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党校(黨校)  拼音:dǎng xiào
与党关系极密切的学校。
《漢語大詞典》:饶培(饒培)
滋益培养。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松篁遭挫抑,粪壤获饶培。”
分類:培养
《漢語大詞典》:修蹇
同“脩蹇”。
谓培养忠诚正直的品性。蹇,通"謇"。忠直。
《漢語大詞典》:脩蹇
谓培养忠诚正直的品性。蹇,通“ 謇 ”。忠直。 唐 柳宗元 《惩咎赋》:“为孤囚以终世兮,长拘挛而轗軻。曩余志之修蹇兮,今何为此戾也?”
《漢語大詞典》:树养(樹養)
种植培养。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
分類:种植培养
《国语辞典》:培补(培补)  拼音:péi bǔ
培养滋补。《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是这等样,天下无妻子的人或者也少几个,也是培补元气之一端。」
分类:培养滋补
《漢語大詞典》:养机(養機)
谓培养创作的冲动和灵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有养机使动之法在:如入手艰涩,姑置勿填,以避烦苦之势,自寻乐境,养动生机,俟襟怀畧展之后,仍復拈毫。”
《漢語大詞典》:养劲(養勁)
谓培养刚劲的节操。 唐 谢偃 《高松赋》:“含奇文而养劲,收高节以自珍。”
《漢語大詞典》:养信(養信)
谓保持、培养威信。荀子·礼论:“龙旗九斿,所以养信也。” 杨倞 注:“信谓使万人见而信之,相至尊也。”一说,保持培养神圣的威势。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古多借信为伸,此又借信为神,神与伸皆同声之字,故可相通。”
《漢語大詞典》:发养(發養)
发展培养。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一个人天赋或遗传,也要靠着有适合的生活经验,才能把他原有的,发养长成。”
分類:培养
《國語辭典》:科班  拼音:kē bān
1.旧时招收幼童,教以戏曲的机构和组织。
2.接受过正规的专门教育或训练。如:「她是科班出身的演员,唱起戏来有板有眼。」
《漢語大詞典》:牖育
诱导培养。牖,通“ 诱 ”。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一以示为治之道,在因民彝而少加牖育之功,过此以往,即确信一己所持之术,足以福利斯民。”
分類:诱导培养
《國語辭典》:玉不琢,不成器  拼音: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玉石不经雕琢,无法成为珍贵的玉器。比喻人须接受良好的教育及各种磨练,才能有所成就。《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精忠岳传》第四回:「因见令郎题诗报负,后来必成大器。但无一个名师点拨,叫这做『玉不琢,不成器。』岂不可惜?」
《國語辭典》:预科(預科)  拼音:yù kē
一种学制体系。为修习本科前的预备阶段。
《漢語大詞典》:专业教育(專業教育)
由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施行的、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漢語大詞典》:种学绩文(種學績文)
培养学识,积累文才。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 博陵 崔斯立 种学绩文,以蕃其有。”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国家之意,本欲使之种学绩文,以为异日公卿之储。” 明 宋濂 《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种学织文,名播於邇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