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域外  拼音:yù wài
疆界以外、国外。《汉书。卷五一。邹阳传》:「驰域外之议,独观乎昭旷之道也。」
分類:域外国外
《漢語大詞典》:外域
本国以外的地区或国家。后汉书·西域传论:“ 汉 世 张騫 怀致远之略, 班超 奋封侯之志,终能立功西遐,羈服外域。”隋书·裴矩传:“﹝ 高丽 ﹞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新唐书·林蕴传:“国家有西土,犹右臂也。今臂不附体,北弥 豳 郊,西极 汧 陇,不数百里为外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凡外域投诚之难民寄居各猛者,俱行賑卹。”
《漢語大詞典》:方域
地方;国内。《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今方域晏然,要荒无儆,将遵上德无为之时也。”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方域芥尽,不变天宫。” 宋 王安石 《进〈字说〉表》:“以义自然,故先圣之所宅,虽殊方域,言音乖离,点画不同,译而通之,其义一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畿辅为根本重地,自 武昌 沦陷,方域震扰。”
分類:地方国内
《國語辭典》:邦域  拼音:bāng yù
疆域、国土。《论语。季氏》:「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也作「封略」、「封疆」、「封域」。
《國語辭典》:日域  拼音:rì yù
1.太阳出来的地方。《文选。扬雄。长杨赋》:「西厌月𩨳,东震日域。」
2.日光所照射的区域。指全天下。《魏书。卷五三。李孝伯传》:「英睿自天,笼罩日域。」《文选。鲍照。舞鹤赋》:「匝日域以回骛,穷天步而高寻。」
《漢語大詞典》:阃域(閫域)
(1).境地;境界。《敦煌变文集·八相变》:“出生死之尘劳,践菩提之閫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 龙山 之名,旧著于 山西 ,而不知与 恒岳 比肩,至是既西涉其閫域,又北览其面目。” 清 魏源 《〈董子春秋发微〉序》:“今以本书为主,而以 刘氏 释例之通论大义近乎 董生 附诸后,为《公羊春秋》别开閫域。”
(2).内宅范围。 明 李贽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夫妇人不出閫域,而男子则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见有长短,不待言也。”
《國語辭典》:茔域(塋域)  拼音:yíng yù
墓穴。《周书。卷四六。孝义传。荆可传》:「然可家旧墓,茔域极大,榛芜至深,去家十馀里。」唐。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虽不敢望归扫茔域,退托先人之庐,以尽馀齿。」
分類:墓地
《漢語大詞典》:同域
犹言同在一处。汉书·贾谊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吉凶同域。” 汉 王粲 《赠士孙文始》诗:“悠悠 澹 澧 ,鬱彼 唐 林,虽则同域,邈其迥深。”
分類:一处
《漢語大詞典》:禹域
指 中国 。古代传说 禹 平水土,划分九州,指定名山、大川为各州疆界,后世因称 中国 为 禹 域。 清 黄遵宪 《唐韨臣明经》诗:“芒芒此 禹 域,滔滔彼 汉江 ,君听人间謡,处处歌《堂堂》。”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 长素 魁垒耆硕之誉,闻于 禹 域,而弟子亦多言革命者。” 陈毅 《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即日出洋》诗:“百年家国恨, 禹 域日倾頽。”
《漢語大詞典》:域内
域中。 清 黄宗羲 《万里寻兄记》:“吾兄不过在域内,吾兄可至,吾何独不可至乎?”
分類:域内域中
《國語辭典》:海域  拼音:hǎi yù
一定范围的海洋区域。如:「他国船只在我国经济海域内作业,是违法行为。」
《國語辭典》:地域  拼音:dì yù
土地的界域。如:「他的地域观念很重。」南朝梁。武帝〈登北顾楼〉诗:「历览穷天步,晒瞩尽地域。」
《漢語大詞典》:遐域
边远之地。《宋书·武帝纪下》:“才弱事艰,若无津济,夕惕永念,心驰遐域。” 元 陈祐 《三本书》:“遐域远方之民,上古所不能臣者,陛下悉能臣之。”
《漢語大詞典》:四域
四周界限。指四方之内。庄子·德充符:“知不出乎四域。” 郭象 注:“不役思於分外。” 成玄英 疏:“域,分也。忘心遣智,率性任真,未曾役思运怀,缘於四方分外也。”文子·精诚:“人主之思,神不驰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
《漢語大詞典》:州域
(1).按州划分的区域。史记·天官书论:“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2).指州辖的地域。汉书·食货志上:“庶人之富者累鉅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彊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后汉书·班彪传上:“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謳吟,思仰 汉 德,已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