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垂饵(垂餌)
(1).犹垂钓。 晋 潘岳 《西征赋》:“徒观其鼓枻迴轮,洒钓投网,垂饵出入,挺叉来往。”
(2).钓钩上的食饵。旧唐书·杨绾传:“夫以蜗蚓之饵杂垂沧海,而望吞舟之鱼,不亦难乎!所以食垂饵者皆小鱼,就科目者皆小艺。”
分類:钓钩垂钓
《漢語大詞典》:引钓(引釣)
犹垂钓。 明 文徵明 《乐成殿》诗:“漾目金鳞堪引钓,拂天翠柳乱闻鶯。”
分類:垂钓
《漢語大詞典》:乘钓(乘釣)
犹垂钓。 明 高启 《沧浪亭》诗:“乘钓在北渚,榜船临西洲。”
分類:垂钓
《漢語大詞典》:执竿(執竿)
谓垂钓。《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楚 聘 庄周 ,非不广也,执竿不顾。”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尔乃思丘中之德士,乐川上之执竿也。”
分類:垂钓
《国语辞典》:矶钓(矶钓)  拼音:jī diào
泛指在一般岩石、防波堤上的垂钓,特别是指在岩礁上的垂钓。海钓依地形分有滩钓、船钓、矶钓三种。所以矶钓是海钓的一种。如:「在东北海岸矶钓时要注意别让疯狗浪给捲走了。」
《漢語大詞典》:沈钓(沈釣)
犹垂钓。 唐 黄滔 《寄少常卢同年》诗:“清溪莫沉钓,王者或畋游。”
分類:垂钓
《漢語大詞典》:摆钩(擺鉤)
(1).垂钓。晋书·文苑传·曹毗:“ 安期 解褐於秀林,渔父摆鉤於长川。”
(2).捕鱼法的一种。 宋 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 江 上渔人取巨鱼,以两舟夹 江 ,以一人持纶。鉤共(其)一纶,繫其两端,度 江 所宜用,餘皆轴之。中至十鉤,有大如秤鉤,皆相连……絶 江 往来,牵挽以待;鱼行,亟取之,谓之摆鉤。”
分類:垂钓捕鱼
《漢語大詞典》:沈缗(沈緡)
谓垂钓。
分類:垂钓
《漢語大詞典》:钓台(釣臺)
见“ 钓臺 ”。
亦作“ 钓台 ”。
(1).钓鱼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其水东注 天渊池 ,池中有 魏文帝 九华臺 。殿基悉是 洛中 故碑累之。今造钓臺於其上。” 唐 张乔 《宿江叟岛居》诗:“了得平生志,还归筑钓臺。”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但留荒塚在,遥并钓台孤。”
(2).指 东汉 严子陵 垂钓处。故址在 浙江 桐庐 城西十五公里的 富春山 上。 东汉 严光 ,字 子陵 ,隐于此山垂钓。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今 钓台 处有石亭,临江有 严先生祠 。
《漢語大詞典》:渔竿(漁竿)
钓鱼的竹竿。多作垂钓隐居的象征。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祗缘五斗米,孤负一渔竿。” 清 吴烺 《寄德甫》诗:“何当与尔乘船去,手把渔竿变姓名。”
《漢語大詞典》:渔矶(漁磯)
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唐 戴叔伦 《过故人陈羽山居》诗:“峯攒仙境丹霞上,水遶渔磯緑玉湾。” 清 曹寅 《胡静夫先归白门即席同用依字》诗:“ 吴 船快于马,迟我坐渔磯。”
《漢語大詞典》:鱼矶(魚磯)
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元 陈普 《野步》诗之八:“鸟影鱼磯日暮,豆花村屋秋深。” 明 高启 《答默堂在绍兴见寄》诗:“共买鱼磯瓮城下,邇来江湖向谁明。”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峰无恙又晴暉。溅裙谁独上鱼磯。”参见“ 渔磯 ”。
《漢語大詞典》:渔矶(漁磯)
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唐 戴叔伦 《过故人陈羽山居》诗:“峯攒仙境丹霞上,水遶渔磯緑玉湾。” 清 曹寅 《胡静夫先归白门即席同用依字》诗:“ 吴 船快于马,迟我坐渔磯。”
《國語辭典》:投竿  拼音:tóu gān
比喻放弃仕宦之途。《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
《漢語大詞典》:钓游(釣游)
亦作“ 钓游 ”。 垂钓和游玩。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清 吴敏树 《说钓》:“余村居无事,喜钓游。”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一)》:“儿时的钓游之地,当然很使人怀念的。”
分類:垂钓游玩
《漢語大詞典》:钓月(釣月)
月下垂钓。指一种隐逸生活。 唐 朱可名 《应举日寄兄弟》诗:“不是烧金手,徒抛钓月船。”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渭川 凝碧,早抛钓月之流; 商岭 排青,不逐眠云之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