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6,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践土
属地
微至
高超
地表
锦地
降水
冰川
喷泉
中波
洒水
潜水
台子
霜冻
烧地
《漢語大詞典》:践土(踐土)
(1).踩踏地面。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絶地,足不践土。”
(2).居住的地方。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山居之民多癭肿疾,由於饮泉之不流者。今 荆南 诸山郡东多此疾瘇。由践土之无卤者,今 江 外诸山县偏多此病也。”
(3).古地名。 春秋 属 郑 ,在今 河南 原阳 西南。公元前632年, 晋文公 会盟诸侯于此。春秋·僖公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会 晋侯 、 齐侯 、 宋公 、 蔡侯 、 郑伯 、 卫子 、 莒子 ,盟于 践土 。” 唐 柳宗元 《晋问》:“齐盟 践土 ,低昂玉帛。”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 葵丘 践土 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
《國語辭典》:属地(屬地)  拼音:shǔ dì
帝国主义国家在本国以外占据的殖民地,或控制的附属国。如从前印度是英国的属地。
《漢語大詞典》:微至
(1).谓车轮正圆,着地面积小。周礼·考工记序:“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不朴属,无以为完久也,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微至,谓轮至地者少,言其圜甚,著地者微耳,著地者微,则易转。”周礼·考工记·轮人:“进而眡之,欲其微至也。”
(2).细致;精妙。东观汉记·马防传:“﹝上﹞怒不与穀…… 防 言 宣帝 时五将出征,其奏言 匈奴 候骑得 汉 马矢,见其中有粟,即知 汉 兵出,以故引去。以是言之,马当与穀。上善其用意微至,敕下调马穀, 防 遂见亲近。” 沈瑜庆 《与崦楼写诗》:“论诗贵微至, 昌黎 非神奇。”
《國語辭典》:高超  拼音:gāo chāo
超越尘俗。三国魏。阮藉〈答伏羲书〉:「若良运未协,神机无准,则腾精抗志,邈世高超。」
《國語辭典》:地表  拼音:dì biǎo
1.地球的表面。包括平原、盆地、高山、湖泊、海洋等高低起伏的地形。如:「卫星拍摄出地表起伏的壮丽景色。」
2.地面。南朝宋。谢庄月赋〉:「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
《漢語大詞典》:锦地(錦地)
铺设华美的地面。 南朝 梁 江淹 《灯赋》:“炤锦地之文席,映绣柱之鸿筝。”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大慈寺 壁,画 明皇 按乐十眉图,地有瑞草,谓之锦地。”
《國語辭典》:降水  拼音:jiàng shuǐ
大气中水气因凝结作用,而以任何形式降落到地面。常见的降水形式包括毛雨、雨、雪、雪粒及雹等。
《國語辭典》:冰川  拼音:bīng chuān
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本身的压力而变成冰层,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层便形成冰川。也称为「冰河」。
《國語辭典》:喷泉(噴泉)  拼音:pēn quán
原指由地下喷出的水,当雨水雪水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后,由于重力的缘故,自断层的裂口或峭壁底下喷出,故称为「喷泉」。喷泉温度随著它经过的岩层而不同,如在火山地区的温度较高,便成了「温泉」。现代的人工喷泉都是利用电帮浦或马达在水源上施加压力,并且注重四周装饰及喷水的形式变化。
《漢語大詞典》:中波
(1).水中。 晋 陆机 《櫂歌行》:“乘风宣飞景,逍遥戏中波。” 唐 刘珣 《渭水象天河赋》:“转曲江於前岸,俯冀闕於中波。”
(2).波长从200-3,000米的无线电波。特点是直接在地面传播,受大地的吸收,受电离层影响很小,没有短波传播得远,接收时比较稳定。
《国语辞典》:洒水(洒水)  拼音:sǎ shuǐ
把水散泼在地面。如:「你等会儿到走道上洒水,以免灰尘太多。」
分类:洒水地面
《國語辭典》:潜水(潛水)  拼音:qián shuǐ
1.隐藏在水中。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隐秀》:「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
2.潜入水面以下。如:「他热爱潜水活动。」
3.河川名:(1)源出安徽省岳西县罗源山,东流至潜山县合于皖水后,注入长江。(2)汉水的支流,在湖北省潜江县。
《國語辭典》:台子(檯子)  拼音:tái zi
1.桌子。
2.打桌球、撞球时所用的球桌。
《國語辭典》:霜冻(霜凍)  拼音:shuāng dòng
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使植物体受到冻害的天气现象。
《漢語大詞典》:烧地(燒地)
(1).被野火烧过的地面。 唐 刘禹锡 《壮士行》:“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茆。” 唐 无可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次本韵》之一:“履温行烧地,衣赤动霞风。” 宋 孔平仲 《马上口占》:“冻条桑破眼,烧地草抽心。”
(2).把地面烧热。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教舞鱉者,烧地置鱉其上,忽抵掌使其跳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