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20,分8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人在青山外
舌在牙先堕
石洪在乌公府
倚相在旁
苏东坡置在白鹤
杞在崩
宛在水中央
王剪在频阳
为容不在貌
玉环犹在
翁意在乎林壑
我辰安在
孝经在手
旋毛在腹
玉砌雕栏好在
典故
人在青山外


《全宋词》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典故
舌在牙先堕

相关人物
常摐


《说苑》卷十〈敬慎〉~36~
常摐有疾,老子往问焉,曰:「先生疾甚矣,无遗教可以语诸弟子者乎?」常摐曰:「子虽不问,吾将语子。」常摐曰:「过故乡而下车,子知之乎?」老子曰:「过故乡而下车,非谓其不忘故耶?」常摐曰:「嘻,是已。」常摐曰:「过乔木而趋,子知之乎?」老子曰:「过乔木而趋,非谓敬老耶?」常摐曰:「嘻,是已。」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亡。」常摐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常摐曰:「嘻,是已。天下之事已尽矣,无以复语子哉!」
典故
石洪在乌公府

相关人物
石洪
 
乌重胤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一〈乌重胤列传〉~587~
乌重胤字保君,河东将承玼子也。少为潞牙将,兼左司马。节度使卢从史奉诏讨王承宗,阴与贼连。吐突承璀将图之,以告重胤,乃缚从史,帐下士持兵合欢,重胤叱曰:「天子有命,从者赏,违者斩!」士敛手还部无敢动。宪宗嘉其功,擢河阳节度使,封张掖郡公。帝讨淮蔡,诏重胤以兵压贼境,割汝州隶其军,与李光颜相掎角。大小百馀战,凡三年,贼平,再迁检校司空,进邠国公。徙横海军,建言:「河朔能拒朝命者,盖刺史失权,镇将领军能作威福也。使刺史得职,大帅虽有禄山、思明之奸,能据一州为叛哉?臣所管三州,辄还刺史职,各主其兵。」因请废景州。法制脩立,时以为宜。讨王廷凑也,出屯深州,方朝廷号令乖迕,贼寖不制,重胤久不敢进。穆宗以为观望,诏杜叔良代之,以重胤为太子太保。长庆末,以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召至京师,改节天平军。文宗初,真拜司徒。李同捷请袭父位,帝方务静安,授同捷兖海,以重胤耆将,兼节度沧景,以齐州隶军。未几卒,年六十七,赠太尉,谥懿穆。重胤出行伍,善抚士,与下同甘苦。蔡将李端降重胤,蔡人执其妻杀之,妻呼曰:「善事乌仆射!」得士心大抵如此。待官属有礼,当时有名士如温造、石洪皆在幕府。既殁,士二十馀人刲股以祭。
典故
世间倚相
 
倚相在旁
 
倚相书
 
倚相读书

相关人物
倚相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五〈昭公·传十二年〉~794~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典故
苏东坡置在白鹤

相关人物
苏轼


《苏轼诗集·迁居》
吾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居合江楼。是月十八日,迁于嘉祐寺。二年三月十九日,复迁于合江楼。三年四月二十日,复归于嘉祐寺。时方卜筑白鹤峰之上,新居成,庶几其少安乎?
《苏轼诗集·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二首》
〈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二首〉其二:「瓮间毕卓防偷酒,壁后匡衡不点灯。待凿平江百尺井,要分清暑一壶冰。佐卿恐是归来鹤,次律宁非过去僧。他日莫寻王粲宅,梦中来往本何曾。」
《苏轼诗集》〈白鹤山新居,凿井四十尺,遇磐石,石尽,乃得泉》诗
海国困蒸溽,新居利高寒。以彼陟降劳,易此寝处乾。但苦江路峻,常惭汲腰酸。矻矻烦四夫,硗硗斲层峦。弥旬得寻丈,下有青石磐。终日但迸火,何时见飞澜。丰我粲与醪,利汝椎与钻。山石有时尽,我意殊未阑。今朝僮仆喜,黄土复可抟。晨瓶得雪乳,暮瓮停冰湍。我生类如此,何适不艰难。一勺亦天赐,曲肱有馀欢。
典故
人忧杞国天
 
天坠杞人忧
 
天堕忧
  
忧天倾
 
忧天语
 
杞人思
  
杞国忧
 
杞在崩
 
杞天
 
杞天坠地
  
杞忧天坠
 
青天坠
  

《列子集释》卷一〈天瑞篇〉~30~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简释

杞天:喻无谓之忧。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


例句

方伯骤勤王,杞人亦忧天。 储光羲 奉别长史庾公太守徐公应召

欲遂东人幸,宁虞杞国忧。 刘禹锡 敬宗睿武昭悯孝皇帝挽歌三首之二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李白 梁甫吟

庙算高难测,天忧实在兹。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杞国忧寻悟,临邛渴自加。 薛能 西县途中二十韵

杞天崩,雷腾腾,桀非尧是何足凭。 赵牧 对酒

典故
宛在水中央


《毛诗正义》卷六之四〈国风·秦风·蒹葭〉~2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洄从之,道阻且长。?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洄从之,道阻且跻。?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己。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洄从之,道阻且右。?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典故
王剪在频阳

相关人物
王剪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剪列传·王剪〉~2339~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剪,王剪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剪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例句

知爱鲁连归海上,肯令王剪在频阳。 杨巨源 赠张将军

典故
为容不在貌


《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一〈春宫怨〉【案:一作周朴诗。】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典故
玉环犹在
  
韦郎


《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
西川韦相公?,昔游江夏,止于姜使君之馆。姜氏孺子曰荆宝,已习二经,虽兄呼于韦,恭事之礼,如父叔也。荆宝有小青衣曰玉箫,年才十岁,常令祗候,侍于韦兄,玉箫亦勤于应奉。后二载,姜使君入关求官,而家累不行。韦乃易居,止头?寺,荆宝亦时遣玉箫往彼应奉。玉箫年稍长大,因而有情。时廉使陈常侍得韦君季父书云:「侄?久客贵州,切望发遣归觐。」廉察启缄,遗以舟楫服用。仍恐淹留,请不相见。泊舟江渚,俾篙工促行。昏暝拭?,乃书以别荆宝。宝顷刻与玉箫俱来,既悲且喜。宝命青衣从往,韦以违觐日久,不敢俱行,乃固辞之。遂为言约,少则五载,多则七年,取玉箫。因留玉指环一枚,并诗一首。五年既不至,玉箫乃静祷于鹦鹉洲。又逾二年,暨八年春。玉箫叹曰:「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耳!」遂绝食而殒。姜氏悯其节操,以玉环?于中指,而同殡焉。后韦公镇蜀,到府三日,询鞫狱情,涤其?滥轻重之系,近三百馀人。其中一辈,五器所拘,偷视厅事,私语云:「仆射是当时韦兄也。」乃厉声曰:「仆射仆射,忆得姜家荆宝否?」韦公曰:「深忆之。」「即某是也。」公曰:「犯何罪而重羁缧?」答曰:「某辞违之后,寻以明经及第,再选清城县令。家人误爇廨舍库牌印等。」韦曰:「家人之犯,固非己尤。」便与雪?,仍归墨绶,乃奏眉州牧。敕下,未令赴任,遣人监守,朱绂其荣,留连宾幕。属大军之后,草创事繁,经蓂荚数凋,方谓:「玉箫何在?」姜牧曰:「仆射维舟之夕,与伊留约,七载是期。逾时不至,乃绝食而殒。」因吟留赠玉环诗云:「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难解赠佳人。长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韦公闻之,益增悽叹,广修经像,以报夙心。且想念之怀,无由再会。时有祖山人者,有少翁之术,能令逝者相亲。但令府公斋戒七日。清夜,玉箫乃至,谢曰:「承仆射写经,僧佛之力,旬日便当托生。?后十二年,再为侍妾,以谢鸿恩。」临袂微笑曰:「丈夫薄情,令人死生隔矣!」后韦公陇右之功,终德宗之代,理蜀不替。是故年深,累迁中书令同平章事。天下向附,泸棘归心。因作生日,节镇所贺,皆贡珍奇。独东川卢八座,送一歌姬,未当破瓜之年,亦以「玉箫」为号。观之,乃真姜氏之玉箫也,而中指有肉环隐出,不异留别之玉环也。京兆公曰:「吾乃知存?之分,一往一来;玉箫之言,斯可验矣!」论者以韦中书脱布衣不五秋,而拥旌钺,皇朝之盛,罕有其伦;然镇蜀近二纪,云南诸蕃部落,悉遣儒生教其礼乐,易?归仁,彼我以盐铲货赂,悉无怨焉。后司空林公,弛其规准,别诱言化,复通其盐运而不赡金帛,遂令部落怀贰,猾悍邦君,蟊虿为?,侵逼城垒,俘掠士庶妻子,其万人乎!雍陶先辈感乱后诗曰:「锦城南面遥闻哭,尽是离家别国声。」或谓黜韦帅之功,削成都之爵。且淮阴叛国,名居定难之勋;窦融要君,迹践诸侯之列;盖录其勋,而不废其名乎?所让不合教戎濮诗书,致闲兵法,考其衔怨有以,而莫敢斥言,故乃削爵黜功,是为大谬矣!
典故
翁意在乎林壑


《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十九〈醉翁亭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典故
我辰安在


《毛诗正义》卷十二之三〈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弁〉~420~
弁彼鸒斯,归飞提提。民莫不谷,我独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踧踧周道,鞫为茂草。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假寐。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譬彼坏木,疾用无枝。心之忧矣,宁莫之知。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君子秉心,维其忍之。心之忧矣,涕既陨之。君子信谗,如或?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舍彼有罪,予之佗矣。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无逝我梁,无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汉·郑玄笺:「此言我生所值之辰安所在乎?谓六物之吉凶。」唐·孔颖达疏:「天之生我,我所遇值之时安所在乎?岂皆值凶时而生,使我独遭此也。」
典故
孝经在手

相关人物
庾子舆


《南史》卷五十六《庾域传》附《庾子舆传》
「子舆字孝卿,幼而歧嶷。五岁读孝经,手不释卷。或曰:『此书文句不多,何用自苦?』答曰:『孝,德之本,何谓不多。』」

例句

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 杜甫 可叹

典故
旋毛在腹


《尔雅》卷十《释畜》
「回毛在膺,宜乘。」《注》引樊光云:「伯乐相马法,旋毛在腹下如乳者,千里马也。」

例句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之十八

典故
一江春水
 
玉砌雕栏好在


《全唐诗》卷八百八十九〈虞美人二首〉
〈虞美人二首〉其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祗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漢語大詞典》:忧天(憂天)
担心天塌下来。喻多余的顾虑。亦以喻忧虑国家危亡。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和林卿韵》词之二:“畴昔忧天,如今怀土,田舍鸡肥社酒香。” 清 方文 《移尊过万茂先兼悼苏武子》诗:“华髮萧疎将蹈海,朱颜憔悴为忧天。” 清 魏源 《〈公羊春秋〉论下》:“忧天悯人不得已之心,百世如将见之。” 清 黄遵宪 《述怀》诗:“时时发狂疾,痛洒忧天泪。”参见“ 杞人忧天 ”。
《國語辭典》:杞人忧天(杞人憂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古时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因而寝食难安。典出《列子。天瑞》。后比喻无谓的忧虑。《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孽海花》第六回:「正盼他们互建奇勋,为书生吐气,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代为著急。」也作「杞国忧天」、「杞人之忧」。
《國語辭典》:杞人忧天(杞人憂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古时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因而寝食难安。典出《列子。天瑞》。后比喻无谓的忧虑。《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孽海花》第六回:「正盼他们互建奇勋,为书生吐气,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代为著急。」也作「杞国忧天」、「杞人之忧」。
《國語辭典》:杞忧(杞憂)  拼音:qǐ yōu
比喻无谓的忧虑。参见「杞人忧天」条。明。李贽〈答周柳塘书〉:「此皆平日杞忧太重之故,吾独憾山农不能终身滚滚也。」清。李渔《十二楼。合影楼。第二回》:「家范固严,杞忧亦甚。」
《國語辭典》:杞人忧天(杞人憂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古时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因而寝食难安。典出《列子。天瑞》。后比喻无谓的忧虑。《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孽海花》第六回:「正盼他们互建奇勋,为书生吐气,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代为著急。」也作「杞国忧天」、「杞人之忧」。
《漢語大詞典》:天忧(天憂)
谓担忧天坠。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庙算高难测,天忧实在兹。” 仇兆鳌 注:“天忧,用《列子》 杞 人忧天崩事。”参见“ 杞人忧天 ”。
《國語辭典》:杞人忧天(杞人憂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古时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因而寝食难安。典出《列子。天瑞》。后比喻无谓的忧虑。《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孽海花》第六回:「正盼他们互建奇勋,为书生吐气,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代为著急。」也作「杞国忧天」、「杞人之忧」。
《國語辭典》:杞国忧天(杞國憂天)  拼音:qǐ guó yōu tiān
比喻无谓的忧虑。参见「杞人忧天」条。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六。本朝杂记下》:「尝作昭陵挽词云:『尧民丧考无生意,杞国忧天有坏时。』」
《國語辭典》:玉箫(玉簫)  拼音:yù xiāo
一种乐器,为玉制的箫。《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河里灯火阑珊,笙歌渐歇,耳边忽听得玉箫一声。」