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阿鼻地狱(阿鼻地獄)  拼音:ā bí dì yù
佛教宇宙观中地狱中最苦的一种。为胡语音意合译,意为无间。堕落到此的众生受苦无间断,故称为「无间」。为八大地狱中的第八狱。《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上》:「女人能集,众多苦事,假以香华,而为严好,愚人于此,妄起贪求,如海疲鸟,迷于彼岸,死必当堕,阿鼻地狱。」简称为「阿鼻」。
《國語辭典》:阿鼻  拼音:ā bí
阿鼻地狱的简称。参见「阿鼻地狱」条。隋。智顗《观心论》:「三轮四教从情释,不肯相遂入阿鼻。」
《國語辭典》:阿呼地狱(阿呼地獄)  拼音:ā hū dì yù
佛教宇宙观诸地狱中之一种。《法苑珠林》卷七:「复何因缘名阿呼地狱?此诸众生受严切苦逼迫之时叫唤,而言:『阿呼!阿呼!甚大苦也!』是名为阿呼地狱。」
《國語辭典》:刀山剑树(刀山劍樹)  拼音:dāo shān jiàn shù
一种极残忍的刑罚。参见「剑树刀山」条。《宋史。卷四八一。列国世家四。南汉刘鋹传》:「作烧煮剥剔、刀山剑树之刑,或令罪人斗虎抵象。」
《漢語大詞典》:刀叶(刀葉)
(1).佛教语。指地狱中用以刺割罪人的尖利之叶。正法念处经·地狱品四:“所谓多有大利剑树高一由旬,刀叶甚利,树茎炎热,烟毒炽盛。”
(2).刀片。 巴金 《秋》三十:“ 王氏 那对胜利者的威逼的眼光却不肯放松这张带可怜相的脸,它们象锋利的刀叶在那上面刮来刮去。”
《漢語大詞典》:大叫唤
(1).佛教语。八大地狱之一。大智度论卷十六:“第四、第五名叫唤、大叫唤。”法苑珠林卷十一:“五名大呼,亦名大叫唤地狱,四山火起,欲逃无路,故名大叫唤地狱。”
(2).指大叫唤地狱中受苦的鬼魂。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我眼前总充塞着重迭的黑云,其中有故鬼,新鬼,游魂,牛首阿旁,畜生,化生,大叫唤,无叫唤,使我不堪闻见。”
《漢語大詞典》:楚江王
也写作“初江王”。 中国 佛教所传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之一。参见“ 十殿阎王 ”。
《國語辭典》:十殿阎王(十殿閻王)  拼音:shí diàn yán wáng
民间信仰中将阴曹地府分为十殿,分由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卞成)王、泰山王、平等(平正)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等十位阎王所掌理,合称为「十殿阎王」。负责审判阴魂,给予刑罚并投入「六道」中进行轮回。
《漢語大詞典》:牛头夜叉(牛頭夜叉)
佛教指地狱里的鬼卒。《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众公差押 卢柟 等,直至丹墀下,举目看那知县,满面杀气,分明坐下个阎罗天子;两行隶卒排列,也与牛头夜叉无二。”参见“ 牛头阿旁 ”、“ 夜叉 ”。
《國語辭典》:牛头马面(牛頭馬面)  拼音:niú tóu mǎ miàn
神话传说地狱中的鬼卒。《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阶下侍立百馀人,有牛头马面,长喙朱发,狰狞可畏。」
《漢語大詞典》:牛头阿旁(牛頭阿旁)
亦作“ 牛头阿傍 ”。亦作“ 牛首阿旁 ”。
(1).佛教谓地狱中的鬼卒。语本《五苦经》:“狱卒名阿帝,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法苑珠林卷八四引《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牛头阿傍,以三股铁叉,叉人内著鑊汤中,煮之令烂。”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李孝寿》:“贵人就坐,女妓环列左右,忽拊掌一声,悉变为牛头阿旁之属,奇形丑貌,可怖可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 魏经歷 ﹞言一出,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吕湛恩 注:“牛首阿旁,恶鬼名。”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 印度 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
(2).喻指凶恶可怖的人。新唐书·路岩传:“俄与 韦保衡 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琴心 ﹞最后为 李 姓者挟持,牵连入狱,虽缘情得保,犹守以牛头阿旁也。”
《漢語大詞典》:那落迦
梵语naraka的音译。地狱。 辽 希麟 续一切经音义卷九:“或云那落迦……此云苦器,或云苦具,谓受苦之器具,即八寒八热无间等大地狱总名也。”
《漢語大詞典》:奈河桥(奈河橋)
佛教传地狱中有 奈河 ,河上有桥名 奈河桥 。此桥险窄,恶人魂过时堕入河中,便为虫类所食。《西游记》第十一回:“时闻鬼哭与神号,血水浑波万丈高。无数牛头并马面,狰狞把守 奈河桥 。”
《漢語大詞典》:十代冥王
即十殿阎王。冥界主管地狱的十个阎王。《西游记》第三回:“十王躬身道:‘我等是阴间天子十代冥王。’ 悟空 道:‘快报名来,免打!’十王道:‘我等是 秦广王 、 初江王 ……。’”参见“ 十殿阎王 ”。
《國語辭典》:十殿阎王(十殿閻王)  拼音:shí diàn yán wáng
民间信仰中将阴曹地府分为十殿,分由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卞成)王、泰山王、平等(平正)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等十位阎王所掌理,合称为「十殿阎王」。负责审判阴魂,给予刑罚并投入「六道」中进行轮回。
《國語辭典》:十殿阎王(十殿閻王)  拼音:shí diàn yán wáng
民间信仰中将阴曹地府分为十殿,分由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卞成)王、泰山王、平等(平正)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等十位阎王所掌理,合称为「十殿阎王」。负责审判阴魂,给予刑罚并投入「六道」中进行轮回。
《漢語大詞典》:十八地狱(十八地獄)
亦作“ 十八埊狱 ”。 即十八层地狱。梁书·诸夷传·扶南国:“其后 西河 离石县 有胡人 刘萨何 遇疾暴亡……经十日更苏。说云:‘有两吏见録,向西北行,不测远近,至十八地狱,随报重轻,受诸楚毒。’” 唐 陈集原 《龙龛道场铭序》:“洪钟一扣,响彻卅二,而石磬再鸣,还闻十八埊狱。” 宋 王逵 蠡海集·鬼神:“ 释氏 有十八地狱之説,膾炙人口久矣,其义未详。然 释氏 有六根、六入、三毒之分,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因六入色、声、香、味、触、法,皆有三毒贪、嗔、痴之恶业,故三六共成十八之数也。”亦省称“ 十八狱 ”。《冷眼观》第二四回:“伏维大王,高耸金臀,宏宣寳屁,依稀有丝竹之音,彷彿若兰麝之气。直使九幽十八狱秽气全消,还教三十六重天仁风远繫。”
分類:十八地狱
《漢語大詞典》:设焰口(設焰口)
即放焰口。佛教谓和尚作佛事向地狱中的饿鬼施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设焰口,结高坛介]” 王季思 等注:“焰口,本是佛教传説里饿鬼的名字,后来称和尚作法为饿鬼施食作设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