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地五
周语见天六下
分类:地五
《漢語大詞典》:木人
(1).木制的人像。《战国策·燕策二》:“ 宋王 无道,为木人以写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絶兵远,不能攻也。”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魏书·高道穆传:“刺史 李世哲 即尚书令 崇 之子,贵盛一时,多有非法,逼买民宅,广兴屋宇,皆置鴟尾,又於马埒堠上为木人执节。”宋史·舆服志一:“记里鼓车,一名大章车……行一里则上层木人击鼓;十里则次层木人击鐲。”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 公输子 削木人为御, 墨翟 刻木鳶而飞, 武侯 作木牛流马。”
(2).喻指冷酷无情或痴呆不慧的人。参见“ 木人石心 ”。
(3).五行说认为人禀天地五行之气而生。受木气多者为木人。木人之外形、禀性皆象木。 隋 萧吉 五行大义·论人配五行:“《禄命书》云:‘金人刚强自用,木人多华而雅。’” 明 王廷相 雅述下:“或曰,木人见漆则疡。世之木人多矣,而疡者间有之,不木而疡者亦有之。”
(4).即木夯。木制的打夯工具。
《國語辭典》:木人石心  拼音:mù rén shí xīn
木作的人,石造的心。比喻没有知觉,任何外在事物皆不足以动其心。《晋书。卷九四。隐逸传。夏统传》:「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统归会稽,竟不知所终。」
《漢語大詞典》:汉畤(漢畤)
汉 时帝王祭天地五帝的地方。 明 谷宏 《行经华阴》:“ 秦 关日落行人少, 汉 畤天阴古殿空。”
《漢語大詞典》:秦畤
秦 代祭天地五帝的处所。 清 吴伟业 《海市》诗之三:“ 秦 畤长松移絶岛, 梁园 修竹隐 沧洲 。” 靳荣藩 注:“史记·封禪书: 秦襄公 作 西畤 , 文公 作 鄜畤 , 宣公 作 密畤 , 灵公 作 吴阳 上畤 ,祭 黄帝 ,作 下畤 ,祭 炎帝 ,作 畦畤 。”
《漢語大詞典》:灵畤(靈畤)
即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之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濯濯之麟,游彼灵畤。”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 武帝 祠五畤,获白麟,故言游灵畤。”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羽调曲三》:“朝阳栖於鸣凤,灵畤牧於般麟。” 倪璠 注引史记·封禅书:“郊 雍 ,获一角兽,若麟然。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於是以荐五畤。”
《漢語大詞典》:受厘(受釐)
汉 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厘。“釐”即“胙”,祭馀之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汉 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还致福。”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云 :“釐,祭餘肉也。”汉书·贾谊传 颜师古 注则以“釐”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与此说异。 唐 张昭 《汉宗庙乐舞辞》:“受釐饮酒皇欢洽,仰俟餘灵泰九区。” 明 唐顺之 《奉天殿庆成侍宴》诗:“方看受釐日,即是赐脯辰。”
五种胜利──扫地五种胜利
【三藏法数】
(亦名扫地五德,出根本一切有部毗柰耶集)
根本部云:给孤长者,每于晨朝往逝多林礼世尊足。礼已,扫寺内地。后于一时,长者他缘,不遑入寺。世尊经行,见地不净,即自执彗(徐醉切,竹扫帚也),扫于林中。时舍利子等,悉皆执彗共扫园林。时佛世尊及圣弟子,遍扫除已,入食堂中就座而坐。佛告诸苾刍,凡扫地者,有五胜利,故说此五种功德也。(梵语逝多,华言胜林。给孤长者,谓其能赈济孤贫也。苾刍者,乃西天香草名,谓其体性柔软,以喻出家人能折伏身语粗犷也。)
〔一、自心清净〕(亦名自除心垢),谓若人扫于寺地,因地净故,心得清净,是名自心清净。
〔二、令他心净〕(亦名除他垢),谓若人扫于寺地,因地净故,他人见无尘垢,心得清净,是名令他心净。
〔三、诸天欢喜〕(亦名去憍慢),谓若人扫于寺地,即是去其憍慢尘垢,诸天观见地净无尘,生欢喜心,是名诸天欢喜。
〔四、植端正业〕(亦名调伏心),谓若人净扫寺地,即是调伏自心,植立端正福业,他世必获相貌端正,是名植端正业。
〔五、命终之后当生天上〕(亦名长功德),谓若人净扫寺地,因净地故,功德增长,而于命终当生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