞拥挤
《漢語大詞典》:捻船
用和船体相应的填充物堵塞船底缝隙。《人民文学》1976年第2期:“这对船原准备‘秋汛’下水的,现在只剩下捻船这一道工序了。”
《漢語大詞典》:栓子
堵塞血管使之发生栓塞的物质。血栓和异物都能形成栓子。参见“ 栓塞 ”。
《國語辭典》:栓塞  拼音:shuān sè
血块或阻塞物随血液流至较窄的血管中时,造成动脉或静脉阻塞的现象,称为「栓塞」。
《漢語大詞典》:袽塞
堵塞漏舟的旧絮破布。
分類:堵塞
《漢語大詞典》:塞蔽
(1).犹闭塞。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厚边兵,以制戎狄;数访问待制官,以通塞蔽。”
(2).堵塞,遮蔽。 李大钊 《青春》:“自我之青春,何能以外界之变动而改易?歷史上残骸枯骨之灰,又何能塞蔽青年之聪明也哉?”
《漢語大詞典》:日堙月塞
一天天堵塞,不通畅。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举国尚俭,则举国之地利日堙月塞,驯至穷蹙不可终日。东方诸国之瘠亡,盖以此也。”
《漢語大詞典》:困惾
谓堵塞不通。庄子·天地:“五臭薰鼻,困惾中顙。” 成玄英 疏:“五臭:谓羶、薰、香、鯹、腐。惾,塞也。谓刻贼不通也。言鼻躭五臭,故壅塞不通而中伤顙额也。” 清 方苞 《陈驭虚墓志铭》:“此地人畜駢闐,食腥羶……困惾忿蓄,而为厉疫。”
分類:堵塞不通
《國語辭典》:凌灾(凌災)  拼音:líng zāi
冰块堵塞河道所造成的泛滥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