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埃及  拼音:āi jí
Egypt
国名。位于非洲东北部及亚洲的西奈半岛。参见「埃及阿拉伯共和国」条。
《国语辞典》:埃及博物馆(埃及博物馆)  拼音:āi jí bó wù guǎn
西元一八五七年设立于埃及开罗的博物馆。保存古埃及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希腊、罗马时期的重要出土文物,艺术作品最为丰富。也称为「开罗博物馆」。
《国语辞典》:古埃及文明  拼音:gǔ āi jí wén míng
古埃及人所创造的历史、文化。发源于尼罗河,主要文物代表有金字塔、象形文字等。对近代西方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国语辞典》:古埃及文字  拼音:gǔ āi jí wén zì
古埃及所使用的文字。以象形文字为主,后来演变成今日的罗马字母。
《国语辞典》:埃及阿拉伯共和国(埃及阿拉伯共和国)  拼音:āi jí ā lā bó gòng hé guó
Arab Republic of Egypt
国名。位于东北非,面积约一百万零一千平方公里,首都为开罗(Cairo)。人民多信仰伊斯兰教、天主教,主要语言为阿拉伯语。埃及约在西元前四千年时建国,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七世纪时被阿拉伯人占领,成为阿拉伯语国家,十六世纪时受奥图曼土耳其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英国的保护国。一九二二年独立,原称为「阿联」,一九七一年改名为「埃及阿拉伯共和国」。币制为Egypt Pounds。简称为「埃及」。
《国语辞典》:埃及历(埃及历)  拼音:āi jí lì
古埃及人于西元前四千年时所发明使用的历法。将一年定为三百六十五天,并定一年为十二个月,一个月有三十天,剩馀的五天则留在年底。
《漢語大詞典》:埃及艺术
一般指公元前332年前的埃及美术。其特点是:建筑体量巨大,宏伟壮观,具有强烈的崇高感;雕刻朴素写实,整体性强,有观念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倾向;绘画线条流畅优美,色彩丰富。现遗存一些金字塔、雕刻和墓室壁画。埃及艺术是人类最早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国语辞典》:麦西(麦西)  拼音:mài xī
《旧约圣经》称埃及。
分类:埃及
《国语辞典》:比金  拼音:bǐ jīn
Menahem Begin
人名。以色列总理,西元一九七八年与埃及总统沙达特合得诺贝尔和平奖,一九七九年在美国协调下,与埃及签订和约,结束数十年敌对的态势,影响颇钜。
《國語辭典》:夏季  拼音:xià jì
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北半球定为从夏至到秋分的时期。我国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相当于国历五、六、七三个月。
《國語辭典》:夏天  拼音:xià tiān
一年四季中的第二个季节。指阳历四至六月。唐。王建〈昭应官舍书事〉诗:「腊月近汤泉不冻,夏天临渭屋多凉。」《儒林外史》第四回:「那日在这里住,鞋也没有一双,夏天靸著个蒲窝子,歪腿烂脚的。」
《國語辭典》:开罗(開羅)  拼音:kāi luó
Cairo
城市名。埃及的首都。位在国境北部,居尼罗河三角洲的起点,当欧、亚、非航线的要冲,战略地位日益重要。附近有金字塔等古迹,为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非洲第一大城。
《國語辭典》:金字塔  拼音:jīn zì tǎ
古代埃及国王的坟墓,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用石块砌成,为底面四方形,侧面三角形的角锥塔,以其形如中文的「金」字,故译为「金字塔」。今埃及金字塔中规模最大者,为古夫王(Khufu)墓,工程浩大,由十万人历时三十年完成。
《国语辞典》:细纺(细纺)  拼音:xì fǎng
1.把粗纱纺成细纱的程序。
2.轻薄细密的平纹棉布,用上等的美棉或埃及棉制造,可漂白或匹染,洗涤方便,适宜作手帕、衬衫、睡衣等。
《国语辞典》:塞得港  拼音:sài dé gǎng
Port Said
城市名。埃及东北部的港口城市。位居苏伊士运河入地中海之口。商业发达,为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加煤站。
《漢語大詞典》:斯芬克司
①即“狮身人面像”。古代埃及、希腊和西亚等地的一种石雕像。现存最大的为位于埃及吉萨哈夫拉金字塔前的巨像,建于公元前26世纪,长73米,高20米。据说古埃及以此象征帝王“法老”的威严。后泛指一切具有人头、牛头或羊头狮身的雕像和图案。②希腊神话中带翅膀的狮身人面女妖。传说她常令过路行人猜谜:什么动物早晨用四只脚,中午用两只脚,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猜不出者即遭杀害。后因被俄狄浦斯道破谜底是人而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