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琭簌
指流苏彩羽或丝线制的垂饰。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珠琭簌,玉玲瓏,金蹀躞,翠笼愡,锦斑斕,画堂富贵人相共。”
《國語辭典》:流苏(流蘇)  拼音:liú sū
由彩丝或羽毛做成的穗状饰物,常装置在马车、楼台、旌旗或帐幕的边缘。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诗:「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床面前一架几十个香橼,结成一个流苏。」也作「排须」、「胥头」、「须头」、「苏头」。
《國語辭典》:冲冲(沖沖)  拼音:chōng chōng
1.饰物下垂的样子。
2.凿冰的声音。《诗经。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
3.情绪激昂、感情激动的样子。《董西厢》卷四:「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國語辭典》:九旒  拼音:jiǔ liú
1.古代旌旗上的九条丝织垂饰。《礼记。乐记》:「龙旂九旒,天子之旌也。」《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参旗九旒,从风飘扬。」
2.古代冠冕上的九串垂珠。《文选。曹植。七启》:「九旒之冕,散耀垂文;华组之缨,从风纷纭。」
《漢語大詞典》:旒缀(旒綴)
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附赘。 唐 杜甫 《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使者纷星散,王纲尚旒缀。” 仇兆鳌 注:“:‘为下国缀旒。’注:‘缀,结也;旒,旗之垂者。言天子为诸侯所繫属,如旗之縿为旒所缀也。’《公羊传》:‘君若缀旒然。’ 刘琨 《劝进表》:‘国家之危,有若缀旒。’”按:《公羊传·襄公十六年》作“君若赘旒然”。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本原既得,不独《蓉渡》为糟粕,即《乌丝》《载酒》亦成旒缀。”
《漢語大詞典》:旒苏(旒蘇)
旒旗的垂饰。北史·薛琡传:“自制丧车,不加彫饰,但用麻为旒苏,绳网络而已。”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十四:“《考声》云:‘旒苏,旗脚也。’今以垂珠带为旒苏,象冕旒也。”
分類:垂饰
《漢語大詞典》:垂饰
悬在或系在某物上的一片织物,如长袍上(由线、带打成)的环扣、结纽或穗带
像项链一样佩戴在胸前的系在细链条上的垂饰
《漢語大詞典》:黄金镊(黄金鑷)
黄金制的簪端垂饰。用作簪上的装饰。 清 林颐山 《经述二·释王后首服三》:“ 汉 世簪制,左右各一,横簪之,簪端有华胜,上有凤凰爵,下有黄金镊。”
《漢語大詞典》:铃镊(鈴鑷)
缀有垂饰的风铃、鸾铃。西京杂记卷一:“每好风日,幡旄光影,照耀一殿,铃镊之声,惊动左右。”西京杂记卷二:“自是 长安 始盛饰鞍马……犹以不鸣为患,或加以铃镊,饰以流苏,走则如撞鐘磬。”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幡旄晨隐隐,铃镊夜将将。”
《漢語大詞典》:钗镊(釵鑷)
首端缀有垂饰之钗。南齐书·皇后传·文安王皇后:“太子为宫人製新丽衣裳及首饰,而后牀帷陈设故旧,釵镊十餘枚。”南齐书·周盘龙传:“上送金釵镊二十枚,手敕曰:‘餉 周公 阿杜 。’”
分類:首端垂饰
《漢語大詞典》:灯穗子(燈穗子)
灯笼下部的垂饰。红楼梦第三一回:“仔细那上头掛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