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0,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本地风光
石地藏
石割地狱
立地
生地经
右膝著地
功用地
叫唤地狱
犯重比丘不堕地狱
西域记地理考證
西域求经记地理考證
共十地
灰河地狱
安土地真言
佛类词典(续上)
本地垂迹本地风光
石地藏
石割地狱
立地
生地经
右膝著地
功用地
叫唤地狱
犯重比丘不堕地狱
西域记地理考證
西域求经记地理考證
共十地
灰河地狱
安土地真言
本地垂迹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本迹条。
(术语)见本迹条。
本地风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本来面目。形容自己心性本分之禅语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本来面目,是形容自己心性本份的禅语。
(术语)又曰本来面目。形容自己心性本分之禅语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本来面目,是形容自己心性本份的禅语。
石地藏
【佛学大辞典】
(图像)石造之地藏像也。
(图像)石造之地藏像也。
石割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八种地狱中之第三。即众合地狱也。
(界名)八种地狱中之第三。即众合地狱也。
立地
【佛学大辞典】
(仪式)言简略之佛事也。语不多,立地而成之谓也。虎关之十禅支录序曰:「予考订古今禅册,备十门:一曰开堂;二曰上堂;三曰小参,附升座;四曰拾提,五曰普说,六曰法语,七曰对机,八曰立地,九曰偈赞,十曰秉拂。」
(仪式)言简略之佛事也。语不多,立地而成之谓也。虎关之十禅支录序曰:「予考订古今禅册,备十门:一曰开堂;二曰上堂;三曰小参,附升座;四曰拾提,五曰普说,六曰法语,七曰对机,八曰立地,九曰偈赞,十曰秉拂。」
生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萨生地经之略名。
(经名)菩萨生地经之略名。
右膝著地
【佛学大辞典】
(杂语)印度之敬礼法。以右膝与右指尖著于地,使右股在空。又竖左膝于上使左足蹠著于地也。是亦曰互跪。归敬仪下曰:「言互跪者,左右两膝,交互跪地,此谓有所启请,悔过授受之仪也。佛法顺右,即以右膝拄地,右鮾在空,右指拄地。又左膝上戴左指拄地,使三处翘翘曲身前就,故得心有专志,请悔方极。」(三处为右膝右指左指)。同下曰:「僧是丈夫,刚干事立,故制互跪。尼是女弱,翘苦易劳,故令长跪。两膝据地,两胫翘空,两足指拄地,挺身而立者是也。」象器笺十曰:「忠曰:今人所为互跪者,右膝著地,右蹠承尻,植左膝屈之,左蹠蹈地,都无在空者。如此互跪,易于长跪。宁长跪可踣,互跪不可倒,翻令人疑互跪难为长跪易为之说。」法华经信解品曰:「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
【三藏法数】
谓行忏悔时,当右膝著地,以显翘勤恳切之诚也。
(杂语)印度之敬礼法。以右膝与右指尖著于地,使右股在空。又竖左膝于上使左足蹠著于地也。是亦曰互跪。归敬仪下曰:「言互跪者,左右两膝,交互跪地,此谓有所启请,悔过授受之仪也。佛法顺右,即以右膝拄地,右鮾在空,右指拄地。又左膝上戴左指拄地,使三处翘翘曲身前就,故得心有专志,请悔方极。」(三处为右膝右指左指)。同下曰:「僧是丈夫,刚干事立,故制互跪。尼是女弱,翘苦易劳,故令长跪。两膝据地,两胫翘空,两足指拄地,挺身而立者是也。」象器笺十曰:「忠曰:今人所为互跪者,右膝著地,右蹠承尻,植左膝屈之,左蹠蹈地,都无在空者。如此互跪,易于长跪。宁长跪可踣,互跪不可倒,翻令人疑互跪难为长跪易为之说。」法华经信解品曰:「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
【三藏法数】
谓行忏悔时,当右膝著地,以显翘勤恳切之诚也。
功用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初地已上,既證真如,犹须加行之功,故称为功用地,八地已上,不假加行,自然功德增进,故曰无功用地。唯识论九曰:「八地以上,纯无漏道,任运起故。三界烦恼,永不现行。」
(术语)初地已上,既證真如,犹须加行之功,故称为功用地,八地已上,不假加行,自然功德增进,故曰无功用地。唯识论九曰:「八地以上,纯无漏道,任运起故。三界烦恼,永不现行。」
叫唤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与叫唤同。(参见:八热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参见:叫唤大叫唤)。(参见:地狱)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叫唤)
【三藏法数】
谓受罪众生,既至此狱,狱卒以其罪人掷大镬中,沸汤烹煮,受诸痛苦,号咷叫唤,故名叫唤地狱。
(界名)与叫唤同。(参见:八热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参见:叫唤大叫唤)。(参见:地狱)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叫唤)
【三藏法数】
谓受罪众生,既至此狱,狱卒以其罪人掷大镬中,沸汤烹煮,受诸痛苦,号咷叫唤,故名叫唤地狱。
犯重比丘不堕地狱
【佛学大辞典】
(杂语)宝积经百十六曰:「一切业缘皆住实际,不来不去,非因果非不因果。何以故?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是故舍利弗,若见犯重比丘不堕地狱,清净行者不入涅槃,如是比丘非应供非不应供,非尽漏非不尽漏,何以故?于诸法中住平等故。」是说实相观也。谓诸法之实相,以寂灭无相之故,无生死涅槃之假相也。
(杂语)宝积经百十六曰:「一切业缘皆住实际,不来不去,非因果非不因果。何以故?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是故舍利弗,若见犯重比丘不堕地狱,清净行者不入涅槃,如是比丘非应供非不应供,非尽漏非不尽漏,何以故?于诸法中住平等故。」是说实相观也。谓诸法之实相,以寂灭无相之故,无生死涅槃之假相也。
西域记地理考證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清丁谦著。英人有恭宁翰者。久居印度。精心考古。著玄奘游迹图。将记中各国所在。逐一注明,今为何城,此书以此图为蓝本。惟图所未及。或确知其有误者。必详加考定。以衷一是。恭图所无。最难考定者。惟葱岭以西大雪山内赌货罗故此诸小国。著者因此易稿至七八次。继思疆域沿革。今昔不同。而山川道途。必无大异。遂先审察彼此之离距及方向。即以今日通行之路线。依次求之。果然十得信九。且与名邻国疆界方位。并皆符合。即间有未敢自信者。要当相去不远。
(书名)一卷,清丁谦著。英人有恭宁翰者。久居印度。精心考古。著玄奘游迹图。将记中各国所在。逐一注明,今为何城,此书以此图为蓝本。惟图所未及。或确知其有误者。必详加考定。以衷一是。恭图所无。最难考定者。惟葱岭以西大雪山内赌货罗故此诸小国。著者因此易稿至七八次。继思疆域沿革。今昔不同。而山川道途。必无大异。遂先审察彼此之离距及方向。即以今日通行之路线。依次求之。果然十得信九。且与名邻国疆界方位。并皆符合。即间有未敢自信者。要当相去不远。
西域求经记地理考證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清丁谦著。其序曰:「此由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摘出。衒之跋云:惠生行记,事多不尽录。今以道药传宋云家记并载。按上三书,藏经既未收入,亦无他传本,盖亡佚久矣。尚赖此记存其涯略,亟加考證,以为究心地学之助。因记首有西域取经字,即以名篇。」
(书名)一卷,清丁谦著。其序曰:「此由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摘出。衒之跋云:惠生行记,事多不尽录。今以道药传宋云家记并载。按上三书,藏经既未收入,亦无他传本,盖亡佚久矣。尚赖此记存其涯略,亟加考證,以为究心地学之助。因记首有西域取经字,即以名篇。」
共十地
【佛学大辞典】
(名数)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之十地,谓之共十地。大品般若经所说,天台以之为通教之位次:一乾慧地,三乘之人,初居外凡之位时,未得真空之理水,观慧乾涸之位。二性地,三乘之人,进内凡之位,于真空法性之理,颇有解悟之心时。三八人地,人者忍也,三乘之人,欲断三界之见惑,于预流向起八忍智之位。四见地,三乘之人,见四谛真空之理,已断三界见惑之位,声闻乘谓之预流果。五薄地,三乘之人,断欲界上六品之修惑,欲惑稍薄之位,即声闻乘之一来果。六离欲地,三乘之人,断欲界下三品之修惑,毕竟离欲惑之位,即声闻乘之不还果。七已办地,三乘之人,断尽上二界之修惑,更无所断,所作已办成之位,即声闻乘之阿罗汉果,而彼乘止于此。八辟支佛地,是缘觉乘极果,观智锐利,不啻断烦恼之体,更进而侵害其习气一分之位。九菩萨地,三祇之间,修福研慧,将得一切种智,断烦恼之习气,如仅馀少灰之位。十佛地,大功德之力资利智慧得一念相应之慧,观真谛究竟,烦恼习气亦复究竟,如劫火烧木,无复馀灰之位。见大乘义章十四,四教仪集注下。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所共有的十地,即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
(名数)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之十地,谓之共十地。大品般若经所说,天台以之为通教之位次:一乾慧地,三乘之人,初居外凡之位时,未得真空之理水,观慧乾涸之位。二性地,三乘之人,进内凡之位,于真空法性之理,颇有解悟之心时。三八人地,人者忍也,三乘之人,欲断三界之见惑,于预流向起八忍智之位。四见地,三乘之人,见四谛真空之理,已断三界见惑之位,声闻乘谓之预流果。五薄地,三乘之人,断欲界上六品之修惑,欲惑稍薄之位,即声闻乘之一来果。六离欲地,三乘之人,断欲界下三品之修惑,毕竟离欲惑之位,即声闻乘之不还果。七已办地,三乘之人,断尽上二界之修惑,更无所断,所作已办成之位,即声闻乘之阿罗汉果,而彼乘止于此。八辟支佛地,是缘觉乘极果,观智锐利,不啻断烦恼之体,更进而侵害其习气一分之位。九菩萨地,三祇之间,修福研慧,将得一切种智,断烦恼之习气,如仅馀少灰之位。十佛地,大功德之力资利智慧得一念相应之慧,观真谛究竟,烦恼习气亦复究竟,如劫火烧木,无复馀灰之位。见大乘义章十四,四教仪集注下。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所共有的十地,即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
灰河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三藏法数】
谓纵广各五百由旬,灰河沸涌,恶气蓬
,洄波相搏,声响可畏。从底至上,铁刺纵横,岸有剑林,枝叶华实皆是刀剑,罪人入河,随波上下,洄澓沉没,铁刺刺身,内外通彻,苦痛万端。乃出灰河,至彼岸上,利剑割刺,身体伤坏,复有豺狼,来啮罪人,生食其肉,走上剑树,剑刃下向,下剑树时,剑刃上向,手攀手绝,足踏足断,皮肉堕落,筋脉相连,有铁觜鸟,啄头食脑,罪人复入灰河,随波沉没,铁刺刺身,皮肉烂坏,脓血流出,惟有白骨,漂浮于外,冷风来吹,寻便起立,宿对所牵,不觉忽至铁丸地狱。
(界名)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三藏法数】
谓纵广各五百由旬,灰河沸涌,恶气蓬

安土地真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即「南无三满哆,母驮喃,唵,度噜度噜,地尾萨婆诃。」十八字也。销释金刚科仪会要注解二曰:「此言土地者,即坚牢地神也。凡有三宝建立道场,诵经坐禅讲解之处。此坚牢地神禀报上天,常来拥护故,乃诵此真言也。」
(真言)即「南无三满哆,母驮喃,唵,度噜度噜,地尾萨婆诃。」十八字也。销释金刚科仪会要注解二曰:「此言土地者,即坚牢地神也。凡有三宝建立道场,诵经坐禅讲解之处。此坚牢地神禀报上天,常来拥护故,乃诵此真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