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谊臣(誼臣)
坚守节义之臣。新唐书·孙伏伽传:“若 李纲 、 孙伏伽 ,可谓谊臣矣。俛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漢語大詞典》:仗节死义(仗節死義)
谓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宋 苏轼 《上皇帝书》:“前 山阳 亡徒 苏令 ,纵横吏士,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八》:“ 杜子美 《送严武还朝》诗:‘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劝以仗节死义也。”
《国语辞典》:守正不移  拼音:shǒu zhèng bù yí
坚守正道,不屈服改变。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一一。后贤志》:「前衡阳内史杨君,忠肃贞固,守正不移。」也作「守正不回」。
《国语辞典》:守道安贫(守道安贫)  拼音:shǒu dào ān pín
坚守正道,安于贫困。《旧唐书。卷九○。王及善等传。赞曰》:「守道安贫,怀远当仁。」
《国语辞典》:守节不回(守节不回)  拼音:shǒu jié bù huí
坚守节操而不改变。《旧唐书。卷五六。萧铣等传。史臣曰》:「辅公祏窃兵为叛,王雄诞守节不回,训子孙以忠贞,感士庶之流涕。」也作「守节不移」。
《国语辞典》:守节不移(守节不移)  拼音:shǒu jié bù yí
坚守节操而不改变。汉。刘向《新序。卷七。节士》:「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铁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选举不以实,人事之大者也」句下南朝宋。裴松之。注:「晋初受禅,以不达天命,守节不移,削爵土,徙武威。」也作「守节不回」。
《国语辞典》:甘贫守节(甘贫守节)  拼音:gān pín shǒu jié
甘守贫苦,坚守志节。表示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孤本元明杂剧。东篱赏菊。第一折》:「今日夫为彭泽令,甘贫守节乐怡怡。」也作「甘贫守志」。
《国语辞典》:尽忠职守(尽忠职守)  拼音:jìn zhōng zhí shǒu
竭尽忠诚,坚守岗位。如:「他在工作岗位上尽忠职守,深获上司的赏识。」
《国语辞典》:坚持不懈(坚持不懈)  拼音:jiān chí bù xiè
坚守到底,绝不松懈。《清史稿。卷四七八。循吏传三。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
《国语辞典》:扬州十日记(扬州十日记)  拼音:yáng zhōu shí rì jì
书名。明末扬州王秀楚撰。记顺治年间清兵攻入史可法坚守的扬州,屠戮十日的惨状,皆作者亲身经历闻见者。
《国语辞典》: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拼音:sān jūn kě duó shuài,pǐ fū bù kě duó zhì
(谚语)比喻人若坚守意念,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他的志气。《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国魏。何晏。集解:「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
《国语辞典》:信守不渝  拼音:xìn shǒu bù yú
坚守不变。如:「国际盟约,双方都应信守不渝。」
分类:坚守
《国语辞典》:尾生之信  拼音:wěi shēng zhī xìn
比喻坚守信约,至死不渝或固执而不知变通的守信。参见「尾生抱柱」条。《淮南子。说林》:「尾生之信,不如随牛之诞。」
《国语辞典》:贞夫烈妇(贞夫烈妇)  拼音:zhēn fū liè fù
坚守节操而宁死不屈的男子和妇女。《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秋胡变文》:「我闻贞夫烈妇,自古至今耳闻,今时目前交见。」
《国语辞典》:正己守道  拼音:zhèng jǐ shǒu dào
端正自身以坚守正道。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以此知阴阳家不足深泥,唯正己守道为可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