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球 → 毬球”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东半球(東半球)  拼音:dōng bàn qiú
地球的东半部,从西经廿度起向东到东经一百六十度止,包括欧、亚、非三洲、澳洲全部以及南极洲的大部分,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一倍。
《漢語大詞典》:冲日(衝日)
天文学名词。谓外行星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清史稿·时宪志三:“土星行次轮会日,衝日各五十七次。”清史稿·时宪志三:“ 明 万历 间,西人 第谷 测木星三次衝日。”
《漢語大詞典》:吸音
转变(辐射能)为不同的形式,通常造成温度的升高(如地球接受太阳能)
《國語辭典》:纬线(緯線)  拼音:wěi xiàn
1.地球上平行于赤道的假想圈线,用以计算纬度。相对于经线而言。
2.编织品上的横线。
《國語辭典》:纬度(緯度)  拼音:wěi dù
一地与赤道间经线的弧度(角距离)。自赤道到南北两极各分九十度,在北的称作北纬,在南的称为南纬。相对于经度而言。
《国语辞典》:外太空  拼音:wài tài kōng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或太阳系以外的空间。
《國語辭典》:印度洋  拼音:yìn dù yáng
Indian Ocean
世界五大洋之一。介于亚洲、澳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当印度之南,面积次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约七千三百四十万平方公里。
《漢語大詞典》:环食(環食)
亦作“ 环蚀 ”。 日食现象之一。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某一区域的人看到太阳中心部分黑暗,而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种现象叫做环食。
《國語辭典》:大气层(大氣層)  拼音:dà qì céng
包围在地球四周的一层空气。一般依据其温度变化,将大气层沿垂直方向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气层及增温层等。因受地球引力的影响,空气的浓度离地表愈远愈为稀薄。也作「大气圈」。
《國語辭典》:南半球  拼音:nán bàn qiú
地球赤道以南的部分。其海洋面积多于陆地面积。
《國語辭典》:七大洲  拼音:qī dà zhōu
地球上的陆地旧分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今则分为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南极洲,合称为「七大洲」。
《漢語大詞典》:宇宙空间(宇宙空間)
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也称外层空间。
《國語辭典》:宇宙火箭  拼音:yǔ zhòu huǒ jiàn
能脱离地心引力的限制,而发射到太空或其他星球的火箭。
《漢語大詞典》:宇宙航行
又称“空间飞行”。 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太阳系内外空间航行。
《國語辭典》:宇宙飞船(宇宙飛船)  拼音:yǔ zhòu fēi chuán
自地球上发射而能在宇宙空间航行的飞行船。
《国语辞典》:月全食  拼音:yuè quán shí
地球运转至月球与太阳之间时,月球无法反射太阳光至地球,造成月球完全被地球的影子遮蔽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