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球 → 毬球”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太空通讯(太空通讯)  拼音:tài kōng tōng xùn
太空中的飞行器与地球之间利用高频电磁波进行讯息的传输。也称为「太空传播」。
《国语辞典》:火山作用  拼音:huǒ shān zuò yòng
地球核心的岩浆及其伴随的气体等物质,侵入地壳、喷出地表及喷入大气的现象或过程,统称为「火山作用」。
《国语辞典》:世界地球日  拼音:shì jiè dì qiú rì
洁净地球的宣传活动日,定在每年四月二十二日。主要诉求在向世人呼吁过简单和平的生活及还给下一代无污染的环境。最初由美国民众发起,并获得世界各国的响应。简称为「地球日」。
《国语辞典》:世界协定时(世界协定时)  拼音:shì jiè xié dìng shí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会越来越慢,故须以利用铯原子振荡周期算出的「原小时」来修正误差,作为世人使用的标准时间,称为「世界协定时」。目前由设在法国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中央局发布。
《国语辞典》:低轨道卫星(低轨道卫星)  拼音:dī guǐ dào wèi xīng
在空中较低处绕地球轨道运转的卫星。其离地高度由三百至一千五百公里不等。可用来作科学研究、资源探测及间谍卫星。
《国语辞典》:地球高峰会(地球高峰会)  拼音:dì qiú gāo fēng huì
地球高峰会(Earth Summit),正式名称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西元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是各国政府为因应人类普遍关怀课题、寻求行动共同基础的重要会议,目的在釐定全球一致奉行的方针,以防地球环境恶化,并保护濒临灭绝的生物。该会议草拟了若干规章,如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地球宪章》(Earth Charter)、处理受污染环境的《二十一世纪议程》(Agenda 21)等。
分类:地球高峰
《国语辞典》:辐射散热作用(辐射散热作用)  拼音:fú shè sàn rè zuò yòng
地球吸收太阳的辐射热后,由地表将热以辐射方式,向太空发散热能的作用。
《国语辞典》:哈伯太空望远镜(哈伯太空望远镜)  拼音:hā bó tài kōng wàng yuǎn jìng
绕行地球的光学太空望远镜,口径2.4公尺,于西元一九九〇年发射升空。
《国语辞典》: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拼音:guó jì rì qí biàn gēng xiàn
地球上一条为划分相连两日的假想线。参见「国际换日线」条。
《国语辞典》:同步卫星(同步卫星)  拼音:tóng bù wèi xīng
太空卫星之一。其飞行速度和角度与地球自转的速度和角度完全相同,因此,在地面观看是静止不动的,可用来监测气象、军事及传播电讯。
《国语辞典》:天然资源(天然资源)  拼音:tiān rán zī yuán
地球上天然产生的资源。如森林、石油、水力、风力。
《国语辞典》:卫星日蚀(卫星日蚀)  拼音:wèi xīng rì shí
人造卫星与地球同步运转绕行于太空中,当卫星太阳能源击光板挡住光源时所造成的现象。此时卫星因无法转换能源而暂停播送讯号回地球。此现象每年春分及秋分前后都会发生。
《国语辞典》: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拼音:wēn shì xiào yìng
阳光以短波形式穿过大气层进入地球表面,地球吸收后以长波形式辐射回去时,却会被大气层中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碳化物等气体吸收,又传回地球,使地表温度逐渐上升,犹如一个大温室,称为「温室效应」。
《国语辞典》:震波测勘(震波测勘)  拼音:zhèn bō cè kān
一种地球物理探勘方法。利用人工爆震所产生的震波,探测地下可能储存油气的地质构造或矿床,简称为「震测」。
《国语辞典》:原子战争(原子战争)  拼音:yuán zǐ zhàn zhēng
利用战略空军、飞弹、地球卫星等战略运载系统投放核子武器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