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16,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斗牛
上国
西州
一隅
辽东
魑魅
岭海
关西
河洛
土地
秦关
海南
江表
本部
二南
《國語辭典》:斗牛(鬥牛)  拼音:dòu niú
1.二牛相斗或人与牛相斗。如:「西班牙的斗牛,举世闻名。」
2.相斗的牛。如:「这两只斗牛,看起来都极凶猛。」
3.简易的篮球比赛。每队人数限三人,只打半场。
4.橄榄球比赛的争球。也称为「正集团」。
《國語辭典》:上国(上國)  拼音:shàng guó
1.旧时,南方吴、楚诸国对中原诸侯国的称呼。《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其抗衡上国,与晋争长。」
2.外藩对朝廷或附庸国对宗主国的称呼。三国魏。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元史。卷二○九。外夷列传二。安南》:「乞念臣自降附上国,十有馀年,虽奉三年一贡,然迭遣使臣,疲于往来,未尝一日休息。」
3.京师。《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唐纪四二。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红楼梦》第四回:「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4.国都的西边。因位上游而得名。《左传。昭公十四年》:「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晋。杜预。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漢語大詞典》:西州
(1).古城名。 东晋 置,为 扬州 刺史治所。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 晋 谢安 死后, 羊昙 醉至 西州 门,恸哭而去,即此处。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为典实。 唐 温庭筠 《经故翰林袁学士居》诗:“ 西州 城外花千树,尽是 羊曇 醉后春。” 宋 苏轼 《日日出东门》诗:“何事 羊公子 ,不肯过 西州 。” 宋 张炎 《甘州·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词:“短梦依然 江 表,老泪洒 西州 。”参见“ 西州路 ”。
(2).指 陕西 地区。战国策·韩策三:“昔者 秦穆公 一胜於 韩原 而霸西州, 晋文公 一胜於 城濮 而定天下。”晋书·张轨传:“ 张凉州 一时名士,威著西州。”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西州士女 章臺 柳,南国江山玉树花。”
(3).指 巴 蜀 地区。后汉书·廉范传:“ 范 父遭丧乱,客死於 蜀汉 , 范 遂流寓西州。”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求贤索友,歷于西州。”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其珪璋瑚璉之器,则 陈伯臺 、 李季子 、 申伯 之徒,文秀暐曄,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於西州为盛,盖济济焉。” 明 孙蕡 《下瞿塘》诗:“我从前月来西州, 锦官城 外十日留。”
(4). 唐 贞观 十四年(公元640年)灭 麴氏 高昌 ,以其地置 西州 ,辖境相当今 吐鲁番盆地 一带,为东西交通要冲。
《漢語大詞典》:西州路
晋书·谢安传:“ 羊曇 者, 太山 人,知名士也,为 安 所爱重。 安 薨后,輟乐弥年,行不由 西州 路。尝因 石头 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 西州 门。’ 曇 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 曹子建 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慟哭而去。”按, 羊昙 , 谢安 的外甥。后遂以“西州路”为典实,表示感旧兴悲、悼亡故人之情。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约他年、东还海道,愿 谢公 、雅志莫相违。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词:“莫説 西州 路,且尽一杯看。” 清 查慎行 《哭王右朝》诗之二:“ 东山 便是 西州 路,欲学 羊曇 计转穷。”
《國語辭典》:一隅  拼音:yī yú
一个角落。《文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一》:「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文选。左思。三都赋序》:「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國語辭典》:辽东(遼東)  拼音:liáo dōng
郡名。秦置。位于今辽宁省东南部,辽河以东的区域。
《國語辭典》:魑魅  拼音:chī mèi
传说中山林间害人的精怪。人面兽身四足,好魅惑人,为山林异气所生。唐。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藏之则鬼神遁迹,出之则魑魅潜踪。」也作「螭魅」。
《國語辭典》:螭魅  拼音:chī mèi
传说中山林间害人的精怪。人面兽身四足,为山川木石之精气蕴积化育而成。《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之二》:「寿堂延螭魅,虚无自相宾。」也作「魑魅」。
《漢語大詞典》:岭海(嶺海)
指两 广 地区。其地北倚 五岭 ,南临 南海 ,故名。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虽在万里之外, 岭海 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閒,輦轂之下。”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词:“应念 岭海 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 文文山 死节,诸公伤悼之作佳者,如…… 黄诚信 云:‘三百餘年乐育恩,晚从科目得斯人,崎嶇 岭海 期年国,零落毡毛万里身。’皆可传颂。”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一朝应蒲穀(轂)之锡,专制 岭海 间,比於古之藩镇,不亦身与名之两全乎?”
《國語辭典》:关西(關西)  拼音:guān xī
函谷关以西的地方。今陕西、甘肃二省。唐。杜甫兵车行〉:「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國語辭典》:河洛  拼音:hé luò
1.黄河、洛水的合称。又指两河的流域。《文选。班昭。东征赋》:「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唐。杜甫后出塞〉诗:「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2.河图洛书的简称。参见「河图洛书」条。《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序》:「至乃河洛之文,龟龙之图。」《文选。左思。魏都赋》:「河洛开奥,符命用出。」
《國語辭典》:河漏  拼音:hé lòu
一种北方面食。将和好的面团从底部有漏孔的床子挤压过去,轧成条状,直接落入锅中煮食。《水浒传》第二四回:「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也称为「合落」、「河捞」、「河落」。
《國語辭典》:土地  拼音:tǔ dì
1.土壤。《汉书。卷四九。晁错传》:「审其土地之宜。」
2.封疆。《管子。权修》:「土地博大,野不以无吏。」
3.社神。《通俗常言疏證。鬼神。土地》引《孝经纬》:「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红楼梦》第二九回:「贾母在轿内因看见有守门大师并千里眼、顺风耳、当方土地、本境城隍各泥胎圣像,便命住轿。」
4.有泥土的地面皆称为「土地」。如:「土地肥沃」、「土地改革」。
《國語辭典》:秦关(秦關)  拼音:qín guān
函谷关的别名。参见「函谷关」条。
《漢語大詞典》:海南
旧指今 海南岛 地区。亦泛指南部滨海地区。 宋 沈作哲 寓简:“草木之最香者如沈水……鸡舌之属,皆产於 岭 表、 海南 。”说郛卷三二引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海南人情不恶》:“ 东坡 自 海南 还,过 润州 ,州牧故人也,出郊迓之,因问 海南 风土人情如何。” 明 皇甫涍 《雪山歌奉寄彭太保》:“龙举空悲剑舄藏,海南漠北俱萧瑟。”
《國語辭典》:江表  拼音:jiāng biǎo
长江以南的地方。因为从中原南望,其地居长江之外,故称为「江表」。
《國語辭典》:江南  拼音:jiāng nán
1.长江以南的地区,近代则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土地肥沃,利于农工业及水利发展,为中国大陆精华区之一。
2.唐置江南道,为唐太宗贞观十道之一,包括今之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省与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地,及湖北、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北部。
3.宋置江南路,为宋太宗至道十五路之一,包括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二省长江以南地。
《國語辭典》:本部  拼音:běn bù
机关的主体、中心部分。如:「参谋本部」。《三国演义》第九回:「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
《國語辭典》:二南  拼音:èr nán
1.《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召南〉。《晋书。卷二二。乐志上》:「周始二〈南〉,〈风〉兼六代。」《隋唐演义》第七九回:「夫人廖氏,单生一女,小名阿珍,九岁能诵二〈南〉。」
2.指周公、召公及其管辖的地区。晋。潘岳 西征赋:「兹土之旧也,固乃周、邵之所分,二南之所交。」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谅以齐徽二南,同规往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