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下一页
僧般若(号 本生心地观 )
释地藏( 金 )
移地健( 药罗葛 别称 登里可汗 )
僧宗密( 何 定慧禅师 名 佛性、心地、一行三昧、真如三昧 禅源、法性 )
僧桂琛( 桂琛 李 世称 地藏和尚 号 二大士 )
扫地和尚(别称 扫地和尚 )
王士诚(别称 扫地王 )
河纬地(字 天章 号 丹溪 )
廖惠(别称 扫地王 )
方守地(字 周埏 号 千里 )
金地粹(字 去非 号 苔川、天台、苔湖 )
方以智(字 密之、无可、药地 号 鹿起、有药枕、弘智、愚者大师、曼公、龙眠愚者、浮山愚者 大智 方以智 世称 药地和尚 )
吴允谦(字 凝之 号 玉京 世称 当地望族 )
杨永宁(字 地一 号 坤元、起斋 )
其它辞典(续上)
僧日照(别称 地婆诃罗 )僧般若(号 本生心地观 )
释地藏( 金 )
移地健( 药罗葛 别称 登里可汗 )
僧宗密( 何 定慧禅师 名 佛性、心地、一行三昧、真如三昧 禅源、法性 )
僧桂琛( 桂琛 李 世称 地藏和尚 号 二大士 )
扫地和尚(别称 扫地和尚 )
王士诚(别称 扫地王 )
河纬地(字 天章 号 丹溪 )
廖惠(别称 扫地王 )
方守地(字 周埏 号 千里 )
金地粹(字 去非 号 苔川、天台、苔湖 )
方以智(字 密之、无可、药地 号 鹿起、有药枕、弘智、愚者大师、曼公、龙眠愚者、浮山愚者 大智 方以智 世称 药地和尚 )
吴允谦(字 凝之 号 玉京 世称 当地望族 )
杨永宁(字 地一 号 坤元、起斋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中印度人。梵名地婆诃罗。高宗时来华。仪凤四年表请翻度。至武周垂拱末,译《大乘显识经》、《大乘五蕴论》等。年七十五卒于翻经小房。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地婆诃罗。华言日照。中印土人也。持律精进。尤善祝术。高宗时来游中国。仪凤四年五月。疏请翻传所赍经夹。天后末。于两京东西太原寺。及西京广福寺出大乘显识经。大乘五蕴论等。凡一十八部。沙门战陀般若提婆译语。慧智證梵语。道成薄尘。嘉尚。圆测。灵辨。明恂。怀度。證义。思玄。复礼。缀文笔受。天后亲序其端。后终于翻经之室。享年七十五。塔于洛阳龙门之香山。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地婆诃罗。华言日照。中印度人也。洞明八藏博晓五明。戒行高奇学业勤悴。而咒术尤工。以天皇时来游此国。仪凤四年五月表请翻度所赍经夹。仍准玄奘例。于一大寺别院安置。并大德三五人同译。至天后垂拱末。于两京东西太原寺(西太原寺后改西崇福寺。东太原寺后改大福先寺)及西京广福寺。译大乘显识经大乘五蕴论等凡一十八部。沙门战陀般若提婆译语。沙门慧智證梵语。敕诸名德助其法化。沙门道成薄尘嘉尚圆测灵辩明恂怀度證义。沙门思玄复礼缀文笔受。天后亲敷睿藻制序冠首焉。照尝与觉护同翻佛顶。深体唐言善传佛意。每进新经锡赉丰厚。后终于翻经小房。享年七十五。天后敕葬于洛阳龙门香山。塔见存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罽宾国人。在京师,充义学沙门。德宗贞元中译《华严经》。宪宗元和中奉诏于醴泉寺译《本生心地观》。书成奏上,赐紫衣。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罽宾国人。入本朝。充义学沙门。宪宗敦崇佛理。深思翻译。而国家多故。元和五年。庚寅。诏工部侍郎归登孟简刘伯刍萧俛等。就醴泉寺。译出经八卷。号本生心地观。其梵夹则高宗时狮子国所进者。写毕经进御览。有诏愿为序。寻颁视其文冠于首。大中间。法宝大师玄畅。请入藏。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般若。罽宾国人也。貌质魁梧执戒严整。在京师充义学沙门。宪宗敦崇佛门深思翻译。奈何有事于蜀部。刘辟阻命。王承宗未平朝廷多故。至元和五年庚寅。诏工部侍郎归登孟简刘伯刍萧俛等。就醴泉寺译出经八卷。号本生心地观。此之梵夹乃高宗朝师子国所进者。写毕进上。帝览有敕。朕愿为序。寻颂下其文。冠于经首。三藏赐帛。證义诸沙门锡赉有差。先于贞元中译华严经后分四十卷。此盖乌荼国王所进者。于时而赐紫衣。后大中中法宝大师玄畅奏请入藏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5—803 【介绍】: 唐时新罗国王支属。出家后游方来唐,择九华山谷中平地而居。村民入山,见其孤然闭目,端居石室,遂相与为之构建禅宇。德宗建中初,张严移旧额奏请置寺。卒时年近百岁。能诗。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5—803 俗姓金,新罗(今朝鲜南部)国王支属,出家后游方来唐,择九华山谷中平地而居。村民入山,见金地藏孤然闭目端坐石室,乃相与为之构禅宇。德宗建中初,张严为移旧额奏请置寺。贞元十九年(803)卒。《宋高僧传》卷二〇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另嘉靖《池州府志》卷九尚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全唐诗续补遗
金地藏,新罗国僧。至德间渡海,居青阳九华山。尝以岩间白土杂饭食之,人以为异。年九十九,忽召徒众告别,但闻山鸣石陨,俄顷趺坐于函中。洎三稔,开将入塔,颜貌如生,舁之而动,骨节若撼金锁焉。(《全唐诗》八○八作新罗国王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0 【介绍】: 唐时回纥酋长。姓药罗葛,称牟羽可汗,又称登里可汗。英武可汗磨延啜次子。其妻为仆固怀恩之女。代宗时诏以雍王适为元帅,东会回纥,助怀恩等平安庆绪、史朝义之乱,收复洛阳及河北,牟羽因功册为英义建功可汗。永泰初怀恩反,诱回纥、吐蕃入寇。怀恩卒,回纥与郭子仪结盟而去。德宗建中初,牟羽欲入寇,其相顿莫贺谏,不从,为顿莫贺所击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0—841 【介绍】: 唐僧。果州西充人,俗姓何。曾第进士。于遂州遇道圆禅师,即从其出家受教。又从拯律师受具足戒。文宗大和九年召问佛法大义,赐紫衣为大德。武宗会昌初坐灭于兴福寺塔院。宣宗追谥定慧禅师。有《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注华严法界观门》、《圆觉经大疏》等。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宗密俗姓何氏。果州西充县人。元和二年依遂州道圆禅师出家。住终南山草堂寺。太和三年赐紫。会昌元年卒于兴福塔院。年六十二。谥定慧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何氏。果州西充人也。家素业儒。蚤岁欲以所学于世取名位。元和二年。偕计吏入京。道谒遂州圆禅师。一见未及语。深有所欣慕。遽从薙染。顷之进具于拯律师。寻谒荆南张。张曰。传教人也。后当宣导于都邑。复谒洛阳照。照曰。菩萨人也。谁能识之。晚谒上都华严观。观曰。毗卢华藏从我游者其惟汝乎。初居乡里。尝赴斋民家。偶受经。得圆觉阅之。妙领义趣。于是誓传是经。又因汉上病僧授华严。即能讲演。由是著华严圆觉涅槃金刚起信唯识盂兰盆法界观行愿经四分律等疏钞。及法义类例。礼忏脩證。图传篡略。诸宗禅言为禅藏。并酬答书偈等。凡二百馀卷。图六面。皆本一心而贯诸法。显真体而融事理。超群有于对待。冥物我而独运者矣。累入内殿。询问秘要。大和二年。庆成节。诏赐紫方袍为大德。寻请归山。会昌元年正月六日坐逝于兴福院。貌加润悦。其年二月十三日。道俗奉全身。茶毗干圭峰。获舍利藏之石室。俗龄六十二。法腊三十四。 密始与宰臣李训善。甘露之祸。宦官率禁兵。所遇屠戮。王涯贾餗舒元舆奔入终南。依密避难。训亦在。且求剪发以匿。不可。因走龙翔仇士良命逮密。至左军立之廷。而数其不告之罪。趣使害之。密徐曰。贫道识训久。亦知其每有反叛意。然而舍身命。以救一切。此吾本师遗训。故遵守惟谨。今日之死因所甘心。宦官鱼恒志悯其诚。而奏释之。闻者为出涕。相国裴休尝著论以辟。或者学行不纯之议。多不录。宣宗御极。谥定慧禅师塔号青莲。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宗密。姓何氏。果州西充人也。家本豪盛少通儒书。欲干世以活生灵。负俊才而随计吏。元和二年偶谒遂州圆禅师。圆未与语密。欣然而慕之。乃从其削染受教。此年进具于拯律师。寻謁荆南张。张曰。汝传教人也。当宣导于帝都。复见洛阳照禅师。照曰。菩萨人也。谁能识之。末见上都华严观。观曰。毗卢华藏能随我游者其唯汝乎。初在蜀因斋次受经。得圆觉十二章。深达义趣誓传是经。在汉上因病僧付华严句义。未尝隶习。即尔讲之。由是乃著圆觉华严及涅槃金刚起信唯识盂兰盆法界观行愿经等疏钞及法义类例礼忏修證图传纂略。又集诸宗禅言为禅藏。总而序之。并酬答书偈议论等。又四分律疏五卷钞悬谈二卷。凡二百许卷。图六面。皆本一心而贯诸法。显真体而融事理。超群有于对待。冥物我而独运矣。密累入内殿问其法要。大和二年庆成节。徵赐紫方袍为大德。寻请归山。会昌元年正月六日坐灭于兴福塔院。俨若平日容貌益悦。七日迁于函。其自證之力可知矣。其月二十二日道俗等奉全身于圭峰。二月十三日茶毗得舍利数十粒。明白而润大。后门人泣而求诸煨中必得而归。悉敛藏于石室。其无缘之慈可知矣。俗龄六十二。僧腊三十四。遗诫令舁尸施鸟兽。焚其骨而散之勿塔。勿得悲慕以乱禅观。每清明上山。必讲道七日而后去。其馀住持仪则当合律科。违者非吾弟子。初密道既芬馨名惟炟赫。内众慕膻既如彼。朝贵答响又如此。当长庆元和已来。中官立功。执政者孔炽。内外猜疑人主危殆。时宰臣李训酷重于密。及开成中伪甘露发。中官率禁兵五百人出閤。所遇者一皆屠戮。时王涯贾餗舒元舆。方在中书会食。闻难作奔入终南投密。唯李训欲求剪发匿之从者止之。训改图趋凤翔。时仇士良知之。遣人捕密入左军。面数共不告之罪将害之。密怡然曰。贫道识训年深。亦知其反叛。然本师教法遇苦即救。不爱身命死固甘心。中尉鱼恒志嘉之。奏释其罪。朝士闻之扼腕出涕焉。或曰。密师为禅耶律耶经论耶。则对曰。夫密者四战之国也。人无得而名焉。都可谓大智圆明自證利他大菩萨也。是故裴休论撰云。议者以师不守禅行而广讲经论。游名邑大都以兴建为务。乃为多闻之所役乎。岂声利之所未忘乎。嘻议者焉知大道之所趣哉。夫一心者万法之总也。分而为戒定慧。开而为六度。散而为万行。万行未尝非一心。一心未尝违万行。禅者六度之一耳。何能总诸法哉。且如来以法眼付迦叶不以法行。故自心而證者为法。随愿而起者为行。未必常同也。然则一心者万法之所生。而不属于万法。得之者则于法自在矣。见之者则于教无碍矣。本非法不可以法说。本非教不可以教传。岂可以轨迹而寻哉。自迦叶至富那奢。凡十祖皆罗汉所度。亦罗汉。马鸣龙树提婆天亲始开摩诃衍。著论释经。摧灭外道。为菩萨唱首。而尊者阇夜独以戒力为威神。尊者摩罗独以苦行为道迹。其他诸祖或广行法教。或专心禅寂。或蝉蜕而去。或火化而灭。或攀树以示终。或受害而偿债。是乃法必同而行不必同也。且循辙迹者非善行。守规墨者非善巧。不迅疾无以为大牛。不超过无以为大士。故师之道也。以知见为妙门。寂净为正味。慈忍为甲盾。慧断为剑矛。破内魔之高垒。陷外贼之坚阵。镇抚邪杂解释缧笼。遇穷子则叱而使归其家。见贫女则呵而使照其室。穷子不归贫女不富。吾师耻之。三乘不兴四分不振。吾师耻之。忠孝不并化荷担不胜任。吾师耻之。避名滞相匿我增慢。吾师耻之。故遑遑于济拔汲汲于开诱。不以一行自高。不以一德自耸。人有依归者不俟请则往矣。有求益者不俟愤则启矣。虽童幼不简于应接。虽骜很不怠于叩励。其以阐教度生助国家之化也如此。故亲师之法者。贫则施。暴则歛。刚则随。戾则顺。昏则开。堕则奋。自荣者慊。自坚者化。徇私者公。溺情者义。凡士俗有舍其家与妻子同入其法分寺而居者。有变活业绝血食持戒法。起家为近住者。有出而修政理。以救疾苦为道者。有退而奉父母以丰供养为行者。其馀憧憧而来欣欣而去。扬袂而至实腹而归。所在甚众不可以纪。真如来付嘱之菩萨。众生不请之良友。其四依之人乎。其十地之人乎。吾不识其境界庭宇之广狭深浅矣。议者又焉知大道之所趣哉。其为识达大人之所知心为若此也。密知心者多矣。无如升平相国之深者。盖同气相求耳。宣宗再阐真乘。万善咸秩。追谥曰定慧禅师。塔号青莲。持服执弟子礼四众数千百人矣。 系曰。河东相国之论撰。所谓极其笔矣。然非夫人之为极笔。于他人岂极其笔乎。观夫影响相随未始有异也。影待形起。响随声来。有宗密公。公则有裴相国。非相国曷能知密公。相续如环未尝告尽。其二公之道如然。则知谛观法王法。则密公之行甚圆。应以宰官身。则裴相之言可度。今禅宗有不达而讥密不宜讲诸教典者。则吾对曰。达磨可不云乎。吾法合了义教。而寡学少知自既不能。且与烦惑相应可不嫉之乎。或有诮密不宜接公卿而屡谒君王者。则吾对曰。教法委在王臣。苟与王臣不接。还能兴显宗教以不。佛言。力轮王臣是欤。今之人情见近王臣者则非之。曾不知近王臣人之心。苟合利名则谢君之诮也。或止为宗教亲近。岂不为大乎。宁免小嫌嫌之者。亦嫉之耳。若了如是义。无可无不可。吁哉。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大和中。徵入内。赐紫衣。帝累问法要。朝士归慕。裴相国深入堂奥。受教为外护。师以禅教学者互相非毁。遂著禅源诸诠一藏。其序略曰。禅是天竺之语。源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名为禅。此性是禅。之本源。故名禅源。忘情契之。是禅行。如谈禅理。而不说禅行。是不辨华竺之音也。况此真性非惟是禅门之源。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识。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亦是菩萨万行之源。故名心地。万行不出六波罗密。禅者但是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三乘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离此无门。惟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7—928 【介绍】: 五代时僧。镇州常山人。俗姓李。幼于本州万岁寺出家,习学律典。后转依禅宗,历诣云居道膺、雪峰义存,终嗣玄沙师备。后住漳州罗汉院,世称地藏和尚。其门人文益,开法眼宗。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桂琛俗姓李氏。常山人。幼投本郡万岁寺。依无相大师出家。后住漳州龙溪罗汉院。后唐天成三年卒。年六十二。清泰二年谥真应禅师。禅林僧宝传·卷第四
禅师名桂琛。生李氏。常山人也。幼卓越。绝酒胾。见万寿寺无相律师。即前作礼。无相拊其首曰。若从我乎。乃欣然依随之。父母不逆也。年二十馀。即剃发为大僧。无相使习毗尼。一日为众升堂。宣戒本布萨已。乃曰。持犯但律身而已。非真解脱也。依文作解。岂发圣乎。一众愕然。琛顾笑。为无相。作礼辞去。无相不强。初谒雪峰存公。不大发明。又事玄沙。遂臻其奥。与慧球者齐名。号二大士。琛能秘重大法。痛自韬晦。然丛林指目。以为雪峰法道之所寄也。漳州牧王公。请住城西石山。十馀年。迁止罗汉。破垣败箦。人不堪其忧。非忘身为法者。不至。僧问。如何是罗汉一句。曰我若向汝道。却成两句。又问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甚字。琛曰。汝不识此字耶。曰不识。琛曰。看取其下注脚。琛尝垂头。颓然坐折木床。见僧来。即举拂子曰。会么。对曰。谢和尚指示学人。琛曰。见我竖起拂子。便道指示学人。汝每日见山见水。可不指示汝耶。又见僧来。举拂子。其僧礼拜称赞。琛曰。见我竖起拂子。便礼拜赞叹。那里扫地。竖起扫帚。为甚不赞叹。有僧来报。保福迁化也。琛曰保福迁化。地藏入塔。琛时住地藏。乃石山也。于时学者莫测其旨。琛悯之为作明道偈。其词曰。至道渊旷。勿以言宣。言宣非指。孰云有是。触处皆渠。岂喻真虚。真虚设辨。如镜中现。有无虽彰。在处无伤。无伤无在。何拘何碍。不假功成。将何法尔。法尔不尔。俱为唇齿。若以斯陈。埋没宗旨。宗非意陈。无以见闻。见闻不脱。如水中月。于此不明。翻成剩法。一法有形。翳汝眼睛。眼睛不明。世界峥嵘。我宗奇特。当阳显赫。佛及众生。皆承恩力。不在低头。思量难得。拶破面门。盖覆乾坤。快须荐取。脱却根尘。其如不晓。谩说而今。后唐天成三年戊子秋。琛复至闽城旧止。遍游近城诸刹。乃还示微疾。沐浴安坐而化。阅世六十有二。坐四十二夏。阇维收舍利建塔。有得法上首。清凉益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生常山之李氏。童时即笃志离俗。亲戚乡党皆莫之从。年且弱冠。乃获为郡之万寿寺无相大师弟子。既登戒品。方学毗尼。叹曰。此岂足以臻观脱哉。于是南谒云居雪峰。抵玄沙。沙问云。三界惟心。汝作么生会。琛指椅子云。和尚唤这个作什么。沙曰椅子。琛云。和尚不会。沙曰。我唤作竹木。汝唤作什么。琛云桂琛亦唤作竹木。沙云尽大地觅一个会佛法底人不可得。自是玄沙每诱迪学者。出诸三昧。皆命琛为助发。于是漳牧王公。建地藏精舍。而请驻锡焉。久之徙居罗汉院。上堂。宗门玄妙为当只恁么。更别有奇特。若别有奇特。汝且举看。若无。不可只将三个字。便当却也。三个字谓宗教乘而已。尔若道著宗乘。便是宗乘。若道著教乘。便是教乘。禅德佛法元来。由尔口里安立名字。尔向这里。说圆说顿。说实说常。禅德尔把什么作圆作顿。作实作常。傍家行脚。理须甄别莫相理没。珍重。问如何是罗汉家风。答不向尔道。问因甚么不向学人道。答是我家风。问如何是沙门正命食。答吃得么。曰欲吃此食。作何方便。答塞却汝口。问如何是十方眼。答时上眉毛。天成三年。戊子秋示疾数日安坐而终。寿六十二。腊四十。茶毗于城西院之东冈。建塔葬舍利于院之西。则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琛无恙时。鼓山神晏尤见重于王氏。以他事胁令舍玄沙嗣雪峰。琛终不变。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桂琛。俗姓李氏。常山人也。甫作童儿笃求远俗。斋茹一餐调息终日。秉心唯确乡党所钦二亲爱缚而莫辞。群从情缠而难脱。既冠继踰城之武。求师得解虎之俦。乃事本府万岁寺无相大师矣。初登戒地例学毗尼。为众升台宣戒本毕。将知志大安拘之于小道乎。乃自诲曰。持犯束身非解脱也。依文作解岂发圣乎。于是誓访南宗程仅万里。初谒云居后诣雪峰玄沙两会。参讯勤恪。良以嗣缘有在。得旨于宗一大师。明暗色空廓然无惑。密行累载处众韬藏。虽夜光所潜而宝器终异。遂为故漳牧太原王公诚请。于闽城西石山建莲宫而止。驻锡一纪有半。来往二百众。琛以秘重妙法罔轻示徒。有密学恳求者时为开演。后龙溪为军倅勤州太保琅琊公志请。于罗汉院为众宣法。讳让不获。遂开方便。不数载南北参徒丧疑而往者不可殚数。有角立者。抚州曹山文益江州东禅休复。咸传琛旨。各为一方法眼。视其子则知其父矣。以天成三年戊子秋。复届闽城旧止。遍玩近城梵字。已俄示疾数日安坐告终。春秋六十有二。僧腊四十。遗戒勿遵俗礼而棺而墓。于是茶毗于城西院之东岗。收其舍利建塔于院之西。禀遗教也。则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琛得法密付授耳。时神晏大师王氏所重。以言事胁令舍玄沙嗣雪峰。确乎不拔。终为晏谗而凌轥。惜哉。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俗姓李。常山人。童儿便求远俗。斋茹一餐。秉心唯确。二亲爱缚。继踰城之武。事本府万岁寺无相大师。登戒地。学毗尼。乃自诲曰。持犯束身。非解脱也。依文作解。岂发圣乎。于是誓访南宗。程仅万里。初谒云居。后诣雪峰。参讯勤恪。得旨于宗一大师。明暗色空。廓然无惑。密行累载。处众韬藏。遂为故漳牧。太原王公。诚请于闽城西石山。建莲宫而止。驻锡一纪有半。来往二百众。琛以秘重妙法。罔轻示徒。有密学恳求者。时为开演。后龙溪为军[亻䘚]勤州大保琅琅公。志请于罗汉院为众宣法。遂开方便。不数载南北参徒。角立。抚州曹山文益。江州东禅林。复咸传琛旨。各为一方法眼。天成三年。戊子秋俄示疾数日。安坐而终。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2 【介绍】: 元末红巾军将领。惠宗至正十七年,与关先生等率军北上。次年由益都攻怀庆路,战败,入晋宁路。十九年,自称扫地王。二十年,被元将孛罗帖木儿击败于台州。二十一年,降元。次年,与田丰合谋,刺杀元将察罕帖木儿。被察罕帖木儿义子扩廓帖木儿杀死。
人物简介
简介
河纬地,(朝鲜语:하위지;1412年—1456年),字天章(朝鲜语:천장)、仲章(朝鲜语:중장),号丹溪(朝鲜语:단계)、赤村(朝鲜语:적촌)、延风(朝鲜语:연풍)是朝鲜王朝早期的学者型官员,死六臣之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0 【介绍】: 明四川保宁人。正德四年,同蓝廷瑞等起事,拥众十余万,自称扫地王,转战川、鄂、汉中一带。后于通江为明军所攻,战死。
人物简介
维基
方守地,字周埏,号千里,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民籍直隶滁州全椒县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山东乡试第十二名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科进士会试八十二名,殿试三甲三十五名,授河南汝宁府商城县知县,擢兵部主事,泰昌元年(1620年)十一月捧尚方剑诣辽东,赐经略袁应泰。天启元年奉差解宣府马价银二万二千余两。崇祯元年三月,由兵部郎中升四川副使,加升四川布政司左参政。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义城人。字去非。号苔川、天台、苔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1—1671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密之,号鹿起。入清为僧,名大智,字无可,别号有药枕、弘智、愚者大师等。少为复社名士。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官检讨。弘光时为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往南海,以卖药自给。永历时任左中允,遭诬劾。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学问广博,于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药卜,无不析其旨趣,尤精于科学和哲学,重视“质测”,意即实验。与利玛窦交往甚密,通晓当时西方科学知识,对神学多所批评。所著有《通雅》、《物理小识》、《药地炮庄》、《东西均》、《浮山集》等。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五
弘智,字无可,别字药地,桐城人,本姓方,名以智,字密之。明崇祯庚辰进士,官检讨。初为报恩寺僧,后开法于青原山。有《浮山集》。词学图录
方以智(1611-1671) 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浮山愚者,逃禅以后名行通、无可、五老、弦智、愚者、墨历、木立、药地、极丸、浮庐等。安庆人。崇祯十三年进士,任翰林院检讨。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著述百余种,最著者《通雅》、《物理小识》,又有《药地炮庄》、《东西均》哲学著作,又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贯问答》、《切韵源流》、《流寓草》、《周易图象几表》、《性故》、《学易纲宗》、《诸子燔痏》、《四韵定本》、《内经经络》、《医学会通》等。维基
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人称药地和尚,直隶桐城县(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末清初学者、思想家、科学家。祖父方大镇,曾任万历朝大理寺少卿,治《易经》、《礼记》,著述宏富。父亲方孔炤,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方以智幼禀异慧,六岁知文史,博览群书。早年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直隶、燕京等地,见名山大川,与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交往,并阅西洋之书。与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合称明季四公子。崇祯七年(1634)桐城民变,方孔炤留守,方以智随家人避居南京。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己卯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联捷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李自成入北京后,受到了严刑拷打。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趁乱逃往南方。入南明永历朝,除经筵讲官,因伪书案被免职。自行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出家为僧,改名换姓,人称“药地和尚”。因“粤案”被清廷押解北上,赴南昌省狱,又押往广东对案,十月初七日行至江西万安惶恐滩头,想起宋朝末年文天祥事迹,自沉于江殉国。一说坐化。据说,以智浮沉江湖抗清时,在社会底层,推动了秘密结社天地会的发展。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密之,桐城人。崇祯庚辰进士,授翰林检讨,有《浮山全集》。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允谦(1612年12月21日—1665年),字凝之,号玉京,成都府内江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吴允谦在崇祯九年(1636年)中举人,次年(1637年)联捷进士,曾前往贵州主持乡试;弘光年间与赵东曦、朱邦祈、丁圣时、王运熙、宣国柱、胡周鼒同时召用,获授吏科给事中,其后隐居在淮安数年。江南巡抚上请清朝朝廷,让他补任口北道道员,转任洮岷道,在任内去世,有诗文数卷流传;弟弟吴允震、族子吴嵩、吴芳、吴龄等人先后中举,人称当地望族。
人物简介
维基
杨永宁,字地一,号坤元,晚号起斋,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阳府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同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