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校园
地板
坳窊
返潮
马领
沃地
脚地
巷道
河澳
圮下
封壝
浮厝
地景
平峒
阳沟
《國語辭典》:校园(校園)  拼音:xiào yuán
1.学校的空间范围。
2.泛指教育环境。如:「校园风气」。
《國語辭典》:地板  拼音:dì bǎn
铺在室内地面的木板、地砖或塑胶板,后亦泛指地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却见原只是这旧屋,不过补得几处地板,筑得一两处漏。」《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走到暖阁上,走的地板格登格登的一路向。」
《漢語大詞典》:坳窊
地面的低洼处。 宋 苏轼 《丙子重九》诗之一:“惟有黄茆浪,堆壠生坳窊。” 宋 黄庭坚 《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诗:“问谁作此邑,耆旧对予嗟:‘前日 耿令君 ,迁民出坳窊。’”
分類:地面低洼
《國語辭典》:返潮  拼音:fǎn cháo
1.阴雨天,空气中的湿度很大时,地面、墙壁和物品的表面有潮湿水气凝聚的现象,称为「返潮」。也作「反潮」。
2.退回去的潮水。南朝梁。沈约 临碣石诗:「碣石送返潮,登罘礼朝日。」
《漢語大詞典》:马领(馬領)
桑根露出地面者。传说能毒死人。 宋 吴淑 事类赋·草木二·桑:“復有马领杀人,伏蛇疗疾。”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桑:“古《本草》言桑根见地上者名马领,有毒杀人。”
《漢語大詞典》:沃地
(1).肥沃的土地。《淮南子·修务训》:“夫瘠地之民多有心者,劳也;沃地之民多不才者,饶也。”
(2).以水浇洗地面。 北齐 刘昼 新论·遇不遇:“鴟堕腐鼠,非 虞氏 之慢;缾水沃地,非 射姑 之秽。”
《漢語大詞典》:脚地
方言。屋里或屋外空馀的地方;建筑物内部的地面。 柳青 《〈创业史〉题叙》:“ 梁三 的光景是艰难的,连脚地和街门外以前种地时做场面现在种菜的地皮算在一块,统共一亩二分。” 李天芳 《旧景重现》一:“就说这间土屋吧,在羊儿产羔的时节,他和职工们成夜地守候在这里,困了就在堆着草料的脚地上打个盹,也是常有的事。” 路遥 《人生》上篇第一章:“他刚站在自家窑里的脚地上,就听见外面传来一声低沉的闷雷的吼声。”
《漢語大詞典》:巷道
在地面或地下挖掘成的水平或倾斜的坑道。供备战,以及采矿时运输、通风、排水、行人等之用。 郭小川 《煤都夜景》诗:“地下的一条条巷道和煤掌里,仿佛又把整个天地包容。”
《漢語大詞典》:河澳
河边弯曲的地面。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二 别 阻 汉 坻,双 崤 望 河 澳。”
《漢語大詞典》:圮下
地面塌陷而形成的低洼。六韬·战车:“圮下渐泽、黑土黏埴者,车之劳地也。”
《漢語大詞典》:封壝
高出地面的土墩。 唐 陈子昂 《冥寞窅冥君古坟记铭序》:“且欲开石室,营寿宫,庀徒方兴,畚鍤攸作,乃得古藏焉。其藏上无封壝,内有甓瓦。”
《國語辭典》:浮厝  拼音:fú cuò
暂时停棺寺庙、墓园等地或暂时浅埋,以待改葬。《土风录。卷一。浮厝》:「停棺浅土曰浮厝。」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一。滦阳续录三》:「主人父子先后卒,二棺今浮厝佛寺,当借资来迎,并述遗命。」
《漢語大詞典》:地景
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成玄英 疏:“影之所待,即是形也。若使影待於形,形待造物,请问造物復何待乎?斯则待待无穷,卒乎无待也。”影布地上,后世道家遂以“地景”形容无待外物、与道俱化的修养境界。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上座监斋某等,并流廻左映,策地景於丹田;浩气中升,养天倪於紫室。”
指点缀地面的小景物,如花草等。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其彩画廓墙:一为进贡、奏乐、仙人、山水、树木、桥梁、彩云、地景;一为十王、司主、诸星、童子、插屏、帐幔、墙垣,地景。”
《漢語大詞典》:平峒
亦称“ 平窿 ”。 在山地开采矿床时所挖掘的有直通地面出口的水平通道。供运输矿石、材料、人员及通风、排水之用。 何永鳌 《火焰山上四十天》:“中午,为了继续查明 火焰山 区赤铁矿的储量,他们在半山腰找到了一个从前老乡挖过煤的平峒。”
《國語辭典》:阳沟(陽溝)  拼音:yáng gōu
露天的排水沟。也称为「羊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