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球 → 毬球”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地理环境(地理環境)  拼音:dì lǐ huán jìng
各种地理要素所构成的地表景观。包括地形、气候、水力、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经济、交通、聚落、人口、政治等人文地理因素。如:「这里因为地理环境优良,所以很快就发展成人口汇聚的大都市。」
《國語辭典》:地理位置  拼音:dì lǐ wèi zhì
表示某地在地理上的位置。可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以特定坐标系统(如经纬度)所定的位置称为「绝对位置」,如台北市位在北纬二十五度、东经一百二十一点六度;以某地标或距离、时间、方位等表示地表各地间相关位置的称为「相对位置」,如桃园市在新竹县的北方。
《漢語大詞典》:地壳运动
又称“构造运动”。由于地球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移位的运动。有激烈的如地震,也有缓慢的、人一般不能觉察的如喜马拉雅山的上升。其对地壳的形变影响极大,是造成海陆变迁最主要的原因。
《國語辭典》:大气圈(大氣圈)  拼音:dà qì quān
包围在地球四周的一层空气。参见「大气层」条。
《國語辭典》:大气环流(大氣環流)  拼音:dà qì huán liú
大气中大规模空气所作的水平及升降流动,而行成的环流系统。
《漢語大詞典》:大地测量
确定地面点位、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的精密测量。内容包括三角测量、精密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天文测量、卫星大地测量、重力测量和大地测量计算等。任务是:(1)为地形测图和大型工程测量提供基本的平面和高程控制;(2)为空间科学和国防建设提供精确的点位坐标、距离、方位角和地球重力场数值;(3)为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地壳运动和地震预报等提供资料。
《國語辭典》:地质学(地質學)  拼音:dì zhí xué
研究地壳中岩石或矿物种类、性质、成分、分布和结构的科学。如:「美国科罗拉多河的大峡谷,是研究地质学的好场所。」
《漢語大詞典》: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的相对词。地球上最早出现、形态结构简单的一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经有性生殖产生的合子不形成胚,故又称“无胚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和地衣植物。
《国语辞典》:磁体(磁体)  拼音:cí tǐ
具有磁性的物体。如磁铁、地球、电磁铁等。
《國語辭典》:气圈(氣圈)  拼音:qì quān
地球外部所覆的大气层。范围由地表至六百公里高的空间,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温层、热气层及外气层。
《漢語大詞典》:球籍
指生存在地球上的资格。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 美国 ,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 叶圣陶 《满庭芳》词:“为人类宜多贡献,球籍享堂堂。”
《國語辭典》:倾角(傾角)  拼音:qīng jiǎo
一直线对于他直线的倾角,为其二直线间的角。一直线对于一平面的倾角,为此直线与其在此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平面对于他平面的倾角,为其两平面间的角,即在平面上垂直于两平面交线的两直线间的角。也称为「倾斜角」。
《漢語大詞典》:内力作用
指由地球内部营力(如温度、压力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國語辭典》:日偏食  拼音:rì piān shí
发生日食时,仅见部分太阳盘面被月球遮蔽的现象。也作「日偏蚀」。
《國語辭典》:日食  拼音:rì shí
1.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观察到太阳盘面被月球遮蔽的现象。也作「日蚀」。
2.每日的饮食。引申为生活。《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又过半年,日食艰难,把大房子卖了,搬在一所小房子住。」
《國語辭典》:日全食  拼音:rì quán shí
月球运行至太阳和观察者之间,若恰成一直线,太阳盘面完全被月球遮蔽的现象。也作「日全蚀」。
《國語辭典》:日食  拼音:rì shí
1.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观察到太阳盘面被月球遮蔽的现象。也作「日蚀」。
2.每日的饮食。引申为生活。《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又过半年,日食艰难,把大房子卖了,搬在一所小房子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