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地记(地記)
有关地理的记载。南史·任昉传:“ 昉 撰杂传二百四十七卷,地记二百五十二卷,文章三百三十卷。” 宋 曾巩 《南轩记》:“下至兵权历法,星官药工,山农野圃,方言地记,佛老所传,吾悉得於此。”据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药”应作“乐”。
《国语辞典》:舆地志(舆地志)  拼音:yú dì zhì
地理书。《南史。卷六九。顾野王传》:「所撰玉篇三十卷,舆地志三十卷。」
分类:地理理书
《漢語大詞典》:关左(關左)
指 潼关 以东。在地理上古人以东为左。《魏书·卢渊传》:“ 关 左小纷,已敕禁勒。流言之细,曷足以紆天功。”北史·孙绍张普惠等传论:“ 孙绍 关 左之士,又能指论时务。” 唐 柳宗元 《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 河东 ,古吾土也。家世迁徙,莫能就緖。闻其间有 大河 、 条山 ,气盖 关 左。”
分類:潼关地理
《漢語大詞典》:望镇(望鎮)
犹重镇。多为历史、经济或地理上的要地。 清 钱谦益 《江西广信府通判吴士熙授承德郎》:“ 信州 据 吴 、 楚 、 闽 、 粤 之交,为东南望镇。”
《漢語大詞典》:地阵(地陣)
古代军事术语。阵地的地理形势。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阵》:“ 唐朝 高宗 临殿策问 员半千 曰:‘兵书言天阵、地阵、人阵,何也?’ 半千 对曰:‘天阵者,是星辰孤虚;地阵者,是山川向背;人阵者,是偏裨弥缝。’”
《漢語大詞典》:博喻
(1).谓对各种知识能广泛而深入地理解。《礼记·学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孔颖达 疏:“博喻,广晓也……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者,前能广解,后乃可为人作师也。”
(2).广泛地运用比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 慎到 析密理之巧, 韩非 著博喻之富。” 周振甫 注:“韩非子《内外储》《说林》,多举事例作喻。” 清 王晫 《快说续纪序》:“广引博喻,错襍无端。”
《國語辭典》:误会(誤會)  拼音:wù huì
1.判断错误。如:「对不起,是我误会你了。」
2.错误的了解。如:「这件事情完全是一场误会。如今误会冰释,大家应该要和好如初。」
《漢語大詞典》:湛浊(湛濁)
(1).沉湎。墨子·非乐上:“湛浊于酒,渝食于野。” 孙诒让 间诂:“ 江 云:‘湛浊,沉湎也。言饮酒无度。’……案:湛、沉通, 江 説得之。”
(2).泥滓污浊。艺文类聚卷六引《神农书》:“湛浊为地。”荀子·解蔽:“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 杨倞 注:“湛读为沉,泥滓也。”
(3).指舆地,地理。 清 洪亮吉 《晋太康三年地志王隐晋书地道志后叙》:“先生以 亮吉 麤知湛浊,稍别广轮,每成地志之书,輒预校讐之役。”
《國語辭典》:博物志  拼音:bó wù zhì
书名。西晋张华撰,十卷,笔记类小说。内容包罗万象,有山川地理的知识、历史人物的传说、奇珍异草、飞禽走兽的描述,其中并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的纪录。原书已佚,今本乃后人掇取各书中所引《博物志》之文编辑而成。
《國語辭典》:纬度(緯度)  拼音:wěi dù
一地与赤道间经线的弧度(角距离)。自赤道到南北两极各分九十度,在北的称作北纬,在南的称为南纬。相对于经度而言。
《國語辭典》:地理学(地理學)  拼音:dì lǐ xué
一门整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主要研究地表空间人类活动及其与自然环境间交互作用的科学。
《国语辞典》:落脉(落脉)  拼音:luò mài
1.术数用语。谓龙脉自高而下。指地理风水而言。
2.脉络。《汉书。卷七五。李寻传》:「水为准平,王道公正修明,则百川理,落脉通。」
《漢語大詞典》:形局
指地理格局。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南唐都城:“ 南唐 都城,南止於 长干桥 ,北止於 北门桥 。盖其形局,前倚 雨花臺 ,后枕 鸡笼山 ,东望 钟山 ,而西带 冶城 、 石头 ,四顾山峦无不攒簇,中间最为方幅。”
分類:地理格局
《漢語大詞典》:形望
谓著名的地理区域。宋书·文帝纪:“﹝ 京口 ﹞皇基旧乡,地兼蕃重,宜令殷阜,式崇形望。”
《漢語大詞典》:长城站
在南极半岛外的乔治岛上。地理座标为南纬62°12′59″,西经58°57′52″。距北京17501.9千米。建有两座主楼,以及气象观测站、发电机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