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球 → 毬球”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地幔
地球内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厚度约2900多公里。
《漢語大詞典》:地貌学
又称“地形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包括构造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和应用地貌学等。对于矿产的普查和勘探、工程建设、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地形测量、地质调查、国土整治、国防建设和旅游开发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國語辭典》:地心引力  拼音:dì xīn yǐn lì
地球吸引其他物体的力,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即为物体向下坠落的原因。
《漢語大詞典》:地理系统
地球表层所有地理要素联结构成的统一体。可分为自然地理系统和人文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系统是由地球表层中的大气、岩石、地貌、地表水、地下水、动植物等有机构成的自然整体。人文地理系统又由人口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组成。
《漢語大詞典》:地动说(地動説)
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学说。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语文的新生》:“ 格理莱 倡地动说, 达尔文 说进化论,摇动了宗教、道德的基础,被攻击原是毫不足怪的。”
《國語辭典》:地磁  拼音:dì cí
指地球本身及其周围大气的磁性现象所形成的磁场。如:「地磁在地球外围造成一个磁场,可以保护地球,减少宇宙射线的侵害。」
《漢語大詞典》:地磁极(地磁極)
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球的南北两极不重合,而且位置不固定。按照地理学的习惯,近地球南极的是地磁南极,近地球北极的是地磁北极。
《漢語大詞典》:地电
地球内部不稳定的自然电流。其在地下空间中的分布和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可用于解决矿产、地质构造和地震研究问题。常通过视电阻率、自然电位和地电流的观测来研究。
《國語辭典》:地理环境(地理環境)  拼音:dì lǐ huán jìng
各种地理要素所构成的地表景观。包括地形、气候、水力、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经济、交通、聚落、人口、政治等人文地理因素。如:「这里因为地理环境优良,所以很快就发展成人口汇聚的大都市。」
《國語辭典》:地理位置  拼音:dì lǐ wèi zhì
表示某地在地理上的位置。可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以特定坐标系统(如经纬度)所定的位置称为「绝对位置」,如台北市位在北纬二十五度、东经一百二十一点六度;以某地标或距离、时间、方位等表示地表各地间相关位置的称为「相对位置」,如桃园市在新竹县的北方。
《漢語大詞典》:地壳运动
又称“构造运动”。由于地球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移位的运动。有激烈的如地震,也有缓慢的、人一般不能觉察的如喜马拉雅山的上升。其对地壳的形变影响极大,是造成海陆变迁最主要的原因。
《國語辭典》:大气圈(大氣圈)  拼音:dà qì quān
包围在地球四周的一层空气。参见「大气层」条。
《國語辭典》:大气环流(大氣環流)  拼音:dà qì huán liú
大气中大规模空气所作的水平及升降流动,而行成的环流系统。
《漢語大詞典》:大地测量
确定地面点位、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的精密测量。内容包括三角测量、精密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天文测量、卫星大地测量、重力测量和大地测量计算等。任务是:(1)为地形测图和大型工程测量提供基本的平面和高程控制;(2)为空间科学和国防建设提供精确的点位坐标、距离、方位角和地球重力场数值;(3)为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地壳运动和地震预报等提供资料。
《國語辭典》:地质学(地質學)  拼音:dì zhí xué
研究地壳中岩石或矿物种类、性质、成分、分布和结构的科学。如:「美国科罗拉多河的大峡谷,是研究地质学的好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