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屏分云母
 
隔屏坐
 
云屏间坐

相关人物
纪陟


《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嗣主·孙皓传〉~64~
甘露元年三月,皓遣使随绍、彧报书曰:「知以高世之才,处宰辅之任,渐导之功,勤亦至矣。孤以不德,阶承统绪,思与贤良共济世道,而以壅隔未有所缘,嘉意允著,深用依依。今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弘璆宣明至怀。」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皓书两头言白,称名言而不著姓。」又引《吴录》曰:「陟字子上,丹杨人。初为中书郎,孙峻使诘南阳王和,令其引分。陟密使令正辞自理,峻怒。陟惧,闭门不出。孙休时,父亮为尚书令,而陟为中书令,每朝会,诏以屏风隔其座。出为豫章太守。」
典故
管宁
 
管宁坐穿

相关人物
管宁
 
华歆

参考典故
管宁祭礼


《高士传》卷下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灵帝末,以中国方乱,乃与其友邴原,涉海依辽东太守,公孙度虚馆礼之。其后,中国少安,人多南归,唯宁不还。黄初中,华歆荐宁。宁知公孙渊必乱,乃因征辞还。以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就。宁凡征命十至,舆服四赐。常坐一木踏上,积五十五年,未尝箕踞。榻上当膝皆穿。穿著布裙、貂裘,唯祠先人乃著旧布单衣,加首絮巾。辽东郡国图形于府殿,号为贤者。

例句

管宁穿亦坐,徐孺去常悬。 李德裕 思山居一十首忆葛藤木禅床

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 杜甫 严中丞枉驾见过

管宁纱帽净,江令锦袍鲜。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管宁虽不偶,徐市傥相邀。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典故
坐穿木榻
 
木榻跪穿
 
穴藜床
 
管宁床

相关人物
管宁


《太平御览》卷五百九〈逸民部九·逸民九〉~2447~
管宁,字幼安。灵帝末,以中国方乱,乃与其友邴原涉海依辽东太守公孙度,度虚馆礼之,其后中国少安,人多南归,唯宁不还。黄初中华歆荐宁,宁知公孙渊必乱,乃因徵辞还。以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就。宁凡徵命十至,舆服四赐。常坐一木榻上,积五十年,末尝箕琚,榻上当膝皆穿。

简释

管宁床:咏勤学,或指行事端正。清叶燮《叠韵答学山侄》:“漂泊未归元亮宅,支离合老管宁床。”

典故
一座生春
 
一笑春风
 
坐生春
 
满坐春风
 
金钗堕
 
金钗离立座生春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四〈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
浊水污泥清路尘,还曾同制掌丝纶。眼穿长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金钗半堕座添春】。知公不久归钧轴,应许閒官寄病身。
典故
井中蛙
      
坐蛙井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597~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杂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829~
是时公孙述称帝于蜀,嚣使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入,礼飨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典故
亮陟隔坐

相关人物
纪陟
 
纪亮


《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嗣主·孙皓传〉~64~
甘露元年三月,遣使随绍、彧报书曰:「知以高世之才,处宰辅之任,渐导之功,勤亦至矣。孤以不德,阶承统绪,思与贤良共济世道,而以壅隔未有所缘,嘉意允著,深用依依。今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弘璆宣明至怀。」。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录》曰:「陟字子上,丹杨人。初为中书郎,孙峻使诘南阳王和,令其引分。陟密使令正辞自理,峻怒。陟惧,闭门不出。孙休时,父亮为尚书令,而陟为中书令,每朝会,诏以屏风隔其座。」

例句

端康相代,亮陟隔坐。 李瀚 蒙求

典故
刘表坐谈

相关人物
刘表


《三国志》卷十四〈魏书·郭嘉传〉~434~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三国志》卷六〈魏书·刘表传〉~23~
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汉晋春秋》曰:「太祖之始征柳城,刘备说表使袭许,表不从。及太祖还,谓备曰:『不用君言,故失此大会也。』备曰:『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
典故
十眉环坐


《苏轼诗集》卷十一〈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二首〉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二首〉其一:「五纪归来鬓未霜,十眉环列坐生光。唤船渡口迎秋女,驻马桥边问泰娘。曾把四弦娱白传,敢将百草斗吴王。从今却笑风流守,画戟空凝宴寝香。」
典故
十年面壁
 
悄坐松阴
 
达摩面壁
 
面九年壁
  
面壁九夏

相关人物
菩提达摩


《神僧传》卷四〈达摩〉
菩提达磨。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梁武帝普通初至广州。刺史表闻。武帝遣使诏迎至金陵。帝亲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舍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并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帝不省玄旨。师知机不契。十九日遂去梁。折芦一枝渡江。二十三日北趋魏境。寻至雒邑。初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九年。遂逝焉。葬熊耳山。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何去。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起圹。惟空棺一只革履存焉。
典故
坐中玉树
 
玉树与蒹葭相倚
 
双璧蒹葭

相关人物
曹睿(魏明帝)
 
毛曾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09~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魏志》曰:「玄为黄门侍郎,与毛曾并坐。玄甚耻之,曾说形于色。明帝恨之,左迁玄为羽林监。」
典故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行到水穷云起处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盛事祇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偶然见邻叟】【偶然值邻叟】【偶然见林叟】,谈笑无还期【谈笑滞还期】。
典故
四坐且勿语


《艺文类聚》卷七十〈服饰部下·香炉〉~222~
〈古诗〉曰:四坐且莫諠,愿听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连。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朱火然其中,青烟飏其閒。顺风入君怀,四坐莫不欢。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七〈鲍照·乐府·代堂上歌行〉~267~
四坐且莫諠。听我堂上歌。昔仕京洛时。高门临长河。出入重宫里。结友曹与何。车马相驰逐。宾朋好容华。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轻步逐芳风。言笑弄丹葩。晖晖朱颜酡。纷纷织女梭。满堂皆美人。目成对湘娥。虽谢侍君闲。明妆带绮罗。筝笛更弹吹。高唱好相和。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多。欲知情厚薄。更听此声过。
典故
笑坐雕鞍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六〈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䍦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蒲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千金骏马换少【案:集作小。】妾【千金骏马换小妾】,醉【案:集作笑。】坐雕鞍歌落梅【笑坐雕鞍歌落梅】。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咸阳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古碑材】,龟龙【案:集作头。】剥落生莓苔【龟头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谁能忧彼身后事,金凫银鸭葬死灰【案:集无此二句。】。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典故
燕坐申申


《论语注疏·述而》~60~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宋·邢炳疏:「申申、夭夭,和舒之貌。如者,如此义也。」
典故
一坐数千息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许迈〉~207~
初采药于桐庐县之桓山,饵朮涉三年,时欲断谷。以此山近人,不得专一,四面藩之,好道之徒欲相见者,登楼与语,以此为乐。常服气,一气千馀息。
《陈与义集》卷二十五〈开壁置窗命曰远轩〉
钟妖鸣吾旁,杨獠舞吾侧。东西俱有碍,群盗何时息。丈夫堂堂躯,坐受世褊迫。仙人千仞岗,下视笑予厄。谁能久郁郁,持斧破南壁。窗开三尺明,空纳万里碧。岩霏杂川霭,奇变供几席。谁见老书生,轩中岸玄帻。荡漾浮世里,超遥送兹夕。倚楹发孤啸,呼月出荒泽。天公亦粲然,林壑受珠璧。会有鹤驾宾,经过来见客。清晓坐南轩,望山头屡侧。居士亦岂痴,飞云方未息。乐哉此远俗,乱世免怵迫。那知百战祸,岂识三空厄。闭门美享睡,开门瞻翠壁。远客谢主人,分此一窗碧。新晴鸟鸣檐,微暑风入席。萧然此白首,岂更冒朝帻。誓将老兹地,不复数晨夕。但恨食无肉,臞仙出山泽。蛰雷转空肠,吐句作圭璧。一笑示邻家,向来复此客。我昨在衡山,伤心冲路侧。岂知得此地,一坐数千息。易安生痛定,过美出饥迫。誓言如齐侯,常戒在莒厄。要将万里身,独面九年壁。如何不己奈,开窗玩霏碧。招呼面前山,浮翠落衾席。一笑等儿戏,都忘雪侵帻。人生何不娱,今夕定何夕。向来万顷胸,馀地吞七泽。念此亦细事,未遽瑕生璧。聊使山中人,永记山下客。
《國語辭典》:井底之蛙  拼音:jǐng dǐ zhī wā
比喻见识浅薄的人。如:「此人有如井底之蛙,却还高谈阔论,实在好笑!」《三国演义》第一一三回:「汝乃井底之蛙,安知玄奥乎!」《红楼梦》第四九回:「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
分類:井蛙
《國語辭典》:井蛙  拼音:jǐng wā
井底之蛙。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用以比喻见闻偏狭,识见短浅的人。宋。苏轼〈辨道歌〉:「吾恨尔见有所遮,海波或至惊井蛙。」
《漢語大詞典》:井底蛙
亦作“ 井底鼃 ”。 即井蛙。东观汉记·马援传:“ 子阳 井底鼃耳!” 明谢谠《四喜记·紫禁明扬》:“浅陋真如井底蛙。” 郭沫若 《文化上的友谊竞赛》:“他们的所谓自由世界是井底蛙眼中的世界。”亦省作“ 井底 ”。 宋 曾巩 《贺克伏交阯表》:“唶海隅之昧俗,肆井底之狂谋。”参见“ 井蛙 ”。
分類:井蛙
《國語辭典》:井蛙  拼音:jǐng wā
井底之蛙。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用以比喻见闻偏狭,识见短浅的人。宋。苏轼〈辨道歌〉:「吾恨尔见有所遮,海波或至惊井蛙。」
《漢語大詞典》:坎井
(1).亦作“ 埳井 ”。废井;浅井。庄子·秋水:“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成玄英 疏:“埳井,犹浅井也。”荀子·正论:“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鼃,不可与语东海之乐,此之谓也。”后汉书·杜笃传:“彼埳井之潢污,固不容夫吞舟。” 李贤 注:“埳井喻小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鬼﹞或隐入坎井,人过乃徐徐出。”
(2).陷阱,井,通“ 阱 ”。喻艰难或险阻。陈书·江总姚察传论:“至於九流、《七略》之书,名山、石室之记, 汲郡 、 孔堂 之书,玉箱、金板之文,莫不穷研旨奥,遍探坎井,故道冠人师,搢绅以为準的。”《北史·隋纪下》:“又 沧海 道军,舟艫千里,高颿电逝,巨舰云飞。横断 沮江 ,逕造 平壤 。岛屿之望斯絶,坎井之路已穷。”
《漢語大詞典》:坎蛙
见“ 坎井之鼃 ”。
《國語辭典》:坎井之蛙  拼音:kǎn jǐng zhī wā
浅井里的青蛙。《庄子。秋水》:「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后比喻见识浅薄的人。《荀子。正论》:「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漢語大詞典》:坐井蛙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语出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 宋 苏轼 《南禅长老和诗不已故作六虫篇答之》:“那将坐井蛙,而比 谈天衍 。”
分類:见识短浅
《漢語大詞典》:蛙井喜
庄子·秋水:“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后以“蛙井喜”喻识浅者的沾沾自喜。 宋 黄庭坚 《次韵答邢敦夫》:“方求无津涯,不作蛙井喜。”
分類:沾沾自喜
《國語辭典》:面壁  拼音:miàn bì
1.脸对著墙壁。如:「面壁罚站」、「面壁思过」。
2.不理、不睬、不介意。《晋书。卷七五。王湛传》:「述无所应,面壁而已。」
3.无所事事的样子。
4.本指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对墙壁默坐静修。见《五灯会元。卷一。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后用以比喻造诣纯熟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