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孤行己意  拼音:gū xíng jǐ yì
坚持己见、,一意孤行。如:「既然要孤行己意,后果就得自行负责。」也作「孤行己见」。
《國語辭典》:各持己见(各持己見)  拼音:gè chí jǐ jiàn
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多指意见不能统一。如:「开会时,大家议论纷纷,各持己见,使得会议无法进行下去。」也作「各执己见」、「各执所见」。
《國語辭典》:各执一词(各執一詞)  拼音:gè zhí yī cí
各人有各人的说法和理由,两方说法不一致。《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两下各执一词,难以定招。」
《國語辭典》:动心忍性(動心忍性)  拼音:dòng xīn rěn xìng
以外在的困厄,震撼其心志,使其性格愈发坚强。《孟子。告子下》:「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后多用作不顾外在的困难、阻碍,坚持下去。宋。陆游 通判夔州谢政府启:「动心忍性,庶几或进于豪分,娱忧纾悲,亦当勉见于言语。」
《漢語大詞典》:反对派
对习俗、法律、政策或运动的反对者
特指反对某项事物(如一项政策或政党)的集体
辩论时持反对意见的一派
犹太教用语,特指坚持传统教义而反对18世纪中叶东欧哈西德运动的犹太人
凡事抗议的人
《漢語大詞典》:麾之即去
语本史记·汲郑列传:“使 黯 ( 汲黯 )任职居官,无以踰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 賁 育 亦不能夺之矣。”原形容性情刚直不屈,能坚持原则。后反用其语,意谓命令他走,就离开。形容服从指挥,听候调遣。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勿使近》词:“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亦须来。’”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卷二十:“恐此时招之使来,他日不能麾之即去。”
《國語辭典》:怙恶不悛(怙惡不悛)  拼音:hù è bù quān
有过恶却不肯悔改。《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传》:「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恶不悛,恃远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诉。」《东欧女豪杰》第二回:「野蛮政府,怙恶不悛,偏要和我们为难。」也作「怙恶不改」。
《漢語大詞典》:怙过不悛(怙過不悛)
坚持错误不改。 清 林则徐 《传谕唩嚟哆将澳门洋楼鸦片呈缴》:“倘再执迷不悟,不肯尽数缴呈,妄思存留售卖,是其有心违抗,怙过不悛。” 黄远庸 《陆总理演说后之政界》:“今如诸君约,苟能痛改前非,以国家为前提,则宽其既往……如仍怙过不悛,则 玉麟 辈一介武夫,为国家起见,惟知以武力判断。”
《國語辭典》:固执己见(固執己見)  拼音:gù zhí jǐ jiàn
坚持己见,不肯变通。《宋史。卷四○八。陈宓传》:「固执己见,顿失人心。」
《國語辭典》:不夷不惠  拼音:bù yí bù huì
不学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指行事持平而不偏激。汉。扬雄《法言。渊骞》:「不夷不惠,可否之閒也。」《后汉书。卷六一。左周黄列传。黄琼》:「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閒。』」
《國語辭典》:熬不过(熬不過)  拼音:áo bù guò
忍受不了。《红楼梦》第七六回:「实已四更,他们姊妹们熬不过,都去睡了。」
《漢語大詞典》:愎过(愎過)
坚持过失。吕氏春秋·似顺:“世主之患,耻不知而矜自用,好愎过而恶听諫,以至于危。”
分類:坚持过失
《漢語大詞典》:抱法处势(抱法處勢)
坚持法制,凭借权势。韩非子·难势:“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处势则乱。”韩非子·难势:“抱法处势而待 桀 紂 , 桀 紂 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也。”
《漢語大詞典》:抱残守阙(抱殘守闕)
亦作“ 抱残守缺 ”。
(1).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顾炎武》:“二君以瓌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闕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闕,一本作“ 缺 ”。《人民日报》1981.4.2:“在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竞相涌现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抱残守缺,不注意品种质量,将会走投无路。”
(2).谓笃守古学古道。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及其衰也,在朝者自昧其祖宗之遗法,而在庠序者犹得据所肄习以为言,抱残守闕,纂一家之言,犹足以保一邦,善一国。”《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现在抱残守缺的寥寥无人,老兄具这样的法眼,钦佩得很。” 孙犁 《澹定集·幻华室藏书记序》:“或终生孜孜,抱残守阙,以事研讨。”
(3).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要是 郭锁 三天里头终于退了组,他决定抱残守缺,搞五户贫农一户中农的精干互助组,不再惹麻烦了。”
《漢語大詞典》:抱表寝绳(抱表寢繩)
坐卧不离准则。意谓坚持德操。文子·下德:“法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德与天地参光,明与日月并照,精神与鬼神齐灵,戴圆履方,抱表寝绳,内能理身,外得人心,发施号令,天下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